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红 《新闻爱好者》2011,(12):51-52
《西游记》于明朝中后期成书后在国内各民族中的传播非常广泛。先后被翻译成蒙、满、锡伯、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彝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并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受到普遍欢迎。关于《西游记》在国内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情况,目前较为成熟的是蒙文《西游记》的相关研究,新疆作为与《西游记》有较深渊源的多民族地区,相关研究还未完全展开,本文抛砖引玉,将《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唐红 《新闻爱好者》2011,(24):51-52
《西游记》于明朝中后期成书后在国内各民族中的传播非常广泛,先后被翻译成蒙、满、锡伯、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彝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并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受到普遍欢迎。关于《西游记》在国内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情况,目前较为成熟的是蒙文《西游记》的相关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效率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影视传播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笔者以2008年奥运会这一历史性的跨文化传播机遇为例,结合好莱坞影视界对《西游记》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实践,就有效提升中国文化的跨境传播效率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战略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驰  阿斯买 《新闻世界》2009,(1):100-101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大众传播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具体地探讨了外来文化对新疆少数民族的观念、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饮食、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平 《传媒》2024,(3):97-98
<正>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丰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内容、创新对外传播路径。中华文学名著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渠道,需要立足于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丰富文学名著的传播内容,构建多模态的“传播”和“接受”路径,多维度促进中华文化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焕发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誉满中外。《西游记》的海外传播亦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诸多学者从文本、译介、传播、接受、文学比较和跨文化交际等多种角度对《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逐步丰富了《西游记》在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如今国际上越来越重视软实力,软实力方面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广播影视等传媒业的发展已然不再是区域性的概念,尤其是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业。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对中亚地区的传播策略,通过对新疆电视台、电台的三档对外传播节目——《新疆新闻联播》《今日中国》《中国之声》的分析,得到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对中亚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角度,对《西游记》的作者变迁、文化原型等进行了解读,进一步阐释了《西游记》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同时点出了李世民与《西游记》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家慧 《新闻世界》2014,(5):244-245
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彼得·罗异曾经说过,好莱坞早已将《孙子兵法》、《杨家将》、《西游记》等中国经典故事列为重点开发的对象。借助对传统文化的精彩讲述进一步开发中国电影市场,更值得注意的是,好莱坞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主办的“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12月4日在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红河学院举行。六七十位专家学者就“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展开研讨。红河学院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黄绍文教授以《传统美丽家园与不和谐的美丽家园建设》为题、中央民族大学刘立刚教授以《新闻传播研究:困境与突围》为题、陕西师范大学南长森教授以《当前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结构转型及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转向》为题、暨南大学陈伟军教授以《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为题、南京大学韩从耀教授以《大数据时代的少数民族传媒教育》为题等进行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1,(3):22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此前,我省先后提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出台了有关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是推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部署。在当今信息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环境是一个地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工作现状与发展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出版工作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角度看,少数民族出版工作在多元文化构建的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解放前,新疆没有出版社,每年只有两二三家报社出版几本书。1951年,新疆成立了第一家出版社,填补了新疆出版工作的空白。如今,新疆10  相似文献   

12.
改编小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创作获得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既是传播活动,也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构成了传播的基础。文章即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为例,通过将两个不同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与《西游记》文本对比,从改编活动的内部阐释过程以及改编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理解其传播机制,以便能够进一步认识改编的过程,正确理解改编后不同版本电视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媒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角色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日报》对新疆妇女的情况报道很多,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再现女性形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2012年《新疆日报》图片中女性形象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探讨《新疆日报》是否存在塑造女性形象类型化的问题,并分析其表现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宗斌秀梅 《视听》2018,(11):178-179
《新疆味道》作为一部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让全国观众认识了一个舌尖上的新疆。在新的传播语境下,新疆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新疆饮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理性概括,结合新疆饮食文化传播的现状,提出推动新疆饮食文化传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对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间的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客观上对新闻传播也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在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新闻传播?这是新疆新闻界一个值得重视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跨民族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并就韩强同志在《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 一、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包括人类在后天所习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创造活动的总合。它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文化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和历史延续性,在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每一社会和群体都有与其相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传播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政策变迁的梳理中,一方面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归纳与总结,认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政策的变迁有两个特点:典型时代特点、发展对外传播;另一方面提出个人对于民族文化传播政策的相关思考,在我国新媒体发展迅猛与媒介融合的关键转型期,给民族文化传播的后续保持与研究提出可参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编辑寄语     
续上期第二届"南图阅读节"专栏中刊载几位专家的发言,本期再发表几位专家对《西游记》的精深解读,以飨读者。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洪教授在主题论坛上论述的《<西游记>"全真之源"新证三则》,从《西游记》的文本入手,通过"心猿"、诗词术语,传道等三则例证,阐释了小说《西游记》与全真教的密切关联;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锡章教授以《唐僧师徒结构的文化意义》为题揭示了《西游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在新疆跨国民族中人口最多,占全疆人口总数的45.94%。中亚五国和土耳其与新疆在地理上接近,民众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大多同属阿勒泰语系下的突厥语族,在语言和同源文化上的相似性使得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和这几个国家民众在文化、心理上有一定的亲近感。新疆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同族与跨国文化交流的多种公共外交汇聚之地,而中亚本土、土耳其以及西方国家和境外分裂势力在中亚均设有反华传媒体系,对新疆跨国民族地区进行多层次和立体交叉的传播攻势。基于此背景,我们调研组在新疆喀什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调研,运用民族志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采访了近40户维吾尔族家庭,对中亚五国和土耳其文化传播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影响做了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我国文化形象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不仅可以优化我国整体的文化形象,还可以给新疆带来直接利益。新疆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如何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凸显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媒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文化传播。本文以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研究对象,找出其有关新疆文化的报道,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新疆电视台是通过怎样的新闻框架来建构新疆文化形象的。研究表明《新疆新闻联播》对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整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形象不够全面、立体、文化创新较为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生平检索》(以下简称《生平检索》)是由我国民族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白润生主编出版的一部学术著作。《生平检索》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搜集、整理,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史料研究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研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