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相似文献   

3.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相似文献   

4.
《“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第八册)这篇课文写的是“诺曼底”号在航行中遭遇不测,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营救,最后自己同船一起沉入深海。在探究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发言赞扬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突然  相似文献   

5.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人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09,(6):4-8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上有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它取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课文记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而即将沉没时,沉着冷静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选择了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船长》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课文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舰桥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这条航线。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了“诺曼底”  相似文献   

9.
《“诺曼底”号遇难记》叙述了诺曼底号在大雾弥漫的海上航行时遭遇撞击,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果断组织船员和乘客有序逃生,而自己却随船沉入深渊壮烈牺牲的故事。它歌颂了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沉着机智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一八六三年造的。  相似文献   

11.
教苏教版七年级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文中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的危机时刻表现出镇定自若、公而忘私的精神,无不表示敬服,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最终的选择——与“诺曼底”号同沉大海的做法,却有颇多疑义。首先,活着的英雄还是不是英雄?根据小说来看,海难来  相似文献   

12.
《船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而成。作品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  相似文献   

14.
"诺曼底"号邮轮意味着悲壮,"诺曼底"号的哈尔威船长代表着坚毅与责任,大明老师的课堂则带人走进悲情,走进感动,走进震撼.  相似文献   

15.
张晓华 《师道》2011,(4):29-30
《船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正常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航线上的"诺曼底"号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遇难,在这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冷静果断让船上60名乘客和船员脱离险境。课文中体现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语句有多处,每一处读来都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于船长"伟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正>体验式教学以强化学生的体验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为出发点,以具体、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为教学目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1870年“诺曼底号”邮船在夜航中与“玛丽号”货船相撞的事。在两船相撞后的危急关头,“诺曼底号”邮船的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从容指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成功撤离了全部人员,自己却和轮船一同沉入大海。  相似文献   

17.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的是从南安普敦到格林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哈尔威船长以他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有序地指挥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  相似文献   

18.
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英雄船长的形象,向人们宣扬应承担的社会道德和责任。读罢本文,哈尔威船长在危难关头表现出的英雄品质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令我们景仰和学习。一、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当可怕的海难发生后,船上“一片混乱”,乘客“惊恐万状”:“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海水哗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在这“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的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析: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黄世言 《上海教育》2008,(13):50-51
我曾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这是一个以死捍卫自己职责的船长,是一个称职的船长……”教师沉浸在自己的讲解中。“老师,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不是一个称职的船长。”教师停下自己的课,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因为文中第12节中说‘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船上为什么不弄防漏隔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