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促进社会资源高效整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模式不成熟、产权界定不清晰等困境,应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多元主体合作基础;以健全治理体系为关键点,不断激发多元主体办学活力;以加强产权保护为核心点,不断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享;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发力点,不断抓实多元主体联合育人;以推动混改试点为突破点,不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外部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大学办学自主权、培育社会组织的政策红利下,大学外部治理主体越发多元。运用三螺旋理论,从治理主体角度展开考察了政府、大学、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的职责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的建构方向与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应从"厘清行动边界明确多元治理主体职责,确保协同治理有序""强化制度供给规范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协同治理能力""放权增能引导大学自治,提高协同治理水平""培育赋权积极引导,凝聚协同治理力量"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促进大学外部治理主体朝着多元协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谢宇 《成人教育》2022,42(1):39-45
依据协同治理理论,老年教育资源协同配置框架主要包括多主体参与、驱动力、协同行动力等三个核心要素。针对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困境,我国未来应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激发多主体协同驱动力,聚合多元资源优势;强化政府领导力,构建协同治理制度;融合信息技术要素,提升多主体协同行动力,增强资源配置效能;规范资源开发标准,落实协同治理考核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公平、优质均衡”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弥补政府失灵和发挥各类人才的价值,是乡村振兴中独特的建设性力量。以F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参与南峪村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与政府、农民合作社、村干部和村民等多元主体建立互动关系,获得基层政府政策支持、乡村自治组织接纳、农民合作社补充和村民的信任等合法性资源,整合多元力量推动了南峪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显著促进了外生型社会组织与乡村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发展,提高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公办普通高校和合作方多元投资主体共同举办、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独立学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有效地保障举办各方的根本利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目前,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和利益的无序博弈等原因,独立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着校董合一、主体缺位、监督缺乏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着手,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促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促进服务产业能力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满足多方主体利益诉求、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理路涵盖战略协同、利益协同、制度协同等方面,本文围绕精准判断、思想引领,实现产教融合定向布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合诉求、制度保障,打通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要求,是通向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协同治理为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分析视角。研究表明,城乡融合发展遵循动力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要素协同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尽管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甚明显、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尚未形成、城乡数字要素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现实困境。基于此,研究得出协同治理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创新驱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数字赋能城乡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引领发展是研究型大学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时代使命。研究型大学应强化自身根基,以多种形态实现多链条、多体系、多主体、多组织的互通互融,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探索建立新型的研究型大学特色发展评价体系及构建新时代的学科建制体系,优化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独立学院,至2004年已有259所,在校学生68万多人。独立学院的基本属性是:投资主体的社会性,办学主体的多元性,建立民营机制,具有独立性、多变性。独立学院的类型结构是:“公办高校+民营企业”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公办学校+国企”模式、“公办高校+异地政府”合作模式等。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计划管理模式与市场运行机制的矛盾、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0.
协同治理理论中所蕴含的平等、多元、协商、合作等基本精神和理念要素,为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认为促进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主要应树立协同理念、提升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协同结构、实现管理组织扁平发展;整合协同资源、实现多元开放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1.
政校企是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建设的基本主体,现代产业学院助推产业链价值水平提升、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助推职业教育品牌提升。借助多元主体协同理论,针对政校企协同建设意识低、协同建设资源能力低、协同育人水平低、协同治理质量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校企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体制、协同建设资源、协同人才培养、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协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行动策略,推进打造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有序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这两个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主动融入职业教育发展,一直是制约校企协同合作的难题。整体性治理理论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组织边界的调整、职能权责的整合、运行机制的重构优化等思路,为解决校企协同合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解决范式。文章从整体性治理的分析视角,探索从政策保障机制、信息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及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从协同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过程协同及治理结果持续等理论出发,构建“主体—过程—结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治理主体治理关系薄弱、治理过程运行效率低下以及治理结果评估反馈、激励和约束机制空缺等困境,提出整合治理主体关系、提高治理过程协同效率和实现治理结果持续化等路径,以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特殊转型时期,单纯依靠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乏力应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协同治理应运而生。协同治理的"内涵、阻碍因素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是学界关注重点。这些研究从"多元"主体、"社会转型"背景、"促进公共利益"的目的等三方面解读协同治理的内涵。就现有治理系统而言,实现协同治理既面临"社会资本异型发展""信息技术不成熟""理论基础薄弱"等外部阻碍,同时又受到"传统体制排斥""政府悬浮化""思维模式刻板""标杆劣质"等内在条件束缚。走向协同治理还需要从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端正政府角色、构建沟通平台、增强多方信任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12-115
在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下,协同共建是指具有共生关系的不同服务提供主体,通过资源交换实现自身以及对方发展的合作过程。基于中国当下的农村现实,为推进农村服务体系的建设,多元服务主体间的协同共建在逻辑与实践层面应先于协同治理,而不能照搬西方理论,直接构建以公共服务为旨趣的多中心治理体系。协同共建的核心机制是通过资源的交换,在政府、商业服务主体与志愿服务组织等三类农村服务主体之间建立起可持续的付出—回馈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在产教资源、组织治理、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及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原则,发现各参与主体在工作实施中的现实困境,进而探索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策略,从而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双高计划”的政策引领下,政府、企业、“双高”院校、行业等多元主体因为彼此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治理,政府提供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权力的行使资源,企业提供前沿的创新资源,“双高”院校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的人力资源,行业提供专业的外围信息资源,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资源相互供给、交换、流动、关联和优质资源再创造使他们之间形成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了使各主体的关系更平等、双向、互动和协同,提出把“双高”院校作为中心主体,充分利用政府效能,平衡各主体的资源诉求,各多元主体之间发挥自身潜能共筑相互依赖生态关系,组建联盟提高彼此资源依赖关系的稳定性,协调不同主体间的资源依赖关系,从而实现以优质“双高”院校引领其他高职院校共同发展,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讨通过整合实践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吸引多方面力量参与"新工科"建设,尝试创新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方案;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共治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还存在一些困境:编写工作的多元主体参与力量不足;评价主体相对单一;选用与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治理的多元相关主体之间协同不足。针对困境,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形成的路径如下:整合资源,破除参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主体单一困境;扩大范围,支持多元合力参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加强引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教材选用与管理;增进共识,提升职业教育教材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是一个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传统治理模式下,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关系尚未形成,呈现出"局部协作、分散治理"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率。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就是要以锁定共识为前提,以理顺关系为重点,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协商对话、整合治理资源,推动多元主体不同程度和频次的参与行动有序衔接,从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参与高职教育治理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