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更纵深地观测太空巨型望远镜(VLT),也许算不上是天文学领域最时髦的缩略词,但却有可能因其适度而赢得人们的赞赏。到九十代末,当VLT,确切地说它是由四个独立的望远镜组成的阵列,矗立于它在智利的场址上时,它所具有的光线聚集能力,将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应用天文学研究所近日启用了观测直径达2500公里的组合式射电天文望远镜。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应用天文学研究所目前正在实施一项俄国内最大规模的天文学研究计划。计划的重要步骤就是使圣彼得堡的“明亮"天文台和俄自治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天文台的两组射电天文望远镜能够按统一规程协同观测。此后,俄专家将在贝加尔湖附近再建一座天文台,并将其观测工作纳入前两个天文台的观测规程中。这样俄组合天文望远镜的观测直径将超过6000公里。 据介绍,组合望远镜的全面启用将极大促进俄基础天文学研究。此外,俄专家还将利用这种望远镜探测分析大气电离层,尝试对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3.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望远镜就没有现代天文学。自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指向星空,到现在已有400年。400年来,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变化不仅使天文学发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 ,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 .在 17世纪以前 ,天文学家只能用肉眼观测星空中几千个比较亮的天体 .17世纪初 ,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人类的眼界随之大为开阔 ,望远镜成了近代天文观测的眼睛 .本文就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作一简单介绍 .一、折射式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第一个望远镜是荷兰的一位眼镜商人里帕席于16 0 8年做成的 .据说 ,里帕席无意间将两块镜片重叠并使其相隔一定的距离观看时 ,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明显地放大了 .于是 ,他把两块镜片装在一个铜管的两头 ,发明了最初的望远镜 ,这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吴兴龙 《物理教师》2008,29(10):49-50
从1608年发明第一架望远镜,到2008年整整是400周年。当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太空,便标志着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经过400年的发展,天文观测手段日新月异,天文学的发展史,也可说是一部天文仪器的改革史。  相似文献   

6.
荷兰天文学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新型射电天文望远镜,据称可将移动电话等无线电通信干扰降至普通射电望远镜的一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增长正在给射电天文学不断施加压力。由于很多卫星和通信站天线的工作频谱与一些遥远天体频率接近,而经常会影响到射电天文观测的精度。荷兰天文学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们设计的新型射电望远镜,采用了大量小型天线来帮助滤除干扰。据英国性融时报》报道,新型射电望远镜采用的小型天线单元多达数百万个。大量小型天线的采用,使该望远镜能同时接受不同方向的信号而展开观测。…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的科学"。"观",是远远地看,"测",是远远地测量,对象是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半个世纪以前,天文信息几乎全部得自光学观测。而到了20世纪后期,观测手段已经遍及全部电磁波谱。不过,由光学望远镜得来的光学信息仍然是天文研究的基础。这里的讨论将限在这个范围。望远镜的任务首先是能够看到天文目标。只有看到了的才能测量,只有经过测量才能进行研究。所以"观"的能力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分子天文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对国内外新建望远镜的介绍展望了分子天文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和望远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利用实验室中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模拟望远镜的成像及调焦过程;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光线经过望远镜后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利用NOBOOK虚拟实验软件实现对望远镜成像及调焦过程的理论模拟,达到即使无法到实验室也能开展科学实验的目的.不仅通过传统实验方法实现了望远镜透镜结构的可视化,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望远镜成像光路以及望远镜动态调焦过程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科学事件     
光纤连接提高望远镜观测能力美日法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在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光纤连接夏威夷的两台大型天文望远镜,成功将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提高了约8.5倍。科学家们将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两台世界最大级别、口径达10米、相距85米的望远镜用光纤连接起来。再将两台望远镜收集到的来自天体的光线汇聚到一处,用电脑分析并合成图像,从而成功将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0年增加50倍据墨西哥科学家提供的数字,近10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约50倍,从1996年最初的170万公顷猛…  相似文献   

11.
追星一族     
朗的秋夜,我们仰望天空,寻找飞马座四边形以及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星。突然,一道明亮的光线, 划破夜空。对了,这就是流星。在天文学的各项研究中,流星的研究一直依赖于业余爱好者的观测。全世界千千万万的流星爱好者的努力,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天文学家们正是通过研究这些资料才获得  相似文献   

12.
虚拟天文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正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由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所推动的,即天文望远镜的设计工艺和制造技术、大尺寸探测器阵列的开发、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以及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先进的地面与空间大型观测设备投入使用。这些大型观测设备或进行巡天观测,或对某些特定目标进行观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产生质量均匀、标准统一的海量数据。例如,目前哈勃空间望远镜每天大约产生5GB(1GB=109字节)的数据,我国正在建造的LAMOST望远镜每天也将产生3GB的数据,而美国计划…  相似文献   

13.
1609年8月,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采用凸透镜作物镜,凹透镜作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观察太空,天文学从此进入望远镜时代。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 ,海王星的发现轰动了世界 ,在当时这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是思维与计算的胜利 ,是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伟大胜利 ,也是科学史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业绩 ,至今仍然被许多人称为“笔尖上的发现”.1 茫茫星空不再神秘海王星发生首先要谈望远镜的诞生 ,望远镜何时发明已无法考证 ,但望远镜肯定诞生在玻璃发明最早的国家 .当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 ( G alilei Galileo,156 4- 16 42 )一听到望远镜诞生的消息 ,他马上意识到它对天文学的重要性 ,自己动手研制出望远镜 ,并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 ,观测神秘的星空 ,这样天文望远…  相似文献   

15.
"哈勃"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这架太空望远镜于2008年8月11日迎来了探测使命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完成了环绕地球的第10万圈飞行。为了庆贺这一时刻,科学家们特意让"哈勃"望远镜对准蜘蛛星云,记录下了那里的恒星刚刚诞生时的绚烂场景。"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进入太空,十多年如一日地勤勉观测,向地球传送了无数珍贵照片,被认为是改写天文学教科书的最重要的太空观测器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天体观测是天文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实践教学是天文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电子星图软件是天文学实践教学的现代工具。分析了天文学公共课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介绍了典型的电子星图软件,以SkyMap电子星图软件为例,提出了电子星图软件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给出了电子星图软件实践教学案例,为天文学实践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伽利略并非望远镜的发明人,实质是他研制了高倍率简单望远镜并用于观天,为早期天文望远镜的迅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用这种望远镜发现了许多主要的天文学上的基本现象,为科学界和思想界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谁能想到,用无线电波也能观测天空?谁又能想到,可以制作出一种仅凭借一大堆天线就能够“看”到宇宙的望远镜?正是这些意想不到,射电望远镜和射电天文学开始了它从失败到辉煌再到寂寞,最后终于得到发展的历史。我们现在就从无线电波的发现说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天文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人类第一次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宇宙从大约120亿年前诞生一直演变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千世界的历程。这一方面得益于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往天文观测凭借的望远镜,虽然威力愈来愈大,但观测所及的仅限于天文目标发来的光(人的眼睛能反应的“可见光”)所带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在筹建太空望远镜我国正在实施一项具有跨世纪意义的“空间大阳望远镜”项目.这一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首席科学家艾国祥院士领导的大空望远镜建造工程,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已引起国际天文学界的关注.空间太阳望远镜是太阳天文学领域最大、最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