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在足球比赛中,中锋很难达到射门的目的。因为,他经常遭到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阻击。中锋一旦带球摆脱自己的防守,就可立即发动进攻。但是,中锋往往不可能单枪匹马再摆脱另一名防守者的阻击,而要依靠边锋和后卫的配合,以传球的形式才能摆脱防守队员。中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行动果断、意志坚强、头顶球技术好、要敢于带球过人、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基层的篮球比赛,还是高水平的专业队篮球比赛,带球走的违例现象总是不断地发生,而临场裁判员对带球走违例的判断,总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给公正的比赛带来不公正的结果。在临场中,由于裁判员漏判在篮下持球进攻队员的带球走,可以造成进攻队直接得分;可以使防守者失去抢篮板球的位置;可以造成防守者一次侵人犯规,可以造成防守一方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还可以因为对带球走没有判,防守者有意见,一时激动,说出不礼貌的话,被判一次技术犯规。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因漏判带球走,能导致球队的胜负,会引起球场风波,给比赛带来更大的麻…  相似文献   

3.
<正> 一、教学训练要点 第一防守者是最靠近球的防守队员,也是最重要的防守队员。第一防守者的阻抢技巧可包括: ·断截传球 ·阻止持球者转身 ·封枪射门、向前传球和向前运球 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着第一防守者技巧的运用: ·靠近 ·角度 ·距离 (一)靠近 1.靠近速度 防守者通常在靠近持球队员时要跑一段距离,跑的速度必须尽可能地快和有控制。如果能断截传球,应设法力争。若不能断球,在离对手最后几码时,应适当减速,以防持球队员在最后时刻变向带球突破。 2.阻止持球队员转身 如果在持球队员的背后靠近,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篮球防守训练可归纳成几条简单的一般防守原则,然后围绕这些原则,取得防守的效果。防守原则 1.防篮:进攻的目的是投球进篮。在防守人和防守篮两者中,我要求队员先选择防篮,不给对手向篮切入的机会。要打败我们除非对手跳的高并投得准。 2.在封住篮以后,必须去寻找球并去防守它,在防守的同时,你要占据被防者和篮之间的位置。 3.阻止对方将球传到他们想传的地方。比赛开始的几分钟,就能明显地发觉出对方攻击路线,教练员要设法通知场上队员,迫使对手不能传向我们的重点防守区域。  相似文献   

5.
B 移动背接——转身——勾手上篮运用时机:内线队员从侧面向腹地横切背对篮接球时。技术方法:如图A。进攻队员⑥从左侧中锋位置向右侧横切时,在腹地北对篮或侧对篮跨三步接到同伴⑦的传球,这时防守队员⑥在⑥的背后或左侧防守。⑥在跨第二步时,要向内挤防守队员⑥,同时转身用右手勾手上篮。在比赛中也可以从左侧移动接球后用左手勾手上篮。  相似文献   

6.
带球足球比赛中没有什么能比看一名球员带球飞奔,并轻巧地过人 更令人兴奋的事情了,当然如果你是一名防守球员,你会为此头疼不已,因为被人突破将是很难堪的事。当前锋高速带球向他们冲来时.防守者不能确定他会采用何种方式控球,而一旦防守队员未能及时阻截,他们可能会得红黄牌或送给对手任意球的机会。 因此,从进攻者的角度而言,带球技术是你必须学会的。在你带球跑的时候,球与脚的距离最好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你可以用双脚的内侧、外侧或者脚掌控制身前的球。 护好球 你可以从助跑带球开始练习,注意双眼要盯住球,而一旦…  相似文献   

7.
靳茁同志通过大量搜集资料和临场比赛统计观察,对人盯人防守中防守无球队员的选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四点结论,摘录于下:1.防守无球队员的正确选位是:在球、无球队员和球篮有一定角度的情况下,防守者应站在无球队员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距无球队员身体的内侧一米左右的地方;2.任何情况下,位置选择的是否正确,主要看防守者是否占据了能够便于限  相似文献   

8.
运用时机:从一侧移向另一侧背对篮筐后被对方紧逼防守时运用。技术方法:如图一。进攻队员⑥在右侧内中锋位置上从上线向左侧移动,在移动中背对篮接到同伴⑦的传球。防守队员⑥则在⑥的侧后方防守,这时接球后的⑥在转身的同时用右手运球(向篮的左侧面),而防守队员⑥积极堵防,⑥在⑥面前侧对篮做跳步急停后,向篮下跨右脚用右手反手投篮。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篮球防守训练可归纳成几条简单的防守原则: 1、防篮:进攻的目的是投球进篮。在防守人和球篮两者之间,我要求队员先选择防篮,不给对手向篮下切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篮球辞典     
强侧:进攻时持球队员所处的那一侧。例如进攻队员在右侧底线持球伺机突破或中距离投篮,这时对防守而言球篮的右侧地带为强侧,是重点施以集体防守的区域,球篮左侧半场的区域应视为弱侧,处于这一区域的防守队员应用时靠近强侧准备协防或补防。弱侧:即无球侧,指远离持球队员的那侧地区。弱侧防守时,可离对手远一些,原则是靠近篮下的选位,以便加强协防。弱侧防守时要警惕对手向强侧接球进攻。当进攻队员向强侧移动时,防守队员应迎上堵截。对手从底线向强侧切入时,防守队员同样要积极堵住路线、抢占位置、防止其在内线接球。处于弱侧…  相似文献   

11.
<正> 美国的斯·吉理在《篮球区域移动防守》一书中,阐述了篮球的几种区域联防阵型的“长”与“短”。 “2—3”区域联防,这种防守能加强篮区附近的防守力量。前面两个队员的防守区域增大了,他们必须依靠积极的移动,防守更大的区域。这种防守允许更多的外围投篮而且常常允许在罚球线附近策应区传球,而对靠近球篮的危险区的防守加强了。由于球篮附近有三个防守队员,使得攻方难以得到近投和二次投篮的机会,而守方队员可以有效地控制篮板球(图1)。 “3—2”区域联防,这种防守能有效地阻止外围投篮。它把防守力  相似文献   

12.
<正> 第十章 第三防守者:占据和控制空间的技巧 一、教学训练要点 第三防守者是指第一和第二防守者之外的所有其他防守队员。当第一和第二防守者在球的附近阻抢时,第二防守者必须担负起占据和控制空间的职责。 进攻战术的主要目标,是进攻防守者的身后,以创造有效射门机会,而防守一方必须通过各种手段,限制球或进攻队员的向前渗透。 青少年阶段,教练员不必过多考虑人盯人或区域盯人打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詹焰平 《体育师友》2011,34(2):41-41
一、抢篮板球应强化“冲抢”意识当同伴投篮,进攻队员面向球篮时,要观察对手动向,判断球的反弹方向、速度和落点,迅速冲到防守人前面,挤靠防守人,跳起抢篮板球。  相似文献   

14.
<正> 第八章 第二防守者:保护技巧 一、教学训练要点 (一)保护的作用 第二防守者是属于第一防守者身后并为其提供直接保护的队员。他的位置可封阻持球队员对球门的直接威胁,他与第一防守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应根据球、球门和进攻者位置等情况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背对篮接球后投篮的组合一般是中锋队员或内线队员在中、近距离运用。此类组合技术的关键在于接球前的要位。要位时队员不要在原地等着接球,而要根据球和防守队员的位置,不断地运用各种碎步结合转身要位。同时根据防守队员的位置和自己的投篮习惯确定中枢脚,并靠肩背部的用力与防守队员争夺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规则问答     
贵州省晴隆建设局邓奎:进攻队员在三分线外投篮时,防守队员犯规,球未中篮,按常规是要判罚“三次罚球”,但我在观看NBA篮球赛时,出现上述情况,只判给进攻投篮队员罚篮两次,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国际篮球规则”规定:防守队员对在三分线外的投篮队员犯规,如球未中篮,应判给该投篮队员三次罚球。而美国职业篮联(NBA)规则以前对出现上述情况则只判给投篮队员两次罚球。而从1994—1995年度赛季开始,NBA对此规则也作了修改,如出现上述情况,则也开始判给投篮队员三次罚球。  相似文献   

17.
足球教室     
(四)运球转身每名球员都应具备带球转身的本领,对前卫和前锋队员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防守者会千方百计阻止进攻队员运球转身,这样进攻方向就不是面对球门,进攻速度减慢。为了及时改变进攻方向以攻击对方防守薄弱处,每名队员都应设法掌握两三种运球转身技术,这会给全队的进攻带来更多有利之处。1.脚内侧扣球转身  相似文献   

18.
带球过人是突破防线最后获得直接射门得分的有力手段。它同传球密切配合将进攻战术充实得更加完美,使比赛打得更为活跃,多彩。这次全运会上,我们对进京决赛的球队进行了11个队共14场(28队场次)带球过人的技术统计,现作介绍与分析如下。一、统计的概念和尺度凡进攻队员积极主动地利用动作,将球和人超越或企图超越守方队员的防守线,称之为带球过人。  相似文献   

19.
金币 《当代体育》2003,(34):62-62
背对篮接球后撤步转身跳投见图A。①背对篮接②的球后,右脚突然向篮下做后撤步,然后以右脚为轴,向底线转身跳投。①背对篮接球后,右脚向篮下做后撤步的同时,右手运球,将球运在两脚之间,然后以右脚为轴,转身跳投。熟练后,加上防守队员进行练习。右脚做后撤步时,应将脚插在防守队员两脚中间,或者将脚放  相似文献   

20.
(一)中锋的位置特点1.背对篮落位中锋队员多是背对篮筐或侧对篮的,所以中锋的技术很多都是背对篮或侧对篮技术。背对篮接球后进攻时,必须运用转身,面对篮才能攻击,所以中锋很多技术都是与转身组合在一起的。2.高空技术多中锋队员身材高大,而且当代中锋的身体能力很好,跑得快、跳得高,进攻中的扣篮、补篮运用很多;防守中的封盖技术运用也很多。各种抢篮板球技术以及与抢篮板球组合在一起的技术很多都是在高空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