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每天都离家、上学,放学、回家,周而复始,从不偏离行驶的轨道.妈妈让我学钢琴是为了考试升学的时候能加分,爸爸很早给我买了电脑是要让我比同龄人领先一步,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所以就很认真地学习,始终保持在班里的前3名,别的家长见到我都会说:“看看人家小雨,又听话成绩又好……“我的父母在一旁总是欣慰地笑着.……  相似文献   

2.
英涵 《中学生百科》2011,(12):34-34
我是一名“优等生”,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没有人知道,我也有许多不顺心……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执行呗!干嘛想法那么多还那么固执?太有想法通常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同事老大姐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墙角,送上了这样一番忠告。显然,我的某些举动一定又一次把自己推向了大风向的边缘,甚至不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后果在那儿等着。在家长眼中,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班主任。虽然面对的是一班智力和能力都有缺陷的孩子,但工作认真负责,对孩子的教育有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时总能指导到点子上……口口流传中,家长都以“能把孩子安排到杨老师班上”为幸。  相似文献   

4.
面对“教师眼中的好家长”这样一个命题,许许多多的好家长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我一直记着那些热情、善良的好家长。有一年,我生病住院,程骁和爸爸妈妈叠了许多小星星,还选了一张程骁的照片装在漂亮的盒子里,来医院看我。程骁说:“您看见我就不疼了!”那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家长们的热情唤醒了我  相似文献   

5.
无私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在我们眼中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又理所当然地回报了些什么呢?唉,老师又收钱,在家里,我是使用了七十二般绝技,磨破了嘴皮才从父母那儿讨来了钱。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到学校后,发现钱竟不翼而飞了!我心里真是担心坏了,真像锅边的蚂蚁——团团转。(不是担心家长的责问,而是在乎老师的“追债”)。说来也奇怪,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我伤心难过,有的说:“你怎么不哭啊,要是我早就哭得昏天黑地了……”  相似文献   

6.
和许多孩子一样,当我对爸爸妈妈的一些做法不满的时候,我常常幻想:“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我一定要……”唉,如果我是家长,该多好!那天,二模成绩公布了。班主任通知晚上开家长会,我忐忑不安地想:“这下完了,考得  相似文献   

7.
人在高三     
人在高三喜乐参半,山雨欲来风满楼. 妈妈最近总是爱叫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伙伴,一起去听某教育机构有关高考的讲座.她有时会捧着一本大绿皮书,假装若无其事地飘到我旁边,翻动几页.我只好“礼貌性”地问她“你干什么呢”,她总是很兴奋地说:“闺女,我又给你寻了几个好专业!……” 大绿皮书上的“热门专业”几个字立刻闪瞎了我的眼.  相似文献   

8.
痴心妄想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是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心中的好学生. 可每次老师发试卷时,我都提心吊胆,怕自己考差了.老师读的每一个字,都像沙漏一样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如果我考好了,老师和家长会一如既往地表扬我,同学用那羡慕又嫉妒的眼神望着我,好像在说:"怎么考那么好,难道是抄的?"……但如果我考差了,家长就会一脸严肃,有时甚至从嘴里喷出个字——"骂":为什么考差了,为什么不争气……就连同学们都会议论纷纷地讨论我为什么考差了……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5,(9)
阳光姐姐: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在别人眼中的我很开朗。我自己知道,遇到问题时我不能很理智地去面对,有时甚至逃避。不开心的时候,我很想大喊大叫,发泄一通,但别人都不能理解我的想法,和爸爸妈妈也没法沟通。我是不是个又悲观又胆小的人呢?四川广元梅子梅子:乐观确实是一种好品质,但也有专家提出:人类进步的动力源于恐惧,比如,因为害怕将来找不到工作,所以努力读书;找到了工作又怕失去工作,所以努力“充电”,学外语呀电脑呀什么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盲目乐观有时会令自己失去危机意识,失去斗志。既然在别人眼中你是个…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和家长眼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可是,老师总是问我:“你怎么总是和坏学生搅在一起?”我不明白“坏”的定义是什么。不喜欢课本,喜欢一些“野书”叫“坏”?成绩不好,但体育好叫“坏”?略有“暴力”  相似文献   

11.
淘气儿童往往“让人欢喜让人忧”,并且往往“忧虑”大于“欢喜”。使家长们更为头疼的是,淘气儿童的比例似乎还在不断增加。常常可以听到家长发出诸如这样的感叹:我家的3个儿子通通都是淘气鬼……我小时候可没有我家的小海茨顽皮……为了帮助为人父母者教育好淘气儿童,德国的几位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一些开明又颇富创见的家长教育引导淘气儿童的经验。A.不要让淘气儿童自感异常。要是家长常把“这小家伙太顽皮了,连老师也怕他”“这野小子的淘气是整个街区都有名的”,或“我从来没见到过这么淘气的孩子”等话挂在嘴上,顽童们…  相似文献   

12.
张增丽 《班主任》2004,(2):38-38
开学那天,当我从学生手中接过一张张家长通知书的回执时,我惊喜地发现,每一张回执上的"家长意见"一栏都写得满满的."尊敬的张老师,感谢你一年来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和培养……""尊敬的张老师,你是一位教学有方的好老师,孩子能跟这样一位好老师上学,真是很荣幸……"家长们似乎也学会了赏识,多是赞美之词,使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徜徉在家长一句句褒奖之辞中,我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4.
似曾相识从哪来?这是一节向家长开放的英语课。家长们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拿着调查表跑上跑下,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用英语询问别人将来的计划及表达自己的计划。这时,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问题“Whatwillyoudotobeagoodson/daugh-ter?”在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家长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想怎样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当他们听到“I'llstudyharderanddomorehousework.”“I'llnotmakemyparentsangry……”等回答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时,一个叫何保报的学生倏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念首诗吗?”我愣了一下,这个平常不爱发言,…  相似文献   

15.
“子然,你的信!”一个同学将一封信放在我面前,眼中似乎带着嘲讽,我心中一沉.转眼,目视信封,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喜悦涌上心头.急急拆开,细细品读……可同学眼中的嘲讽却令我难以忘怀. 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短信、E-mail以其方便快捷及其庞大的网络支持,征服了时下许多的人.往往拇指一挥,转瞬间,就可以表达自己苍白而精美的感情.迅速地得到,又迅速的删除,这种“快餐”构建着人与人之间似近而实远的牵连.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家长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受到各种家规的制约,不能有隐私(秘密)、自由……然而我们最希望、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尊重我们的隐私。可惜,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孩子,你是我的,你别和我谈隐私、自由。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难道你肚子里有几条虫不应该让我们知道吗?可是这对孩子的内心、自尊的打击不知有多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颁布实施了,其中也有保护孩子隐私权的规定。可这些法律形同虚设,家长还是明目张胆地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谈道理,我想家长都懂,可为什么仍不尊重我们的隐私呢?因为他们“关心”孩…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给孩子洗衣服时,经常从孩子口袋里掏出一些小东西:小石子、小木片、小卡片、小珠子……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把衣服弄得脏乎乎的,经过几次,有些家长就开始大声训斥起孩子来,说什么“不讲卫生啊”,“拿这些乱七八糟东西干什么呀?”等等,有些家长不听孩子的分辩,粗暴地将口袋里的小东西随手扔了出去,惹得孩子一顿大哭。我并不赞成家长这种想当然地训斥孩子和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做法。如果做家长的蹲下来好好读读孩子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孩子口袋里的小东西不是脏乱差,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大千世界的万物都是新…  相似文献   

18.
在家长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老师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同学们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可是,在我自己眼中,我不是一名差生,我是优等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虽然必修课只有语文和数学,但是每次语文、数学的考试,我都至少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期间,必修课又加上了那“天书”般的英语,每次考试都至少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到了初三年级时,必修课又加上了令人头痛的物理、烦琐的化学和枯燥的政治,从此我每次考试都至少四门功课不及格。直到现在上了高一,有九门功课是必修课,每次考试我都至少有五门功课不及格。我也曾经想过,为什…  相似文献   

19.
从乡村走向县城,面对新环境、新学生、新同事,我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非常艰难。是一次集体备课帮我找回了自信,让我在城市学校的讲台站稳了脚跟,逐渐成为同事、家长、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20.
究竟多少分     
“袁小佳,生物17分……”老师略带不悦的声音把我从春秋美梦中惊醒了过来,我抹了抹口水眯着眼睛,不确定地向四周看了看,只见同学们眼中正闪烁着无数个问号,而老班眼中的怒火也足以将我变成“红烧鱼”了,这才知道“生物17分”并不是我在做梦,它的确是我这次生物模拟会考的成绩,我彻底懵了,“腾”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用站着,下第四节课后去我办公室。”老班朝我甩出了这么一句“喝下午茶”的命令,然后又继续对着分数单念大家的成绩,我硬着头皮,顶着数道X射线,呆呆地坐下……下课铃声刺耳地“尖”叫着,FAINT!我还来不及想出一句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