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讲究以猿背或猿臂取势. 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少林通背拳外,还有"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等门. 少林通背拳主要特点: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腰背发力,冷弹脆快,闪展灵活,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2.
通臂拳也称通背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臂”。通臂拳在我国流传较广,流派也很多。通价拳的特点是以其特殊的伸竹动作为主,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中华武术》2007,(11):59-60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通备拳",是我国武坛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术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备、太极通背等。关于此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考证。到清末民初时,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创新和发展了拳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  相似文献   

4.
通臂在传承中分支流派很多,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有祁氏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合一通臂拳、白猿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太极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等等。  相似文献   

5.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它不同于白猿通背、猿猴通臂、螳螂通背和二郎通臂。通臂拳又称独流通臂,因它源于独流,故有此称。又称沧州通臂,因1916年沧州郭长生将此拳引进沧州,此拳在国内外影响颇大,故“沧州通臂”很驰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拳种和拳法》书中说:“沧州通臂拳讲究激步勾子、纵步斩,其代表人物是刘玉春和郭长生,人称‘郭燕子’。”(注:刘玉春系郭长生的恩师)。  相似文献   

6.
刘连洋 《精武》2006,(5):50-51
通臂拳又称为通背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此派历史久远,早在明代之时便有流派。关于通臂拳的拳谱典籍,多是近代通背拳巨擘修剑痴先生所著,如《五行通臂拳拳谱》、《通背宗派之根源》、《通背拳技击要诀》、《国术教范》等等。然而该拳清朝乃至明朝的拳谱典籍,却鲜见于史料记载。幸有河北石家庄稽古斋武学书馆鲍玉龙兄藏有明朝古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三绝掌之一的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等,中拳以暗冷、急、快、残暴、毒狠为特点,专攻敌人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要害,轻者伤残,重者毙命。  相似文献   

8.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9.
五行掌是通背掌的五种基本掌法,是组成通背掌内容和体现其风格特点的基本动作。其掌法是:摔、拍、穿、劈、中(钻)。如按五行易理而论,也是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0.
韩宝轩 《精武》2007,(8):35-37
通背拳术博大精深,传承至今,已发展出太极通背拳、祁家老派通背拳、祁家少派通背拳、五行通背拳、白猿通背拳等不同流派的通背拳术。然而,考近两个世纪以来,各通背源流,在传承中不仅存在历史纪年的严重断代,而且普遍存在人为假托的附会讹传。例如:讹传春秋战  相似文献   

11.
赵宝安  王玉虎 《武当》2013,(7):44-45
在素有"通背窝"之称的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众多,大多以练五行掌单操(摔掌、拍掌、劈掌、穿掌、钻掌)为主。大连晚期五行通背拳明家葛太然先生所传五行掌单操特点,主要是强调如何练好及用好"挤滚穿、捋带勾"的小手法上,其典型代表动作为捋带摔拍掌(图1),又称"鬼拉栓"。在五行通背拳里有"学会鬼拉栓,神鬼都不怕"之说。"鬼拉栓"的意思是指枪栓拉开后,近距离"贴粘挨连随"扣动扳机,连发击敌,对手是  相似文献   

12.
武兵 《武当》2004,(2):34-36
一、简介 通背拳是传统武术之精品,拳理、拳功、拳技都十分系统完善,流传非常广泛。在武林界存有三种同音异字的名称。即通背、通臂、通备,三种拳义各不相同,通臂拳是因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犹如猿  相似文献   

13.
通背拳传统名拳之一,又称“通臂拳”。通者,劲力通贯于全身肢体也;背者,腰背、脊背也。通用腰背的劲力,贯透于肢体,进行抡臂拍击的运动,是通背拳的技术特点。技法特点:势式动作大开大合,连环密集;探腰拔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点手成拳;甩膀抖腕,立伦成圆;冷弹柔进,坚韧交错;拍击轻快,声音响亮;鹰目猿神,  相似文献   

14.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15.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16.
韩宝轩 《精武》2008,(4):29-29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7.
言良 《武当》2004,(12):32-34
明清古本《通臂拳谱》是现存罕见的通臂拳古传抄本,书中不仅详述有“六路母法”等通臂拳基本拳路,而且在通臂拳用法中还载有一些极富特色的技击招法、用法。其中就有“九躔、六靠、六扣”等为代表的实用技法。九躔踢法为人体“长兵”,放长击远;六扣为擒拿封闭,分筋错骨;而六靠则为贴身近战,跌打合一。  相似文献   

18.
马原年 《武当》2005,(12):36-36,37
“五行通臂”俗称“大耳猕通臂”。因传自道门,属内家拳,所以又称“武当通臂”。“五行通臂”之所以被纳入武当拳法,原因有二。一、从源流上看据《五行通臂拳谱》记载:五行通臂属武当派,历代相传多为口授,知者甚鲜。发明于何代何人,无可考稽,只知近代由王占春先生传出。王先生乃河北良乡黄新庄人,幼时好武技,初拜旧都白云观一道长为师。道长乃通臂家也。后道长外出云游,又将王先生引至西山某道观,谒见另一道长,  相似文献   

19.
袁东 《武魂》2013,(5):30-30
通背拳是中国璀璨的拳术文化之一,也被称为通臂拳,以背或臂取势。通背拳侧重实用,求招法而不讲究套路。其风格特点是:放长击远,大劈大搓,粗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舒展大放,而又刚柔相济,内外兼顾。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为主。通背拳中的散手动作完美的结合了人体的机能,以至于能发挥出巨大的击技功效。通背拳中的斩首劈山掌其技法是放长击运,势猛力沉,劲力火爆,冷急脆快。现就斩首劈山掌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剖其中的力之美。让广大爱好学习者了解它的运动之美。同时促进通背拳的传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20.
八卦飞云扇     
李同喜 《武当》2006,(12):20-23
八卦飞云扇主要以八卦掌传统武术技法为基础,以“以走为用”、“以掌为法”为要领,是以扇法练习替代掌法练习的新型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