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德华 《今传媒》2007,(11):42-43
当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生产标准化、报业发展规模化的背景下,报社加强每天的评报工作,成为报业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但是,对评报的原则、内容等公开探讨的并不多,本文试作一些阐述,希翼寻求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2.
李振芳 《传媒》2002,(2):42-43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产业办,把报社当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并且立足发展,加快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报社发展很快,“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报社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家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发行:打开制约报业发展的“瓶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走向市场的主要关口应该说是发行,决定报社生存与发展的也是发行。所以,各报社普遍都对发行工作给予  相似文献   

3.
朱广盛 《传媒观察》2003,(11):50-51
发行作为报纸工作中的终端环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报社老总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报业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从解放初期移植前苏联的“邮发合一”发行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报社开始自办发行改革,报社与邮局的恩怨一直未了,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了报邮联合发行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报业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报纸已不仅仅是党的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她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大势已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以市场为主导的,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陆应霞 《新闻窗》2007,(5):108-109
劳动时报自2005年更名和改版以后,对报纸质量及办报思路有了新的调整,报社采编分离,强化提高办报质量,报纸质量逐步提高,发行量逐年增长。但由于近年来报社在现行体制下,报款全部控制在邮局,使报社对报款的使用受到很大制约,而贵州的发行费率偏高,不利于调动发行积极性。原来的邮发合一已不能满足读者用报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已走进很多报社印刷厂的大门,浙江省报业开发总公司印务公司(以下简称浙报印务公司)便是其中一员。随着WTO的全面深入,除了技术与设备之外,报纸印刷质量如何与国际接轨也同样是浙报印务公司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下半年起,昆明地区大街上出现了一支支身着不同马甲的售报队伍,伴随着早上“卖报卖报、1元3份”,中午“卖报卖报、1元4份”,傍晚“卖报卖报、1元5份”的吆喝声,报业大战的序幕拉开了。这种无异于自杀的恶性竞争,使多家报社叫苦不迭,并有往周边地区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8.
从管理角度来看,构成报业基础的三要素是报纸质量、报纸发行和报纸广告。其中报纸发行是体现采编劳动价值和报纸收入的载体,在报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行这个环节处置得当,就能促进报业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具市区域报收入中售报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40%,而报业支出中,直接涉及到发行的比例占总数的51%。抓发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开展评报活动,对报社内部来说,是全体采编人员发扬业务民主、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什么时候评报活动开展得好,什么时候办报质量就好,水平就高,报业就兴旺;什么时候评报活动开展得不好或根本不开展,什么时候报纸差错就多,品位就差,报业就受挫折。多年的办报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评报——是提高办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我们办报评报的实践和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杨卫 《新闻传播》2004,(2):38-40
母子报结构是指由母报和子报组成的报系结构。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党报为了积极应对报业市场竞争,谋求发展,普遍建立起了这种“母报 子报”型的报系结构。应当说,这种做法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条件下,的确起到了细分市场、延长产品线、增加报社收入等  相似文献   

11.
刘为民 《新闻界》2001,(1):16-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实践证明,心是承诺报纸的商品属性,并认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的报社或报业集团,报业的发展速率就加快,凡是不承认报纸的商品属性,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那一套老办法办报的单位,报业经济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报纸的商品属性和报业市场的发展规律,壮大我国社会主义报业,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尖锐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报业经济的改革发展 ,给报社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 ,如何改革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转变服务机能 ,提高服务水平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探索。近几年来 ,我报行政管理工作按照报社党委的部署和总体改革的方案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议大事 ,办实事 ,为提高办报质量和报社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一、新的观念、新的举措、新的行政后勤管理模式报社行政管理工作 ,是围绕办报这个中心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领导工作天平上的一块重要的砝码 ,是做好人的工…  相似文献   

13.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6,(21):I0001-I0001
今年,潍坊日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准确把握报业发展新形势。立足报社实际,确立了新闻强报、特色立报。市场运作、放开搞活,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以改革、改制、改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地市报无论在事业发展,还是在办报水平的提高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类报纸又显示出它的不足,报纸质量与广大读者的期望,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与报社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办报水平不高、报纸质量较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纸内容空洞,缺少新闻性;二是脱离读者,缺少可读性;三是因循守旧,缺少独创性。 首先,地市报报纸缺少新闻性。打开报纸,扑面而来的是文山会海,连篇累牍的是工作简报,…  相似文献   

16.
陈为民  李翔 《新闻前哨》2006,(11):43-44
作为报社印刷厂,报纸就是我们的产品,报纸印刷质量全面体现了报社的企业文化、职工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做好报社印刷厂的质量管理,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我们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即搞好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从2000年以来,三峡晚报印刷厂的报纸印刷质量,从全省报纸印刷质量的中下游水平稳步提升到上游水平,连续几年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获得优质报和精品报称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融报纸、新闻网站、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等多渠道为一体的全媒体化运营,成为诸多报社的发展共识。如何进一步用好用足报社的优势资源,实现报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宜兴日报社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地球、数字化中国、数字化北京的概念不绝于耳,那么报业又将何去何从呢?答案是实现报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报社。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当代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数字化报社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且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对在实现报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举了若干例证,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数字化报社 1、科技是报纸发展的动力 物质、能量、信息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不存在;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  相似文献   

19.
报纸编辑要具有总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宏 《新闻窗》2012,(1):51-52
总编意识是指报社总编关于如何办报、如何提高报纸质量、如何促进报社不断发展的意识。它包括政治意识、经济意识、精品意识、用人意识、速战速决意识。笔者认为,在新传播环境下,每一位报纸编辑都应具有总编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家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作为中共甘南州委机关报的《甘南日报》面对改革大潮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了摆在报社全体人员面前的课题。为积极应对改革形势,努力探索报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近日,我们组织考察团赴江苏省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南通日报社考察学习。了解东部发达省份先进地市报社在业务、管理、经营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所到之处,看到那些与我们同处一个级别的地市级报社,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报业收入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