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语料来源,分析并归纳了留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的别字偏误类型。文章对别字进行了分类归纳得出:别字偏误的类型主要有形近别字、音近别字、异形同音字。本文在分析中又考察得出别字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原因:汉字文化背景因素、汉字认知心理、汉字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来华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数量日趋增加,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建立"韩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语料库",用以韩国留学生的汉字偏误问题的研究。按偏误类型对偏误字样进行了归类,以期对对外汉字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华裔委内瑞拉留学生作业、作文等语料的统计考察,分析了委瑞内拉籍华裔留学生在汉字方面的偏误,从汉字本身的特征、学生自身的因素及教师教学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华裔委内瑞拉留学生的汉字偏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来华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数量日趋增加,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建立"韩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语料库",用以韩国留学生的汉字偏误问题的研究。按偏误类型对偏误字样进行了归类,以期对对外汉字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韩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为研究对象,将偏误类型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面。其中部件偏误最多,整字偏误最少;"点、横、提"构成了笔画书写偏误的主体;部件误用的比例高,部件错位偏误率很低;近形误用在整字偏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偏误形成的原因包括:汉字本身的复杂性、韩文字的负迁移、学习者自身因素和教学失误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由于汉字笔画复杂、结构繁杂等基本特点,其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汉字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字的本体研究,对于偏误现象的研究,大多为形声字偏误研究、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象、偏误语段等。本文以泰国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例,试对初中级阶段汉语水平的泰国学生在汉字书写中成系统性出现的、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浅析造成系统性偏误的原因,并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拟提出解决的对策,避免类似这一系统性偏误的反复出现,优化初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培养其规范准确的汉字书写意识,从而提高其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整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255条"把"字句偏误语料,梳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将其分为"补语偏误"等6种,并且根据"把"字句的15种句式,对这些偏误句进行句式归类,统计出每种句式偏误的数量和频率。进而从学习策略的角度,从补偿策略、泛化策略、回避策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在"把"字句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本文也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对比,认为韩国留学生在"把"字句习得中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回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建议在教师的教学对策中应该采取鼓励使用的态度,包括区别对待偏误、多用隐性教学、避免"教学迁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形别字,是预科新疆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书写汉字时频发的一种偏误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别字的主要偏误和偏误生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提出若干应对的策略,以期引起广大汉语教师对汉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形别字.  相似文献   

10.
助词"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留学生在使用"了"时出现的偏误率很高,出现偏误的原因很多,其中教材的编写内容是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调查留学生偏误句式,考察教材编写内容,并提出建议,希望对留学生"了"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留学生偏误语料进行分析,发现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易出现6种偏误类型:遗漏、误加、"个"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近指和远指混用以及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结合具体案例,我们发现上述偏误情况主要是由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缺乏语篇整体意识、学习策略不当以及对量词用法掌握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鉴于此,本文建议教师在教授该结构时,应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语篇观,同时还可借助对比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减少母语和汉语的干扰;留学生在习得该结构时,应注重语境练习,结合不同语境对该结构加以理解,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积极地与同学交流,制定正确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汉字音难、形难、义难,加之大量的多音字、多义字、同音字,这样使汉字很不好掌握。如何使学生尽快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及早地用汉字进行阅读和写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系统性。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来说,特别是欧美学生更是汉语学习汉语的一大障碍,此外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相比较其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仍亟待提高,在如今对外汉语文字教学中,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仍旧按照词语、句子教授汉字。但近年来汉字教学日益受到更多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针对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减少留学生的汉字偏误以及对对汉语教师汉字教学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朱磊 《学子》2014,(1):106-107
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系统性。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来说,特别是欧美学生更是汉语学习汉语的一大障碍,此外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相比较其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仍亟待提高,在如今对外汉语文字教学中,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仍旧按照词语、句子教授汉字。但近年来汉字教学日益受到更多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针对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减少留学生的汉字偏误以及对对汉语教师汉字教学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以红河学院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汉字偏误类型,对越南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偏误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越南留学生汉字习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彤 《中国轻工教育》2019,(2):35-39,49
"在"在现代汉语中是集动词、副词、介词、助词词性于一身的语法词,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本文总结归纳"在"的用法,采用偏误分析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学习"在"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语法词"在"时,提供些许分析偏误类型的思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黄炎 《考试周刊》2009,(52):29-3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汉字教学开始受到重视,有关于汉字教学各方面的研究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对近十几年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汉字偏误分析进行总结论述,将各专家学者经验和成果集聚到一起,取其精华,以此为以后的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学生记忆汉字总是记得慢忘得快。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识字量增加,这就意味着字形、字音混淆的可能性也增大。汉字结构复杂,有些字的结构相同或部分形状相似,差别细微。学生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在很多同音字面前,不知道用哪个,造成同音字互相替代;或者是形近字混淆,于是出现了许多错别字。那么,该如何有效防止学生写错别字成为教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汉字属于文字系统,汉字的本体是字形,汉字教学必须从字形出发。分析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是有效进行汉字教学的必要环节。汉字构形说是探讨汉字形体构成和演变规律的学说,对科学地认识偏误、纠正偏误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汉字教学质量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0.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的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两者汉字偏误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