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静  张庆艳 《考试周刊》2007,(52):134-135
社会语言学将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统称为语码。现代社会经常会有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操着方言、普通话并时常夹杂英语进行交际的现象,这都属于语码的夹杂与转换的研究范围。本文即对年轻人语码转换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言中的语码混合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包括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等。中英语码混合、英法语码混合在广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英语语言中的语码混合,研究发现,英汉语码混合应用于广告中的必要性在于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强烈购买欲等,从而实现其吸引消费者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思蓝 《海外英语》2014,(11):231-232
由于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多语能力者逐渐成为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该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常见语言现象拟对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多语能力者在母语环境下语言使用中的语码混用现象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这些转换主要出现在港台歌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内地的流行歌曲中。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既有同一切语码转换相同的功能,又有其特定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使用和社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教学的背景下,课堂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阐明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使英语课堂的语码转换能更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刘玉 《海外英语》2014,(10):287-292
近二三十年来,中英语码混合逐渐成为国产商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并表现出独特的语言特征。该文对国产商标中的语码混合现象进行了定性研究(语料来源于中国驰名商标网(http://old.21sb.com)),以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是音系规则分析为基础,采用Roach的音节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语料中的语码混合现象进行合理分类,对国产商标中的类似英语词的音系结构进行首创性分析,并首次提出了隐性语码混合概念,并指出使用中英语码混合商标体现了中国逐步实现现代化,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指双语者或多语者在同一个话轮中转换语言变体的现象.该文拟从专门用途英语学科的殊性入手,考察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情设下教师会话过程中的语码转换成因,并同时对其功能进行批判式分析.  相似文献   

8.
朱德付  王祥 《文教资料》2008,(36):51-52
"英语混合语"现象具有广泛的历史成因,为特定经济、政治和意识影响下的语言产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混杂语"中的英语"皮钦语"有其不同的生成机制:妥协说、自尊说和强弱势说等,而且人们对"语言混合"过程中的各种变体有着理解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9.
语音是一种语言最基本的元素,掌握一门外语首先应掌握其基本发音系统。已掌握母语且初步了解英语语音规范的大学生,其英语语音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把汉语言与各种相关或相似的英语语音现象如音标发音和单词拼读、句子和语篇朗读更好地联系起来指导大学语音教学,即运用"汉-英"语码转换理论方法来指导英语语音教学,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和紧迫的,值得广大英语师生在课堂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关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做了广泛研究。大学校园是语码转换的自然场所。改变以往对中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形态句法研究,从韩礼德的语域三要素着手,剖析了大学校园里中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力图为大学校园里这一复杂的语言现象的频频出现做出新的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于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码混合现象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实际语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码混合在客观上受到词汇的可及性程度、强势语言地位和简约原则的影响;主观上它又是为了满足话语人的修辞目的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歌曲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动因。讨论结果认为:中国大陆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动因主要有两大类:(1)语言动因,往往是出于引用、填补语言空缺和遵循经济原则等;(2)社会动因,往往是出于目标受众定位、拉近与听众距离、遵守社会礼貌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语域、方言、俚语等被通称为"语码".语码的选择、语码间的转换或混合构成了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当今商务英汉翻译中汉语与英语夹杂使用的现象,可以用语码转换理论进行解释.分析了商务翻译中语码转换的形式和成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雷永红 《文教资料》2009,(25):54-56
语言是一种具有社会规约性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是指在一语篇中,从一种语言或者变体转到另一种语言或者变体的语言现象.本文作者结合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分析部分语言属性在汉英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中的反映和体现,进而说明汉英语码转换的存在是和其所具有的一些语言属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贾永妍 《海外英语》2013,(6X):101-102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这篇文章旨在研究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并希望通过此研究加深英语教师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的理解,从而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该文在介绍语码转换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以及对教学的几点启示。文章认为,在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地,不可避免的教学策略,但应该谨慎地,有意识的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外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已成为国外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这一点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语码转换这一国内英语课上的普遍现象还没有被视为教学步骤加以分析。那么国内英语课上的语码转换现象对学习者英语语言习得的利弊究竟如何以及教师该如何有效把握语码转换这一教学策略进行英语教学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语码一词本身不具褒贬,在语义上具有中性地位,并不会引起人们对某种语言及变体的偏见。无论是在双语社团还是双言社团里,语码转换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该现象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显示团结,保持中立,表明身份等。本文首先介绍双语和双言社团,进而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联系当前我国语言情况针对语言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移民国家,有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一般在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是英文和华文,所以大多数新加坡人民都能掌握两三种语言。因此在日常交往中,避免不了频繁出现语码转换现象。本文通过对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来分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说明语码转换在新加坡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使交际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双语人或多语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交谈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成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应用语言学界广受注意并得到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语码转换的类型、作用和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