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PNF单侧下肢D1模式(屈曲-内收-外旋和伸展-外展-内旋)和D2模式(屈曲-外展-内旋和伸展-内收-外旋)以动态反转技术作用于两组受试者的优势腿,寻找两种模式在提高和改善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方面的不同.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中的下肢对角线模式与躯干节律性稳定两种方法对20名45~59岁的中年女性进行训练,经4周训练后分别测试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结果:(1)D1和D2组经过4周训练后本体感觉均有显著提高(P<0.05);(2)D1组经过4周训练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3)D2组经过四周训练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4)与D1组相比D2组在经过四周训练后本体感觉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提高效果更为显著.结论:PNF动态反转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及下肢的动态平衡能力;与PNF单侧下肢D1模式相比较,PNF单侧下肢D2模式在提高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针对武术的专项特点,在评定武术少年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既能提高专项技能又能预防损伤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测力台和多功能踏跳器,测力台测量不同反跣的F-t曲线.进行下肢爆发力、反应力量及下肢本体感觉能力的测量.研究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女性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反应时为0.149±5.49E-02,男性为0.413±3.38E-02,从测试数据上看,女性快于男性,但未表现出统计学上差异性.受试者反跳到最大用力的时间与蹬伸总时间的比,作为本体感觉指数,女性少年运动员为0.407±0.162,男性少年运动员为0.505±0.171,性别指数相一致,表明少年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及其本体感觉反应能力方面不存在性别方面差异.测得足踝刚度指数女性青少年运动员为9.347±0.674、男性少年运动员为13.33±11.24,在性别方面的统计差异在0.05的水平上有显著意义.结论武术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武术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正>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创设练习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思维创造能力,是青少年足球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在足球项目练习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兴趣。如果教学和训练过于枯燥,势必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与训练的质量。本文针对以上观点给出了一些练习方法和建议。一、按手势进行变向运球(一)练习方法练习者面向教师进行运球。教师随机用手(或持标志物)指挥学生运球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逆向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的作用,本研究以329名19岁左右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体育常规教学,一组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倒退走、倒退跑等逆向训练方法,两组受试对象在锻炼开始前和锻炼12周后,检测平衡能力和下肢肌力。研究结果发现:逆向训练可以通过改善本体感觉功能提高机体的平衡能力;逆向训练对学生下肢肌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滇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采用指标测试法(测试指标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及坐位体前屈)和数理统计法对滇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除了初一、初二女生,各年级男女生的速度素质都优于合格标准(P<0.01);(2)男生上肢力量均低于或刚刚达到合格标准(P>0.01);女生腰腹力量初一女生低于合格标准,初二和初三优于合格标准(P<0.01);下肢力量,初三男女生均低于或刚达到合格标准(P>0.01),其它年级男女生优于优于合格标准);(3)各年级男女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都显著优于合格标准(P<0.01)。此外,从城市班和农村班的比较来看,除女生速度素质和腰腹力量方面,农村班学生均优于城市班学生,但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情况及效果的调查,总结出有利于学生掌握足球技战术、提高足球运动能力的教学方法,为高校足球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球接力     
王磊  许平 《体育教学》2009,(7):61-61
接力目的:运用多种运球接力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生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45名FA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strengh training,ST组,n=22)和多模态功能训练组(multimodal function training,MFT组,n=23)。ST组常规力量训练,MFT组在常规力量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共进行8周,2个训练周期。实验前后分别对2组实验对象患侧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肌群60°/s和180°/s等动向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本体感觉(踝关节屈、伸、内收和外翻运动感觉功能、腓骨肌反应时)和动态平衡能力(前方得分(A)、后内侧得分(PM)、后外侧得分(PL)和YBT-CS总得分)进行测试。结果:1)2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60°/s和180°/s等动向心踝关节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均显著大于实验前(P<0.05),且二者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ST组本体感觉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MFI组本体感觉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实验前(P<0.005,P<0.01,P<0.05),且均显著低于ST组(P<0.05);3)试验后,2组受试者动态平衡各指标均优于实验前(P<0.05,P<0.01),且MFI动态平衡各项指标均优于ST组(P>0.05)。结论:MFT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FAI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且效果更优于ST组。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27-231
目的探讨12周FIFA11+练习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随机分成FIFA11+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FIFA11+干预组均安排在训练前热身阶段,对照组则以常规热身活动练习;干预周期为12周,每周2次FIFA11+练习,时间预计20min。干预前后收集受试对象左右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有效数据。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左右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和动态平衡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FIFA11+干预后,干预组的左膝伸和右膝屈运动感觉阈值及Rot.speed、Max Rot.Speed和Grade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左踝外展和右踝外展与对照组相比均产生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2周FIFA11+练习能有效降低足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感觉阈值,以及提高受试对象动态平衡能力,从而使受试对象对运动动作行为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降低足球运动损伤及有效提前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曹伟 《新体育》2022,(24):19-21
足球属于一种带有对抗性和多变性特点的运动项目,其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能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目前小学生成长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尚小,虽然许多学生接触过足球运动,但对足球战术技巧方面的了解较少,加之足球运动带有的复杂性特点也使得许多小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时,因战术技巧上的不足,影响足球运动水平。为提升学生足球运动能力,本文针对小学足球战术技巧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现代足球战术的训练方法,望本文研究能够对小学足球运动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平衡动作在教学中的价值在教学中的平衡是身体在特定空间环境下保持稳定姿态的一种能力。如,篮球变向运球突破是力量与速度支配下、身体重心快速移动下平衡与控制身体变化的能力,运球起跳投篮需要空中滞空时身体控制平衡的能力,足球传球或射门都是单脚支撑下身体瞬间平衡控制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通过多种练习手段建立学生身体与技术动作之间的平衡是为学生技  相似文献   

12.
足球控球感觉作为足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一直受到广大足球教练员的重视。良好的控球感觉是提高小学足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关键。控球感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足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因此,广大小学足球教练员在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应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控球感觉,并努力提高小学生体育足球训练的整体质量。文章从小学生足球控球感觉的重要性、足球控球感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以及足球控球感觉训练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提升学生的控球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力量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的特殊性从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所必需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研究目的:针对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特点,在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能提高专项技能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结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1,(2):68-69
<正>笔者给"浙派名师班"学员们演示足球传球的准备活动教学中,使用不间断性持球、运球、传球的练习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2组,其中,1组学员(12人左右)在限定的空间内(内有障碍物)运球,要求在控制住球的同时,能够躲避障碍物和其他运球学员。另外1组学员(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人数可多可少)围绕在限定空间的四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指导及优化临床作业治疗方案,探讨以体育游戏模式对发展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后,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康复效果。23名有不同发展障碍的儿童接受为期4周,以体育游戏治疗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每周训练5 d(周一至周五),每天训练60 min。训练内容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以及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末(即第8周)通过简式儿童感觉处理能力剖析量表、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以及De Gangi-Berk感觉统合测量工具进行评分。结果发现:(1)患儿经体育游戏训练后,各项感觉统合能力均有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训练具有远期效应,随访时受试儿童能力评分相比治疗前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受训后,不同年龄组别间感觉统合能力的改善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4~7岁组、8~11岁组、12~15岁组;(4)与训练刚结束时比较,随访时尽管感觉处理能力剖析量表与Degangi-Berk总积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量表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所有受试儿童未出现不良反应,社会效度佳。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型感觉统合训练对发展障碍儿童临床康复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且年龄越小,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校园足球对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对382名参与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大学生和468名没有任何运动经历或少于1年的大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校园足球运动组大学生的开放自信和情境调控能力指标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校园足球运动组大学生的客观现实、压力应对、自尊自主和豁达宽容能力指标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大学生长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有助于提高其开放自信、客观现实、压力应对、自尊自主、情境调控与豁达宽容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从各地来到苏州市参加第一届全国“贝贝杯”小足球比赛的十三支小足球队,通过“振云儿童足球促进会”举办的“贝贝杯”比赛,互相观摩学习,交流经验,都深切感到,沙洲(振业)橡胶厂和上海步云胶鞋厂发起的振云儿童足球促进会成立得好,第一届“贝贝杯”小足球赛办得好!这无论对儿童的教育和体魄锻炼,还是对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们将为开创我国足球运动新局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本体感觉、肌力等相关概念;以实验过程中腕关节本体感觉和肌力变化情况以及发球技术水平的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8周的腕关节肌力训练,腕关节的本体感觉水平尤其是伸腕动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2)腕关节肌力尤其是伸腕肌力值提高显著.(3)发球技术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发球优秀率、良好率的提高和不及格率的大幅度减少.(4)利用弹力带锻炼腕关节肌群力量,练习时间短、效果好、使用简单容易携带,但负荷的量化控制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特征,以及锻炼动机如何通过锻炼坚持影响社会适应。方法:使用锻炼动机量表、锻炼坚持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308名校队培养模式和232名足球班培养模式下的初中生,以及284名普通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3.0进行以训练时间为协变量的组别×性别二因素方差分析,使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在校队培养模式和足球班培养模式下,学生均表现出了较高的锻炼动机和锻炼坚持水平,但足球班培养模式下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社会适应水平;2)在不同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均能够预测社会适应,预测能力随运动水平提高而减弱;3)在足球班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在锻炼动机和社会适应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校队模式下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足球班培养模式,能够通过更为多元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在培养高质量足球后备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吕晓昌 《体育学刊》2003,10(1):43-46
选取年龄在10.15岁儿童,共计32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对照组儿童在实验中以常规教学或自习课为主。实验前、后分别用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并用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1)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显性差异(除低年级儿童大强度组外);对照组儿童则没有显性变化。(2)低年级儿童参与中、小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参与大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性差异;高年级儿童参与大、中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小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性差异。(3)低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没有性别差异;高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的显性的性别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参与适宜强度的有氧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