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个范型。它体现了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些本质特征,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学习鲁迅小说艺术,可以激励我们后来去攀越小说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为数不多但却质量很高的小说之一,也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作品仅用了不到两千八百字的短小篇幅,就为世界文学画廊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孔乙己,这同小说高度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曾伟萍 《成才之路》2013,(11):48-48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的,也无不被这个苦人儿的形象所震撼的。据鲁迅的朋友回忆,鲁迅在世的时候,在他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个苦命人儿形象的?运用了怎样的叙事艺术?一、匠心独运的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4.
对比:突出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其善于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有直接关系。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说,《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承认最喜欢的一篇,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在孔乙己形象的刻画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现将其具体表现择一二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孔乙己》中想阐述的观点,无疑和鲁迅本人想解决(或构筑)的国民性问题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人生的一种关注,以及他那扎实的古文功底,绝妙的讽刺艺术,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笔者认为:了解鲁迅应该熟识《孔乙己》这篇小说,应该从鲁迅的自我觉醒意识开始。同时,走进鲁迅世界,则意味着了解中国文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篇小说,也是艺术功力和艺术技巧很高的一篇小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显露,有大家作风.”(孙伏园转述鲁迅语——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鲁迅之所以能“不慌不忙”地既描写了孔乙己贫困潦倒的一生,又写尽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漠,其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就是艺术地留下了“空白”.《孔乙己》全文仅二千八百字,其中又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减亨酒店,在剩下的极短文字里,作者详写了顾客们逗笑取乐;孔乙己教小伙计认字;分豆;断腿后来喝酒四个镜头,略写了孔乙己代人抄书:偷书挨打;屡试不第;被打断了腿等几个情节.这些描写就为下面留下“空白”做了基础.因为,孔乙己虽然读过书,却又捞不到半个秀才,又不会营生,好喝好喝懒做,没有任何生活  相似文献   

7.
张新 《甘肃教育》2011,(14):61-61
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并成为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孔乙己。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是鲁迅先生小说中两种主要的人物形象,闰土和孔乙己又是这两类人物的代表,本文就以《故乡》和《孔乙己》为例,赏析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分析了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中对比手法的成功使用,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并以此来指导学生在作文练习中尝试使用对比手法,取得了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结果。孔乙己的命运和他生活的那个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为展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优秀的范本之一,具有很高的典范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小说在创作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鲁迅先生说过,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余篇小说,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通过对小说中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场景、停顿等叙事方法的运用的分析,剖析<孔乙己>如何通过叙事艺术的巧妙运用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千呼万唤始出来———谈《孔乙己》的铺垫艺术安徽/朱克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艺术构思可谓匠心独运,研读《孔乙己》,我们便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妙笔生花的精彩铺垫。小说共13个自然段,作者用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漫画式的叙述,以五分之四的篇幅(①—段)交代...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一文中的衬托艺术●廖艳琼《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它的魅人之处,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于漪老师说得好: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作...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的确立《孔乙己》很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其一,鲁迅作品在中学阶段占有重要一席,《孔乙己》与鲁迅的其他小说(包括选入教材的与未选入教材的)有一定的联系。其二,《孔乙己》篇幅较短,却是一篇艺术成熟的小说,其与古今中外的小说有一定的承传关系。学生也有探究的兴趣。其三,相关资料较多且容易查找。教学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确定角度,赏析小说,二是学习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相关资料、相关篇目进行思考,四是学习运用材料写作逻辑严密的论文或进行再创作。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孔乙己》的研究性学习,可间隔使用四五星期时…  相似文献   

15.
对比:《孔乙己》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安徽潜山二中汪启明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他的朋友刊伏园,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格外推崇这篇小说。甚至连日本的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一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为...  相似文献   

16.
对比,作为鲁迅先生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孔乙己》中也随处可见。现简要谈谈小说中每一组对比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中的无名艺术金昌铁中成永新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精雕细刻的艺术形象,可是有些主人公有姓无名以至无名无姓,这并非作者的疏忽,而是体现了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奇妙之处。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他的这个绰号与其满口“之乎者也”的迂腐性格搭配得天衣无...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独具特色。鲁迅集文学的精华,取人世间活的语言,为小说人物“对话”的描写,开拓了新的境界,其艺术造诣之深,是举世少见的。一、突出人物个性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清楚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思想、文化程度、嗜好、僻性。如《孔乙己》是的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这一形象之所以能经久不哀,这与鲁迅对各种艺术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论:一、创设典型环境;二、以“笑”深化主题;三、巧用侧面描写。由此小说既可使孔乙己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虽然历经数十年研究、探讨,但的的微妙细节仍然没有挖掘出来。对孔乙己排出的“大钱”,孔乙己最后欠的二九个钱,孔乙己的偷书,这几个细节的深入探究,对鲁迅作品的语言魄力、鲁迅小说的特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