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十一五”的校长研修中,我们探索了校长行动研修模式。校长行动研修模式是把行动研究方法运用到校长研修过程中,在培训者的组织下,以校长解决学校发展中现实问题为宗旨的一种培训模式。校长行动研修模式通常有四个阶段:问题诊断、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进行研究、评估研修效果。本文主要从行动研修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的角度对校长行动研修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校长培训不仅存在实践误区,也存在理论困境。校长培训工作要更加适应学校管理实践的需要,不仅提高培训的长效性,更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基于校长资本积累的个性化校长培训理论的提出及这种理论在北京市郊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修项目中的运用,积累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基于参训校长学习需求,聚焦学校发展问题解决,不断完善个性化培训方案;强化专业学习,建构"从培训到研修"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共同体"为依托,以"案例"为载体的反思型校长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3.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把校本研修的管理工作从制度、主题、模式等方面进行实化。要出台校本研修机制,形成研修氛围;确立校本研修主题,突出研修重点;固化校本研修模式,保障研修实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要坚持研修实施策略,强化校本研修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把校本研修从校本学习、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三个方面定位落实,立足学校,立足教师本职岗位,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搞好校本培训,通过固化校本研修模式来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省级教育学院承担全省中学校长各种类型培训,按照培训计划,校长培训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教育学院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到省内外中学进行学校考察;第二阶段为校长在岗自学研修阶段,校长回到各自学校边工作,边学习,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等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问题;第三阶段为培训总结阶段,校长们集中教育学院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完成培训任  相似文献   

5.
吴晓 《湖南教育》2004,(2):12-12
日本在对中小学校长的十项素质要求中,将“要有研究精神,不断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放在首位。教育科研素质是中小学校长必备的素质之一,校长科研素质的提高将对学校的科研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校长应具备哪些教育科研素质当前,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对校长科研素质的内涵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答案,借鉴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对校长科研素质的论述,笔者在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系列实践与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校长的科研素质大致可分为四项:教育科研理论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素质、教育科研管理素质和教育科研道德素质。1.教育科研理论素质:包括教育学…  相似文献   

6.
彭剑飞 《继续教育》2001,15(5):37-39
一、关于高级研修培训目标的定位 关于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目标,从已开始这项工作的部分省市的做法来看,一般都是把高级研修当成是培养那些名校长的培训。这种观点认为,校长高级研修主要是对那些已取得出色办学成果的名校长所进行的培训。通过研修培训,帮助这些校长将成功的办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并推向社会,从而使其产生学校管理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笔者认为,这种培训目标的定位,只强调了高级研修培训的经验总结推广功能,而忽视了培训的本体功能和目标。因而有可能给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带来如下一些负面影响:①参加了高级研修培训…  相似文献   

7.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自成立三年多来一直探索校长培训专业化问题,在培训主题设计、培训流程管理、培训模式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大大提高了校长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关于校长培训模式创新问题,目前已经从过去专题理论学习式为主发展到多元化模式共存,出现了体验式培训、技能训练式培训、行动研究式培训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培训,而“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下的校长基地研修学习,则为校长培训中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一种解决方案,较好地让教育理论回归到本应生长的土壤(学校),帮助校长跨过理论迈向实践的那道“坎”。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提高校长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校长培训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摸清校长工作的实际与需要,拟定好培训目标和研修专题是搞好培训的前提;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严密组织、服务到位是搞好校长培训的根本;抓好教学质量是搞好校长培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提高校长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校长培训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摸清校长工作的实际与需要,拟定好培训目标和研修专题是搞好培训的前提;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严密组织、服务到位是搞好校长培训的根本;抓好教学质量是搞好校长培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