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英汉互译中的等值理论,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不同,等值翻译只能是相对的。提出等值翻译是一个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分析之上分为若干层次翻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指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习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分析了中英文化相似性及文化差异性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翻译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阐述了英汉习语的文化特征及翻译。  相似文献   

3.
翻译要求真实地再现原语的信息,但是意义和形式的绝对对应是不可能的,只能得到相对忠实。此现象的存在有其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的差别,以及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民族心理的差异;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译者身上:译者的理解、表达方式和再创造。主、客观因素同时起作用,影响了翻译的绝对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汉语新词指的是不但在汉语词汇中出现的新术语和表达方式。它们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通过观察语言中词汇的领域,我们可以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一个相当准确的印象。本文的主旨即为研究这些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为笔译员和口译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考虑,有利于提高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从词汇空缺的角度看可译的相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言现象,是由于各民族语言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对等成分的空缺。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给翻译活动造成了一定困难。从翻译的定义、标准和翻译者的不同、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性方面来看,词汇空缺是可译的。但从语言文字系统的差异、文化差异、习语、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所导致的词汇空缺的翻译实践来看,其可译性又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巨大差异,在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因文体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在翻译时应对原文采取省略、还原和替代等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通顺明白,符合汉语通常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方法指津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地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和原文一致.  相似文献   

8.
浅析英汉语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对等形式,采用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在需要的时候适当补充说明等灵活方式来处理、淡化文化差异,以力求达到文化传真,增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青玉  肖莉艳 《文教资料》2006,(34):150-151
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有诸多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翻译中要尽量减少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差异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差异里的特殊发音,特殊拼写和表达方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翻译,这样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是可以明显注意到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其往往容易被译者所忽视。文本结合例句,对翻译中的语言差异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习语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语言外形、意义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汉英习语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出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形态、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的不同,两种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相似性只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章还探讨了传递习语化信息的各种翻译方法,强调习语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似文献   

12.
刘志高 《考试周刊》2012,(49):15-16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翻译的障碍来源于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上。本文以中餐菜名的法译为例,通过对中餐菜名文化内涵的分析和中法菜名结构的对比,着重指出了菜名的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并以例证给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准确而又完整地再次表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能反映出一个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结构差异,表达方式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采用逐字逐句的套用结构来进行翻译,本文从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入手,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词性转化规律,提高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文章着重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和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等几个方面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5.
姚围围 《海外英语》2013,(5X):166-167
"假朋友",作为词汇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种语言中字面意思相同而实际上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或表达方式。它们貌合神离,似是而非,不但是翻译中的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盲区,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戒。该文主要探讨了"假朋友"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阐述了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语言学现象中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成功的翻译能传达出原作模糊语言运用的含蓄美、得体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朦胧美。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有模糊方法、模糊加注释和直白翻译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必要调适,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精选《中国日报》、《青年报》经典例句,从汉英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和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汉英翻译视角差异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