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线科学交流中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构建在线科学交流中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和模型,丰富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分析目前学术评价研究中指标的特点,参考Altmetrics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几大权威在线媒体平台为研究平台,获取相关指标数据。其次,通过与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相关性筛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以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对学术论文在网络环境下的影响力研究及评价,改进传统学术论文评价模型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优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43-148
[目的/意义] 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过程] 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科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的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研究,挖掘与整合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的多元数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期刊若要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引领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自身的办刊水平,就需要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办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为研究对象,从内容、载体、国际以及质量四个角度进行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助推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也为本土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ChatGPT在出版领域引发的伦理风险。【方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ChatGPT可以生成高度逼真的文本内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出版伦理问题,如虚假信息传播、隐私侵犯、隐藏式雷同等。本文基于出版伦理的核心原则,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ChatGPT在出版领域的潜在风险。【结果】通过对相关技术、政策和教育解决方案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ChatGPT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以确保其发展和应用符合社会期望和需求。【结论】有效监管、技术创新和道德教育是缓解ChatGPT在出版领域引发伦理风险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学术写作是ChatGPT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文章以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词、句、篇3个维度出发,使用词性标注、n-gram等文本处理方法对ChatGPT和人类产出的论文引言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判断学术内容是否由ChatGPT生成视作一个二元分类任务,采用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文本分类实验,并使用SHAP方法对文本结构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hatGPT在描述有具体时间节点的事实性信息和引用政策文件或研究报告等方面表现较弱,生成引言的篇幅较集中,撰写论文相较于人类更加“循规蹈矩”;查重工具通常无法准确检测出ChatGPT生成内容的原创性,但分类模型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出引言是否由ChatGPT生成,平均句子长度、词汇多样性和文本长度是影响分类结果最重要的文本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从全文本内容分析的角度对算法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方法/过程]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十大数据挖掘算法使用为例,分析不同算法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通过对1965年-2006年间发表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10 922篇学术论文的调研,从其全文内容中抽取6 001条包含十大数据挖掘算法的句子(简称算法句);针对算法句从提及论文数、总提及次数、提及位置等3个方面,对不同算法的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以不同特征作为影响力衡量标准,十大数据挖掘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学术论文中的影响力有明显区别,在基于论文数、提及数和提及位置的评估标准中,SVM算法表现出较高的影响力,Apriori算法的影响力则明显低于其他算法。本研究为量化评估算法的影响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科研合作日益显著的趋势下,基于作者合作的学术影响力测度研究明显分为两方面:一是用合作这一因素对传统的引用影响力指标进行调整;二是直接测度作者在合作网络中的影响力,并探索与引用影响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作者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与其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均呈正相关。在科研合作的背景下,要综合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最后从科学交流模式和作者学术关系的视角,讨论双重测度作者学术影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梳理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识别与预测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的相关文献,以期为推进科学研究临床影响力评价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界定学术论文的临床影响力评价相关概念,明确临床影响力评价问题的学科属性,并阐述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临床影响力的量化特征、识别与预测方法进行细致梳理,并列举了获取“跨界引文”数据的工具。[结果/结论 ]在科学计量学视角下识别与预测论文临床影响力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未来,需要多学科、跨团队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加快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术论文临床影响力评价与大语言模型的深度结合,开创学术论文多维度影响力智能化检索与评价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研究Altmetrics指标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它们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同时,基于Altmetrics指标全面评价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对于发展和完善Altmetrics计量系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以2014-2016年Altmetric Top 100论文为样本,对每年的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来源期刊、学科分布、获取方式、作者地域及研究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这些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对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Web of Science上的被引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关性随时间的动态演化。[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主要来源于一些高影响因子期刊,其学科主要集中于医疗健康与生物科学,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且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中开放及自由获取的比例逐年增加;Altmetric分数能够定量地反映学术论文在社交和新闻媒体上被公众关注的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被引频次存在一定正相关,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哪些因素会影响学术论文的被引次数是文献计量学领域的一个经典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论文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与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从文本可读性视角切入这一议题。文本可读性影响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知识吸收,是一个关乎知识传播效率和研究成果认可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控制论文知识品质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使用文本可读性R值等五个变量研究论文的文本可读性对被引次数的影响。以中文图书情报学知名期刊发表于2016—2020年的论文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论文的文本可读性R值、是否采用复合式标题、是否使用公式和表格对被引次数有显著影响,而是否使用图对被引次数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验证了中文情境下文本可读性对论文影响力的实质性作用,研究结果对科研人员改善自身的中文学术写作以及提高研究成果影响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伴随社交媒体平台数据的可获取、可利用,主要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研究已然成为继"五计学"后的研究焦点。首先,将学术型社交媒体中关于期刊评价的非结构化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之后,将采集的数据(影响因子、查看量、参评人数、审稿费、审稿速度、版面费、编辑态度、综合得分等)存储在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 DB)中,并利用自编脚本与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与计量学分析。最后,由实证结果启发理论构建,得到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其主要因素划分为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社会关注度、投稿经济成本、投稿时间成本、期刊编辑综合能力。希望该研究可以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替代计量学研究视角,使得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在文末提出了该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许鑫  叶丁菱 《情报学报》2022,(3):275-286
伴随数据论文影响力的凸显,数据计量逐渐兴起。本文基于数据计量,融合多维度、多指标综合评价数据论文的影响力。首先,本文通过信息传播模式分析数据论文影响力的产生机制,解析出数据论文影响力可以划分为潜在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其次,融合Altmetrics与引文分析甄选指标构建数据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三维空间差异性分析解构数据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度影响力反映出数据论文综合影响力,三者相互补充与促进。同时,数据论文应在整体上促进评审机制、引用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发展,在内部促进数据论文质量、内容、逻辑和时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Gate为代表的学术社交网络逐渐引起图情学科用户的重视,针对其高影响力科研成果主题内容的揭示,将丰富用户对不同媒介下学科的发展动向与研究重点的认知,亦有助于合理利用学术社交网络来提升个人影响力。文章选取学术社交网络中图情学科高影响力科研成果为研究对象,构建LDA模型挖掘摘要内容,引入来源年份信息分析各时期主题演化情况,在跨媒介比较中揭示网络交流背景下其呈现的内容特征。研究提炼健康信息学、用户信息行为、算法技术、应用开发、通信网络5个主题。从主题强度变化来看,健康信息学表现平稳,用户信息行为、通信网络呈现上升趋势,算法技术、应用开发整体出现下降。与期刊等传统媒介得到的结论相比,学术社交网络中的研究主题与其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更凸显出学科交叉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基于学术授信思想提出一种能够衡量图书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图书Z指数。[方法/过程]根据图情领域高影响力(h指数≥5)学者名单,从CSSCI采集这些学者的图书被引信息,利用批量统计法计算全部相关图书的Z指数,并从作者、出版社、机构等视角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图书Z指数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结论]将Z指数应用于图书评价,可以描述高影响力施引者的数量和学术地位,为评估不同图书的学术影响力提供较为精细的测度工具,在学者、机构影响力评价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构建多维指标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为不同层次挖掘高价值文献提供新途径。[方法/过程] 选取临床神经病学、化学与物理、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学科,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经济学、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代表学科,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集引文指标数据,在Altmetric.com平台中收集Altmetrics计量指标数据,通过指标覆盖率和指标间相关性进行指标筛选,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学科的论文综合影响力指标模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不同学科的差异使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采用的指标有所区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中共同保留的指标为被引频次、Mendeley、Blogs。在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中,学术影响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影响力的测评研究发展迅速,两者结合的定量评价能挖掘出综合影响力较高的文献。  相似文献   

16.
刘雁书  吴玮亚 《情报学报》2007,26(4):538-545
学术影响力是各网站被学术论文引证次数的一个测度.本文对学术影响力在评价大学网站质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链接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学术影响力不仅可以作为大学网站质量评价的一个指标,也可以作为大学排名的参考.与链接分析法相比,学术影响力与大学排名等级相关系数更高,具有可再现性、可以较好地解决不同检索工具测量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且引用动机更为明确,指出学术影响力分析法比链接分析在评价大学网站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新疆农业大学2001—2013年间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术论文产出和学术影响力这两个要素出发,选用反映学术论文数量、类型,来源期刊,学科分类,基金来源,国内外合作和论文被引用等各项指标,运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新疆农业大学的学术论文产出和学术影响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追求卓越作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价值导向的必要性,并采用基于百分位指标用于学术论文影响力卓越水平评价的原理,提出构建“两维度—三角度—两方面”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该框架改进了传统方法对学术论文总量和均量的衡量,主要采用百分位指标,强调对学术论文影响力卓越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社会网络用户关系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社会网络用户关系性质、用户关系网络形成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总结关系网络测度相关指标和方法,探究网络中节点影响力的测度以及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最后总结研究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综述目前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顶尖科学家学术成长规律提供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首先界定顶尖科学家的范围,总结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内涵及其定量测度方法,然后重点从学术影响力测度方法、规律研究方法、规律研究结果和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假说这4个角度对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认为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过于笼统等问题,指出今后5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