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尊老养老之风尚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对待老人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诸种措施,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而使尊老养老的风尚更加浓厚。这种尊老养老的风尚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在继承先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皇帝扮演了重要角色,将“以孝治天下”定为基本国策,朝廷将《孝经》列为儒家经典,命天下诵读,因而《孝经》起到了指导尊老养老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校教育,政府还重视社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全体成员灌输尊老养老思想。举孝廉从选官的角度为全社会制定了敬老尊贤的行为准则,成为鼓励人们尊老养老的强大精神武器。把尊老教育与法律尊老相结合,运用礼法对不养老、侮老、弃老者予以严惩。尊老养老教育对于家庭和睦与家庭保障、培养“尊老”风尚、保障社会和谐安定等等,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将道德教育置于绝对支配地位的弊端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3.
:《周礼》与《礼记》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旨在尊老的养老礼、乡饮酒礼、射礼 ,也记载了政府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解决老人们日常生活困难的诸多政策。西周的尊老养老礼仪与制度是中华民族尊老养老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与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在西周的学校教育中,尊老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学校是养老的地点之一,学校的师资主要由老年人担任,学校还是尊老教育的场所。在学校中进行尊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其逐步统一北方之后,历代统治者就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开始注重推行各种尊老养老礼仪.太和改制期间,北魏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尊老养老传统,并仿效周礼,逐步恢复了魏晋之后因社会动荡而废弃的尊老养老礼仪,主要包括拜三老五更、行乡饮酒礼和赐几杖安车之礼三方面.北魏帝王系统颁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尊老养老礼制,促使全社会形成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对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其逐步统一北方之后,历代统治者就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开始注重推行各种尊老养老礼仪.太和改制期间,北魏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尊老养老传统,并仿效周礼,逐步恢复了魏晋之后因社会动荡而废弃的尊老养老礼仪,主要包括拜三老五更、行乡饮酒礼和赐几杖安车之礼三方面.北魏帝王系统颁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尊老养老礼制,促使全社会形成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对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和离退休职工“双高期”(高龄,高发病)的到来,老年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而伴随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离退休内退职工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亦会增加诸多变数,要正确面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老年工作形势,积极化不利因素为发展条件,就必须加强信息调研,加大信息交流和政策研究力度,着力进行老年管理体制和离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共享、共建、共融问题的研究,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推动油田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江西和江苏两个村庄的考察,从收入来源、瞻养状况、尊老养老状况、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老年人自我满足程度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的尊老道德观念正趋向弱化。本分析讨论了农村尊老道德观念弱化的原因,并试图讨论传统尊老道德观念的重建,寻求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农村老年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9.
“百善孝为先”.“孝”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落实孝老、尊老风尚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然而,在“独生子女时代”的现代社会,父母及祖辈过分的宠爱甚至溺爱,造成新一代少先队员由娇而横,唯我独尊,只懂索取,不懂付出,“孝”的意识在队员心中逐渐淡化.低年段少先队员正处在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如何进行“孝”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北宋时期的敬老养老体系堪称全面,形成了以孝亲教育为基础,以国家敬老尊老为表率,以家庭养老为主体,以社会保障为补充的敬老尊老制度。  相似文献   

11.
酒与尊老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义之一。从社会伦理学的层面看,孝的本质含义是“尊老”。作为孝文化这种尊老的社会伦理学特征,也明显地反映在酒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12.
侗族情歌是侗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侗族人们无时无刻不接受它的洗礼,它包罗万象,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侗族人民。通过对侗族情歌对唱的方式、语言特征、旋律、调式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侗族情歌,感受到侗族情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过程。“尊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先民与自然斗争经验的总结,它在历史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对“尊老”进行批判、改造和创新,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尊老”的成因和历史作用,并对如何处理尊老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朱明秀 《广西教育》2022,(15):151-153
本文论述侗族元素适用于室内设计的类型概况、侗族元素运用于室内设计的思路,提出侗族元素运用于室内设计的实践路径:从建材选择上融入侗族元素,突出自然性;从构筑方法上借鉴侗族元素,突出实用性;从色彩搭配处运用侗族元素,突出民族风情;在装饰陈设中融入侗族元素,突出审美性。  相似文献   

15.
侗族文化由南北两大方言区传统文化共同组合而成,两者都是侗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具有代表性。只有同时加强侗族南北方言区传统文化的宣传、研究,实现侗族南北方言区传统文化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全面彰显侗族文化特色,才能全面展示侗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促进侗族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侗族传统技术是侗族人民在其宇宙观、自然观支配下,在与特定自然环境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侗族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侗族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冲突使侗族传统技术面临被替代与消解的境地。如何实现侗族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效整合、在冲突与整合中实现传承,是侗族地区教育不可回避,并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侗族伦理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伦理思想是侗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调节器",是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侗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一直起着规范和规约的作用。对侗族传统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概括、扬弃,无疑将有利于提升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侗族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生计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生与侗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的存在,更是侗族社会结构、生计方式、婚姻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而,分析研究侗族大歌中的生计方式与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教育》2004,(4):41-41
侗族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在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熏那些鼓搂最为引人注目。鼓楼是侗族独特的楼宇建筑形式,遍布贵州、广西等侗族地区。一般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建造。侗族民歌唱到:“未建寨子,先建萨坛和鼓楼”。侗族人民每建一个新的村寨,首先要建造高大雄伟的鼓楼,之后以它为中心,在它周围盖吊脚楼。因…  相似文献   

20.
结合侗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发展过程,描述和分析了侗族文献在各个时期的形成因素和特点,再结合以上分析,从侗族文献外部特征、侗族文献的民族性和资料性三个方面对侗族文献内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