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世上,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的人,我以为要算苏格拉底和傅雷。史载,当苏格拉底面对古雅典不公平的法律审判时,论以及司法都为他打开了一道越狱之门,他却选择了法律所错判的死刑。为此,他的学生克里托大声疾呼:对抗不公平的审判是你一生追求的正义,你为何不选择越狱的正义?苏格拉底说,此时越狱确是一种正义,  相似文献   

2.
另类人生     
苏格拉底与傅雷在这世上,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的人,我以为要算苏格拉底和傅雷。史载,当苏格拉底面对古雅典不公平的法律审判时,舆论以及司法都为他打开了一道越狱之门,他却选择了法律所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99年,一向为雅典的民主、法治而自豪的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却对雅典当时的劣质民主政治发表了猛烈批评,在他70岁那年被政府逮捕。尽管有见识的公民都为苏格拉底鸣不平,但被政府煽动起来的狂热暴民,仍以法律的名义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临刑的前一夜,老朋友克力来探监,告诉他狱卒已经用钱收买,要他马上越狱。看到苏格拉底沉默不语,深知苏格拉底的老朋友慷慨陈辞:雅典的法律既然没有公平正义,你何必还要遵守它的法律。时间已经不多了,但苏格拉底仍在沉思。终于,他对朋友说:“难道逃狱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我一向维护‘法律至上’,难…  相似文献   

4.
公正:教育的内在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无论是作为一种促进个体发展的活动,还是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一种公共的社会资源,其本身都赋有公正的要求,具有公正的品性。即真正的教育都必须符合公正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扩大公正的范围,不断地趋近公正的过程。一、教育是正义的事业,正义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公正必须符合正义的要求。正义不同于公平,它代表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个体和社会以道德为根基的善。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正义以善为根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他认为,城邦正义在于统治者、军人和劳动者各司其职,各安其位,以确保…  相似文献   

5.
王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1):52-61,187-188
《普罗塔戈拉》记叙了年轻的苏格拉底初始登上公共教育舞台,通过挑战普罗塔戈拉从而宣称一种新的教育方案的故事。澄清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的教育之争,可以进一步探究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背景与发端。普罗塔戈拉对德性教育进行世俗化的改造,他用"技艺知识"取代了内在的德性,用修辞术和法律取代了统治的智慧和正义。苏格拉底试图重建人们对内在德性的追求,他的教育建立在"整全知识"和"美德即知识"的假设上,他一方面为公民塑造了有利于"节制"的"知识神话",另一方面鼓励智慧者"勇敢"地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是通过"整全知识"统合"节制"与"勇敢"的教育,他提醒人是追求美好的动物,但人必须节制而勇敢地忍受着追求美好过程中注定的艰难与失败。  相似文献   

6.
法律女神忒弥斯代表着西方最早的规范性思想,后来却逐渐为"正义"所取代。themis(法律)与dike(正义)本身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由于都具有"审判"的涵义,二者逐渐合流,dike取代了themis而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导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本来主要指"审判"的dike吸收了审判过程的"公正"要求,变成了一种伦理品质,即"正义"。dike继承并集成了themis的众多属性,其内涵从司法领域上升到伦理政治的高度,逐渐取代了神法themis。这充分证明,法律的本质就在于正义。  相似文献   

7.
问:看你的很多时评杂文感觉你很正义。你曾常说想做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为什么?答:其实我自己倒是从来没有觉得我多么充满正义。正义这个词是可怕的,我一直认为只要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客观的,这个人一定是危险的也是可耻的。对于一个事件的观点只有公平不公平,没有客观不客观。我不能代表正义,不能代表正确,也不能代表客观,只能代表自己。其实我也没有常讲我想做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刻意追求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虚伪的。顺其自然,发自内心才是真诚的。"向着远方"是代表一种态度吧,一种对于生命的态度。海子说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在中国古书上也有断袖之癖的记载。历史上大量才华横溢的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同性恋者,龙阳君、汉哀帝、郑燮(郑板桥)、苏格拉底、柏拉图、米开朗基罗、圣.奥古斯丁、莎士比亚、列奥纳多.达.芬奇……优秀的同性恋名人数不胜数。但是,因为与传统的社会习俗相悖,直到今天,同性恋群体依然是一个被极其边缘化的群体,经常视作异类,不被我们强权社会所接纳,而在当代以自由、公平和正义为价值理念的法律世界中,我们应当为他们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柏拉图对传统正义观的批判在《理想国》的开篇,柏拉图就提出了"何为正义"的论题。柏拉图认为,传统的正义观与狭隘的利益相关联是不恰当的,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对当时的几种正义观念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一)对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柏拉图举出反例,认为若债主是敌人,还债就不是正义的。因为敌人对敌人所欠无非是恶,还债则会对敌人产生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为此,我国一直都秉承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在防范以及刑罚适用上都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现象来加以控制.药家鑫案随着对药家鑫死刑的执行而落下帷幕,但是对此产生的反思并不应该就此停止.他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他也被国家以正义之名杀了,中国的法治就此前进了吗?药家鑫案是在一个公平的舆论环境下经行审判吗?单个自然人的理性选择不等于理性的选择,更不等于符合整个社会的理性选择、符合历史发展人类进步的理性选择.笔者不赞同对于药家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不仅关乎死刑的存废、民意对司法的影响而且还关乎着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公平和正义是法治的生命。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为了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人们要求法官对其判决必须给予充分的论证。因此,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修辞论证直到今天的法律论证也由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今,法律论证已在法庭审判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法律论证始祖的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今天研究法律论证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追求美格拉底是苏格拉底的同乡,也是他的同学。他们都一样喜欢读书,一样喜欢研究哲学。所不同的是,美格拉底一本接一本地不断出书,苏格拉底却一本书也没有出。美格拉底不禁有些飘飘然,每次见到苏格拉底,总是把两眼望到天上。苏格拉底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却用鼻子哼一声算作回答。苏格拉底的学生实在看不过去,对苏格拉底说:“美格拉底已经出了几十本书,堆起来有大半人高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学说写出来呢?你的学问比他大得多啊!”苏格拉底说:“我们追求的不一样,他追求的是出了多少书,我追求的是真理。”时间就像一把淘金的筛子。许多年以后,…  相似文献   

13.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容易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对他的审判存在若干不同方式的理解。对这一悲剧性的历史事件的再次解读,我们不难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苏格拉底与公民社会所理解和倡导的正义观念产生严重分歧,以致引发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一无法消解的二元对立,必须通过苏格拉底的死来终结。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第一个使哲学的研究内容从自然转向人的内心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A Theory of Justic)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现象所提出的独到见解,在著作中指出了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全面展现了罗尔斯本人的正义观点。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正义二字是社会制度的正义,它用来形容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公正的法律秩序,和被划分为不同阶级的人所能得到的分配公平。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所提出的正义二原则充分诠释了罗尔斯正义观里的自由平等思想([1])。罗尔斯表达了他在道德中在社会中对正义的看法,对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现代西方政治、法哲学的一部巨著,他在书中提出的"公平的正义"理论,对正义的理解堪称达到最高境界。他认为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条件限制,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具有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和自然秉赋的深刻而持久影响,这种不平等又是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本文阐述对该书理论精髓的浅薄认识和感悟,并联系我国近年频发的"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案件,阐述"公平的正义"这一构想与原则如何贯彻执行、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抓住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张力,指出法律神秘的权威基础是强力,而不是正义.法律只能无限接近正义,任何确定的法律都有成为不正义的可能,所以法律是可以解构的;而因为正义的不可还原性,正义是不可解构的,解构活动就产生在分开可解构的法律和不可解构的正义的间隔,解构就是使法律更正义.正义的主体与非主体不稳定的区分、责任的无限性和他者的语言确证了解构法律的可行性以及这种解构使法律无限接近正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义的多重属性使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经常发生冲突,代表普遍正义的法律应用到某些特殊案件会出现普遍正义抹杀个别正义的情形,产生不公正的审判结果。本着人本主义精神立法和实行真正的自由裁量有助于纠正法律的偏差,从法律源头和审判过程减少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