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取消加分真的就能还原"奥数"吗有关"奥数"教育的争议,其实早就开始了。笔者发现,不管是过去对"奥数"教育的赞成与反对,还是今日大家在此问题上的纠缠,并没有跳出以下基本观点框架:其一,"奥数"教育本身没有错。"奥数"教育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就曾说过:"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在美国,有许多高中生参加,我邻居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和中国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学习‘奥数’纯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教育》2009,(13):34-35
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言,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奥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采用随即抽查法,选取内江市第一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共300名参加及未参加过奥数学习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制测试题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奥数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其中奥数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灵活性的积极影响最为明显.在不同年级之间,奥数对初一、初二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较明显,因此,就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而官,建议奥数培训机构可在低年级开展奥数培训,而对于高年级可减少,甚至不搞奥数培训.  相似文献   

4.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20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数学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广州大学城,并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国际数学大师、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奥数热却"当头一棒":数学奥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得过奥数金牌差点难以毕业"奥数即使得金奖,也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数学是做研究,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考试还行,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相似文献   

6.
韩松落 《教师博览》2011,(11):44-44
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会在别处引起一场心灵的风暴,而他们自己却不一定知晓。我的老师金生荣先生,大概就不知道,他曾引起过怎样的一场心灵风暴。1990年到1992年,他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时候,小县城穷孩子的最佳出路,是初中毕业后考上中专或者中师,及早就业,  相似文献   

7.
滕朝阳 《教育》2011,(10):11
奥数到底有多难?从未接触过的人,恐怕难以了解。前不久,西安市搞了一次奥数体验考试,有61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结果,最高分69分,最低分3分,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均衡化绝对不是个新鲜话题.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引发的"择校""条子生""疯狂奥数"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野.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教育资源均衡在很多人看来能引起择校、条子生、疯狂奥数这么多的问题,但从笔者--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来观察,教育的均衡问题还不止表现在这些方面: 镜头一 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在讲台前正声嘶力竭地讲课,学生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站在课桌旁,还有的跑到了老师的面前,手伸到了老师的眼前,教室里乱糟糟的.  相似文献   

9.
扫描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而让孩子多看几本名人传记,对培养孩子对数学、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则大有裨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说。“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他说自己教过好几个得过奥数金奖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学问太狭窄,考试有能力,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光彪讲座教授刘克峰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  相似文献   

10.
成都彻底封杀"疯狂奥数",赢得了一片支持欢呼之声。不少网友甚至期待这样的彻底整治能够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因为疯狂的奥数演绎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民怨"。因其背后复杂的利益纠葛,家长、学生都不得不参与其中,而不少学校、老师,甚至地方教育部门也乐见奥数汹涌。消极面过大、疯狂不止的奥数,使得相关部门也不得不铁腕封杀。  相似文献   

11.
罗牧言 《师道》2011,(5):29-30
“老师,这个假期我可累死了,整天都在学奥数,学得头昏脑胀的。”“老师,我妈妈让我参加奥数培训。我去不去呀?”新学期一开学,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起奥数的话题。当前,由于高一级学校要选拔学生,因此奥数成为家长和学生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热捧的奥数教学,在孩子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人们对奥数的评价一直毁誉参半,部分人认可奥数的教学方式,部分人则认为奥数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化了,因此不倡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奥数,但从客观角度分析,奥数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高中数学在奥数中的应用做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最近,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一篇题目叫《打倒万恶的奥数》的博文,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没想到,我们数学教师曾经引以为自豪或望之兴叹的手中王牌——“奥数教育”,竞成了千夫所指的“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奥数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解题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方法和经验.这可以从大量几乎雷同的奥数相关出版物中得到印证.但却缺乏比较深刻的教育学反思,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奥数教育理论长期不被重视,其研究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二是奥数知识自成体系,常不为外人所道;  相似文献   

15.
<正>相较于国内如火如荼的"全民奥数",美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奥数,大多数的家长甚至从没有听说过奥数。美国中小学奥数组织的目标和所有学科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不为竞赛本身,也不为升学加分,而是为了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和激发创造力。在美国的中小学生当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并不多,但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就会非常投入,他们会加入学校的数学俱乐部或相关兴趣小组,有特别天赋的还会学习高年级甚至是大学的数学课程。我先生在读大学时就  相似文献   

16.
冯志刚 《上海教育》2014,(10):72-72
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而把“奥数”成绩作为孩子升入名校的敲门砖,或者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就会“吃亏”,这些都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17.
袁新文 《成才之路》2009,(29):I0013-I0013
成都市日前宣布,将出台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公办学校升学不得看奥数成绩,对违规校长将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招生试题也不得有奥数内容。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明确表示,将用一年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政令尚未颁布,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奥数的毛病出在哪?为何屡遭讨伐“封杀”?这次真能禁得住吗?理性之举究竟是堵还是疏?多年来,各地颁布的奥数禁令举不胜举。远的不说,4年前,教育部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时,北京市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了小学奥数竞赛活动,上海规定不能组织小学生参加带选拔性质的竞赛和培训班,长春市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可是,几年过去,奥数热却未见降温。  相似文献   

18.
奥数震动了两位最高科技奖得主 一谈起"奥数",国内当今数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就急了. 他在沙发上挺直了腰,瞪大眼睛,伸出手掌指指点点:"是害人的,害数学!" "什么奥林匹克?没这回事!" 这位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老数学家摆摆手"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不值得讲——胡闹了,走上邪路了,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起到反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滕朝阳 《教育》2011,(4):11-11
奥数到底有多难?从未接触过的人,恐怕难以了解。前不久,西安市搞了一次奥数体验考试,有61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结果,最高分69分,最低分3分,平均成绩28.80分,小学生成绩总体好于成年人,6名参加考试的中学、大学老师没有一人上及格线。  相似文献   

20.
<正>奥数是一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设立的国际大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组织学生参加,但只限于高中生和数、理、化、生、信息技术5个学科。小学和初中从未搞过类似的比赛,现在小学生们学的所谓奥数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