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析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武术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培养模式从“单一专业定向培养”向“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培养”转变;教育内容安排从单纯的“以专业计划为依据”向“以人才市场需要为依据”转变;教育模式和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培养出了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教师、科研人员以及从事其他社会职业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向全党全国人民重申一定“要讲政治”。由此可见,在成人中专不仅有开设政治课的必要性,而且更应重视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虽然时下有不少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使这门课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据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我觉得只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政治课教学是完全可以收到较好效果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主体性的变革是教育变革发展的源头,课堂的翻转已经铺天盖地的在中小学课堂上发生了。成人学习较之儿童学习有着更强烈的被动性,如何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成了教师培训领域关注的重要命题。解决教师培训的主体性问题,就是解决成人学习的困境,就可能持续助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本文以培训文化入手,尝试探索教师学习行为方式转变背后的文化功用,并以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的实践探索为基点,找到教师培训提质增效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4.
“运动解剖生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本课程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学项目中,精心设计课程项目内容、规划教学进度,按照项目布置、制定和实施项目计划、总结展示、点评考核、项目方案再修改、教师总结等步骤系统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训情境为中心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课程应按照职业需要进行设置。从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高职课程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模式,为办好开放大学提供试验和示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从英国开放大学引进了两门职业发展课程。本文针对英国开放大学项目专家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引进课程合作专题培训进行个案研究,从培训案例中的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法与组织形式、培训效果等方面分析总结国际合作教师团队培训的实践经验,并进一步延伸分析提出,当前电大以及开放大学的教学设计要重视运用体验式教学、合作教学,建构有意义的成人学习。  相似文献   

7.
为积极响应中石化党组“集中力量,决战川东北”的战略决策,加快川东北地区勘探开发步伐,胜利高培中心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了川东北地区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培训的培训项目。以胜利石油管理局副总经济师、胜利高培中心校长秦建民为组长的培  相似文献   

8.
了解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中小学教师对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以及实际困难等,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方案、培训模式的确定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为本,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创造和谐的环境,以保证实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角逐逐渐演变为高水平人力资源的竞争。各国政府只有掌握成人能力水平的准确信息,才能对教育和培训系统进行有效干预,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求。为此,经合组织与欧盟、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携手,于2007年正式设立了全球首个综合性国际调查项目“国际成人能力评价项目”,积极探索当今信息化社会人力资源的水平与结构,以期对人力资源政策进行重新布局。本文主要对国际成人能力评价项目的背景、评价工具及主要结论进行分析梳理,旨在对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建立成人能力评价体系,调整劳动力人口布局,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成人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SYB创业培训项目在成人高校有一定需求和发展条件,但存在培训力度小,覆盖面低,师资缺乏与校企合作少等问题.成人高校创业教育必须结合成人教育和SYB培训的特点和资源,融合课程体系、对接教学方法、衔接实践平台、整合师资队伍,创建符合学生社会需求,便于操作推广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对"体适能"的概念及类型的理论认知,分析"体适能"的概念在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及实际推广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1)"体适能"特指机体自组织不断调整与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健康、运动与代谢体适能三方面,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特征需要"体适能"概念的引入;2)"体适能"概念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环节进行了重新审视,其体现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科学评价学生健康水平,因材施教及体现人文关怀精神;3)现代运动训练的观念的转变及专项化,强调负荷等特征与"体适能"概念的相关理论架构相得益彰,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体适能"概念在体育教育与训练领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课程科学深入持续的探寻与变革提供了理论储备与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武术"文化空间"随人们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竞技赛场因为体制性、政治性而呈现出主导的态势,其在为一元化竞技武术提供了展示舞台的同时,亦成为承载精英文化传统武术的重要场域。但"舞与武的分道扬镳","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很难使尚武者从赛场获取技术认同和找到昔日熟悉的"技术身影",终使竞技性武术"文化空间"门可罗雀。因此要坚持"技术自信",积极应对外来文化,变"冲击"为"动力";增加武术竞技赛场"文化软实力";光复文化传统,大力推进武术竞赛"城市化"与"农村化"道路的共存,积极到基层"寻根"和"采风";加强国民武术文化意识,举办"全国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教学行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反映特级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的调查问卷,以40名特级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教学行为特征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和因子分析,认为特级体育教师的典型行为特征是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明确告知学生学练目标及课堂常规,采取措施保证学练时间,提供及时明确具体的反馈,仔细斟酌教学目标,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关注,以成功教学为导向,课堂管理行为高效,准备场地器材,借助多种方式反思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恰当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环境监测"职业技能的类型和特征,构建了一套模块化的技能体系,并结合该体系的结构特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探索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在高职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体教结合";突破体制障碍,实现有机结合;拓宽经费筹集渠道;科学训练,"学训"并重;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训练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发展、专业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使之保持旺盛的专业生命力,我们提出一系列改革构想:创建"系+教师教育学院"的管理模式,确立"专业性+应用性"的培养目标,设置"领域+模块+科目"的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探索"校内培养+校外指导"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应当是以打造"灰领"人才为定位,以培养职业人为重心,按照生涯辅导、职业训练和择业指导三环紧扣的模式,走内合外联、进出两兼的就业指导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球俱乐部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差异的基础上,探讨高校网球俱乐部教学训练的特点。提出高校网球俱乐部应树立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教学,包括分组教学、因材施教、配对组队、共同进步,自我管理、以赛促学,教学内容因人而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采用多维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试行"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的培养。把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融入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认识,提出要重视策略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并就如何使用阅读策略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