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报纸版面上消灭包括“合理想象”在内的“客里空”现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些编辑、记者随意添枝加叶,给“合理想象”大开绿灯,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这就无异于告诉通讯员、业余作者和被采访的对象:新闻报道并不需要完全真实,某些具体细节是可以“合理想象”的。报社收到的来稿有不少有虚假的成分,不可能全部详细核实,由此产生的失实现象,不应当让编辑、记者负全部责任。但是,如果编辑、记者在编发和采写新闻时随意添枝加叶而造成失实的全部责任,便该由编辑、记者承担。  相似文献   

2.
“某”字不可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主张消灭 新闻报道中的“某”字,说是新闻中往往出现什么某单位、某长、某人,不知道讲的是谁,真是故意吊人胃口,何不讲讲清楚?大有“某”字不除,新闻透明度就没有保证,公众知情权也就无法落实之意。 这个主张痛快倒很痛快,可是恐怕做不到, 首先是法律不允许。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就规定新闻报道必须“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而去年颁行的《预防未…  相似文献   

3.
新闻和想象     
经常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能不能“合理想象”?我觉得,这是有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报道的差错、失实甚至虚假就很可能发生。作为研究和讨论,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谓合理想象,大概是指:在新闻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情况下,对于若干情节(story)和细节(detail)进行想象的描写,而这种想象又是合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使我想起司马迁关于鸿门宴的著名描写。它很可以说明什么是“合理想象”。《史记·项羽本纪》里叙述项羽用范增之计,企图除掉沛公刘邦,不但情节有声有色,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也活龙活现。这段描写,作为历  相似文献   

4.
新闻和想象     
经常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能不能搿合理想象”?我觉得,这是有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报道的差错、失实甚至虚假就很可能发生。作为研究和讨论,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谓合理想象,大概是指:在新闻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情况下,对于若干情节(story)和细节(detail)进行想象的描写,而这种想象又是合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  相似文献   

5.
新近听到一种反对“笼统反对‘合理想象’”的意见,那意见说:什么叫“合理想象”?定义要搞清楚它。黄继光牺牲前的那一刹那,他是怎样想的,谁也不知道,可是报道时写出来了。这是记者经过调查了黄继光平时的表现,听取了周围同志反映后作出的推论,也就是所谓“合理想象”。这种做法是被允许的。  相似文献   

6.
完全离开事实基础去想象固然不对,“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想象也不对。因为,想象出来的东西,毕竟不等于实在的东西,而新闻是必须如实反映,其中包括对“背景和因果关系”的记叙。我们还是应当“杜绝新闻事实中想象成分”,而不论这一“想象成分”是“泛指”的,还是“实指”的。  相似文献   

7.
完全离开事实基础去想象固然不对,“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想象也不对。因为,想象出来的东西,毕竟不等于实在的东西,而新闻是必须如实反映,其中包括对“背景和因果关系”的记叙。我们还是应当“杜绝新闻事实中的想象成分”,而不论这一“想象成分”是“泛指”的,还是“实指”的。  相似文献   

8.
刘锦标 《新闻记者》1990,(11):47-48
近年来在新闻界有一个热门话题,谓之曰:“要淡化宣传意识”。认为.“宣传意识”是造成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客观、不公正的主要因素。这种观点颇有市场。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我们认为,新闻的“宣传意识”,就是新闻报道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一定阶级、一定政治需要的行为意识。这种意识,是由新闻事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淡化”不了的。新闻事业都是阶级的事业。由资产阶级投入巨资建办并由他们控制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只能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制造舆论,不可能为劳动人民说话。早期的资产阶级新闻学曾提出过“自由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维方式、思维手段的想象,适用于文学、科学,也适用新闻。但是,对它的应用,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要受一门科学自身性质的规定,要服从这门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想象在新闻中运用,必须以不违反事实为前提。我以为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和“合理想象”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问题。所谓“合理想象”,是一种经过隐饰的造假理论。正是这种理论,败坏了人类正常而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想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思维方式、思维手段的想象,适用于文学、科学,也适用新闻。但是,对它的应用,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要受一门科学自身性质的规定,要服从这门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想象在新闻中运用,必须以不违反事实为前提。我以为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和“合理想象”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问题。所谓“合理想象”,是一种经过隐饰的造假理论。正是这种理论,败坏了人类正常而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想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未来十年,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渠道会在多大程度进行改变和创新,目前还无法预知.可预见的是,传统的报道模式,不论文字、图片,还是单一的视频,或声音,都不可能主宰新闻报道形态,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眉  罗卫 《新闻记者》2002,(12):13-15
新 闻必须真实 ,这如同日出日落一般 ,实属常识 ,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起码的要求”。然而 ,为什么假新闻仍不断出现呢 ?撇去记者因各种目的制造假新闻这种明知故犯的情况不论 ,在新闻实践中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却并非易事。所以说 ,新闻真实性虽是个老话题 ,但又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也许有人认为 ,想做到“真实”有什么难 ,实事求是地报道不就行了 ?其实 ,即使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等都是真实的 ,但从宏观上看也未必“真实”。因为它可能只是“现象的真实” ,而不是事物本质上的真实。真实应该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  相似文献   

13.
“好话过头人不怪”,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些通讯员在写表扬稿时,或添枝加叶,或“合理想象”,殊不知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我们这儿一个乡里的通讯员,平时写稿就爱随意拔高。去年,开展计划生育活动时,  相似文献   

14.
挥笔弄墨十年间,辛酸苦辣全尝遍。静心自思,其间事成名举寥若星辰,而憾事冤枉却数不胜数,尤其是每每想起那不争气的笔底留下的那些“失实”报道而招来的无数训斥、批评时,心里不由得泛起一股难言的苦涩和不安。众所周知,“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历来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然而,经常教我想不通的是:为一些单位或领导“涂粉贴金”、“歌功颂德”的报道,任你怎么拔高,甚至“合理想象”,他们看后不但不觉得过份,还有“美中不足”之感;如果笔下稍有“不慎”,多说了几个不顺眼的字(实乃实事求是地反映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要平衡、公正、客观”(balance,fair and objective)。几乎每一本新闻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字眼。确实,“平衡、公正、客观”已经像新闻应该真实、新鲜(有时效性)一样,成了人们对新闻的基本要求,没有人愿意与“平衡、公正、客观”这样美好的字眼闹别扭。 但是,真正做到“平衡、公正、客观”在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又显得格外困难。新闻报道这种由一个个几乎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环境影响的“主观的”人来从事的社会活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主观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在新闻报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传统媒介广播电台的从业者正在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借助采访现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生动的语言叙述,充分拓展听众“视觉”想象空间、突破电视新闻“给定”画面。不断为广播新闻报道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为广播的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未来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毫无疑义,“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是党刊宣传的政治定位,也就是说,不论你办的党刊有什么个性,开设何种栏目,在市场化竞争中采用什么样的招数,都不得离开这种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党刊的编采业务,必须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从党的立场出发,把握宣传报道的角度和分寸,挖掘思想深度和本质内  相似文献   

18.
我从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深切体会到采写新闻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搞“合理想象”。记得我初编厂内《好人好事》专刊时,自己写过一篇人物通讯。所采写的主体事实是准确的,但在行文中想描写一下主人翁的肖像,在采访中我却忽略了他的眼睛的大小,于是来了个“合理想象”。把他写成“中等身体,大眼睛……”。专刊印发下去,这个同志所在车间一片哗然,竟拿他开起玩笑。原来他长的是一双细长的小眼睛。还有一次,我在处理一篇稿件时,也犯了“合理想象”的毛病。文中一人名,看起来像个女同志的名字,我就挥笔在文中添了个“她”字,而事实上,这位同志却是个男同志,报纸刚刚发至车  相似文献   

19.
求真     
“宁可少出经验少受表扬,也不可弄虚作假贪虚名。”这是济南军区某海防团党委在抓新闻报道工作中形成的共识。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了该团新闻报道工作的健康发展。“做人要诚实为文要真实”。该团曾有个别报道员为追求上稿率,对新闻线索不经深入调查采访,凭“合理想象”加工润色,每当发生了类似情况,团领导就抓住不放。今年初,一篇关于炮二连长期资助一名失学儿童的稿件摆到了政治处主任张念敏的面前,当张主任看到“该连捐款2000元”一句时,不禁对数字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一个才几十个人的连队,怎能捐出这样大的款数?当即,张主任到…  相似文献   

20.
“闭门造车”是我构思小小说等文学性作品时的一个习惯。有时候,因为构思合理、想象新奇,偶尔也有几篇“豆腐块”在报刊上“露露脸”。自1994年爱上新闻报道工作以后,亦如法泡制了不少新闻稿件,但所写的稿件都因水分太足,不结“果实”。 后来,在具体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终于认识到:搞新闻报道一定要:手勤写、腿勤跑、嘴勤问、脑勤想。一日,我下连队采访时和战友闲聊,得知八连已坚持十年为驻地农村办墙报,宣传科普知识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经过深入细致地采访和立意,写成了一篇《总参某部八连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