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而创新性人才的特征则包括知识基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广学分制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马上要迈进21世纪了,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迎面而来。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崇尚创新的时代。创新是靠人去实现的,高等学校能否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将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知识创新的直接因素。分析传统的学年制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已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学分制承认学生个体的智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因而,我们广东省高校以推广学分制为重要措施,积极改革人才培养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2 1世纪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 ,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汹涌而至。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 ,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已高居首位。知识经济更加强调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因此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跨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需要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为此,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创新,知识的创新就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吁创新教育。为此,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的教学与科研创新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素质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需要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为此,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更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营遣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的意义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能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提出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创新。知识的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喊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创新。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为个性化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入学、深造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课程改革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只有构建起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知识经济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的局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