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因此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其次是为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搭建平台,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2.
创新性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尤其是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教学,即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完善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在创新性教学中,相比学习结果的创新而言,学生学习过程的创新具有更为重要和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翟安英  眭国荣 《文教资料》2009,(34):157-160
目前,文科办学在我国工科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条件、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文科在工科高校的地位不高、实力薄弱。面对文科发展定位、学科结构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工科高校要依据自身基础和发展要求,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打破传统的“小文科”思维模式,确立有特色的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 ,发展个性” ,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 ,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 ;在教学目的中 ,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 ,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 ,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一个性又称人格 ,是个体所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1] 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不同 ,个性就会不…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问题是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这说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力诸要素中其它要素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思维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渲染气氛,也就是情感的培养,境界的创造;二是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启发,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渲染气氛,培养情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人…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智慧潜能,注重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作文教学也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应该仅着眼于工具训练。如果作文教学着眼于工具训练,只能导致训练的模式化和技术主义,形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作文局面。因此,作文教学要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格逐步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学及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本学科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用教师“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生“学”的创新火焰,使生物课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8.
何文旭 《语文天地》2009,(12):63-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语文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基于语文教学目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语文教学要用“审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大学德育定位偏失,缺乏德育的人性意义、伦理导向和实践基础。现代社会的大学德育应坚持德性本位的德育观,以美德伦理为价值导向,着眼于以人的伦理道德力培养为核心的德性人格的塑造。德性人格是对知性人格的超越,是人格塑造的“至善”境界,也体现了大学德育在人才培养上价值理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 :确立完美人格的德育目标孔子重视人的道德要求 ,认为人要通过不断修养以达到“仁”的境界。“仁”是生命之根本 ,没有道德之仁心就不成其为人 ,所以人人都需通过修养去实现“仁”。孔子对学生的理想人格的要求是使其成为仁人君子 ,并为学生设立了一个终极目标 :成为圣人。圣人是具有崇高德行又能对百姓有恩惠的人。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但现实当中很难有人达到 ,就连孔子也说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孔子也不轻许人以圣。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  相似文献   

11.
一、本模式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随着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对现代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造力作为人类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智能,是科学和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工艺设计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能体现创造意识的内容,设计能够有效地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启智作用。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和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职高工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指导学法———引导发现———诱导创造”的“三导”教学模式研究,从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语文学科也要在深化改革中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培养,在主体建构上多下功夫。“主体建构”这一命题,是中外教育史上重视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他们大多遵循儒学人文主义观点,注重从内在方面突出主体人格的主动性和个性差异,强调封建的道德规范,修身养性。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在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个体的自觉自我意识领域,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打破了中世纪“人”  相似文献   

13.
浅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思维是和人的创造能力肾密相连的的思维,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的直觉思维水平的高低.在对人的创新素质要求极高的今天,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自觉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陆成洲 《考试周刊》2013,(30):130-130
<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盛的关键。中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1.要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此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  相似文献   

15.
徐小清 《英语广场》2023,(10):83-87
“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高校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其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不可少。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可以教授和学习的。外语专业应在新文科背景下,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以专业课程为依托,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将人文教育、语言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有机结合,以满足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将日趋激烈,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科技.取决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十四大后,不少地方争夺科技成果,争夺人才,已显端倪.时代的新要求,促使我们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就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论题,试作阐述.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现实的反映能力,创新意识则指这种能力达到有创见的新水平.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下列一些基本途径.1、在感知、记忆和理解语言材料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创新意识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是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感知、记忆和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木兰诗》“南市买辔头”一句中的“辔”是生字,“辔头”是生词.学生可以从注释里感知到“辔”字的注音与“辔头”的意义,也可记住它们.但这种感知只是肤浅的,记忆也属死记,因此很易遗忘.如果引导学生运用构字法来认识“辔”字,情况就不同了、学生的思维开启后,由“辔”想到绳;由“口”的两边有绳想到马口里有嚼子,口边套有缰绳;又由“车”想到马拉车.不少人在电视里也见过辔头.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这一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科大学物理课程对于培养文科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科大学物理教学中,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教材,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文科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任永生 《河北教育》2014,(12):48-48
经常听到对基础教学的批评,认为中国教育中没有批判思维教育,学生缺乏批判思维,对大学教学不适应。持错误教育观的人,把“批判思维”简单理解为“反对意识”,而在社会特殊时期,“反对”会等同于“反动”;不仅批判思维,只要是“不同意见”,就存在危险性。至今,教育界仍然没有多少人能准确理解“批判思维”的内涵。人有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现代公民。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60、70年代,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展的人,强调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做起,要彻底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社会愈进步,科学愈发展,除了要求人们严格地表达思想、准确地说明事物、生动地叙述情感外,还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思想来。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重视培养成功感,激励学生创新意识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赏识,其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愉悦,就更容易发挥主体性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激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