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邹春兰式"悲剧的社会学审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邹春兰式”的悲剧根源不在于举国体育体制,而在于竞技运动功利性价值的存在和对于竞技运动价值本质的背离。其解决方式主要体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法治体,同时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运动员退役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陈曦  任晋军 《精武》2012,(17):26-2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未来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走培养高校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管理成为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关健。本文着重以山西省高较高水平办学的成功典范——太原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有关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等相关问题,对高水平运动队学习和训练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学训矛盾”给予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体教结合之路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实行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的"三级体制"。这种体制曾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也深为人诟病。邹春兰事件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牌背后的运动员,尤其是退役之后的运动员,由于缺少文化,他们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本文通过国家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培养高科技、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的解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从以下方面对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进行了讨论:(1)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否培养出了优秀运动员;(2)生源情况;(3)与体育部门协同配合情况;(4)与竞赛市场是否平衡。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未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其生源受到我国运动训练体制和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体制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条块式体育管理模式不相融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由于其政府行为而导致各高校竞赛水平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了各高校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使高校竞赛市场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内在动因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颖颖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68-169,165
内因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通过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内部问题,提出了体育组织社会化、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优秀运动队高校化、专业运动员职业化、综合性运动会群体化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最近,报纸和网络都在纷纷转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的报道,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对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更是引起一场大讨论,这是继邹春兰、艾冬梅等运动员事件后的又一起关乎人们对竞技体育看法的焦点事件。竞技体育究竟动了谁的“奶酪”?这种以偏概全的看法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运动员与竞技体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现代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竞技体育要在真正意义上跻身世界前列,优秀运动队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急待解决的问题,冬季项目运动队更需要加快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我国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现代化管理应从建设和谐运动队抓起,实行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管理、信息化管理和整体效益管理,以运动员为中心进行主体积极性调动管理,并注重观念、能力、情绪、环境、社会学因素的影响;加强运动队文化建设,培育团队精神,营造团队文化,使之内有凝聚力、外有竞争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围绕其体育发展目标达到德、智、美、劳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培养运动员过硬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保障科学化训练、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员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是世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将教育规律、训练规律、管理学等有机的融合一起,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优秀运动队的培养和管理,注重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运动员,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注重强调由过去运动员学生到现今的学生运动员,使学生运动员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帷幕已经降下,伴随着人们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深思,对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两年前,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创举以及企业办运动队的纷纷出现,为改革我国现有的运动训练体制增添了不少令人眩目的光彩。然而,二十四届奥运会上所展示的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不得不使我们冷静下来去思索、分析,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角度探索一条踏踏实实的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之路。下文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一问题进行了社会学论述。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欢迎见仁见智的讨论,以此为中国体育改革的成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教育与体育体制的分离,训练经费不足,教练员既从事体育教学又从事业余训练而致负担过重,运动员的先天不足、就业困难与体育科研力量薄弱等影响因素,并指出只有发挥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使竞技体育院校化,解决引进和培养优秀教练员等问题,才能加速推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水平,并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宇 《冰雪运动》2012,(5):43-45,68
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的发挥。对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进行研究,找出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管理工作的艰苦性和管理责任的多重性等特点;并针对特点提出重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管理意识,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运动员综合素养,突出运动员主体地位等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科学化管理的实施途径,旨在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效实施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为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张宇 《冰雪运动》2011,33(5):43-45,68
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的发挥。对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进行研究,找出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管理工作的艰苦性和管理责任的多重性等特点;并针对特点提出重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管理意识,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运动员综合素养,突出运动员主体地位等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科学化管理的实施途径,旨在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效实施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为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亟须立法保障,在总结与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立法建设问题的基础上,从经费管理、学训矛盾、竞赛体制、管理权限以及对运动员赔偿保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立法建设的构想。应尽快制定《学校体育促进法》来规范高校竞技体育事业,使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铭  李明华  於鹏 《精武》2012,(32):87-88,90
提出本体目标的概念及作用,对当前我国高校建设运动队追求的各种目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与专业竞技体育系统的对比,指出我国高校运动队竞技要素配置、发展状况、取得的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不能与国家期望的既定目标相适应。针对高校运动队现实存在的种种现实困难,进一步提出校队不可能实现既定目标。立足高校学校体育与运动队的长远发展,提出“立足大学生运动员专业素质教育、努力繁荣校际体育赛事”才是校队建设之本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坚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使命的3个命题为: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竞技体育的价值;攀登竞技体育的顶峰。高校办队应当关注运动员“后竞技”发展;进行生源结构调整;实现教练员定位的转变。高校办队的着力点要抓住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为革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的机遇;激发更多高等学校成为有繁荣我国竞技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主体;创设育人为本的办队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加速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突破“体教结合”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7.
学校课余训练水平不高问题何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8年,我国分别在高校和中小学校进行了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其本意是想在我国单一由体育部门训练、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增加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改变原本一条腿走路的“瘸腿”现象。而这也与国际体制接轨,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国外这种做法已非常普及,可以说,国外运动员大部分都是经由学校培养后才脱颖而出的。   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3.2万所,在训学生 470万,开展项目达到 55个之多;全国成立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大学有 53…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已显露出许多问题 ,社会对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文化素质要求提高与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 ,我国由体育系统自办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制 ,脱离了教育大环境 ,在不完善的教育环境下对优秀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着不完善的特殊教育。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大力推进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 ,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优秀运动队的体育院校化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出路     
《新体育》2006,(5):42-46
1987年6月,邹春兰被吉林省体工队相中,选拔到省第一体工大队女子举重队。1988年秋天,全国举重冠军赛在郑州举办,邹春兰夺得44公斤级的抓举、挺举、总成绩3枚金牌,其中挺举85公斤、总成绩152.5公斤均打破了世界纪录。1993年,邹春兰在全国第七届运动会上,只得了该组比赛的第七名。赛后,经过近10年举重训练的邹春兰退役了,这是她体育职业生涯的转折点。2006年3月,媒体披露邹春兰“全国冠军靠给顾客搓澡过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教育和体育体制的分离,训练经费不足,教练员既丛事体育教学又从事业余训练而致使负担过重,运动员先天素质不高和就业困难,以及体育科研力量薄弱等。本文还指出只有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使竞技体育院校化,解决引进和培养优秀教练员等问题,才能加速推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并使之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