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定龙 《钓鱼》2009,(18):22-24
一.钓友放空为哪般 8月16日和一位网友聊天,他谈到白天在北山水库“最佳钓位”不上鱼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今天起大早抢最好的钓位拉饵钓了一天,结果风力太大,只钓了几尾。他还画了个简图,说他的钓位是一个凸向库心的尖角上,风向是左前方约45度。我想起他在出钓前向我询问钓鮊鱼的技巧及用饵,对他不上鱼的原因就有些明白了。  相似文献   

2.
吴芜 《钓鱼》2005,(21):46-46
“九月团脐十月尖”说的是农历九月雌蟹膏满黄足,而吃雄蟹要十月。然而,钓鱼人遇蟹就头疼,原因有二,一是蟹霸窝就没有鱼了;一是标尖有气无力,懒洋洋下去半目再抬起来,疑似鱼讯频繁却钓不上鱼来。从前年起,笔者在阳澄湖附近的河浜里钓鱼时屡屡遭遇螃蟹,最多的一次钓了21只,虽不大,但从6月钓两三只到10月、11月一天钓十几只也够意思了。  相似文献   

3.
鲢鳙的活动泳层属中上层鱼类,除隆冬初春外,一般都不潜底,总是在半水或水面游弋觅食。所以,尤其盛夏垂钓,只宜钓浮。钓浮其实分“上浮和下浮”两种,因“上浮”是指盛夏中午用锚钩锚浮头鲢,故不宜提倡,下面只说钓“下浮”。  相似文献   

4.
张铨 《钓鱼》2004,(22):35-35
在去年的《钓鱼》杂志上有一篇关于比赛规则的讨论文章说“用蚯蚓是技术倒退”。今年又一次看到类似的提法,说用蚯蚓饵是技术落后,说此话的人可能是悬坠钓高手或专家,笔者对悬坠钓初入门道,或者说还只是一只脚跨进了门槛,似乎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由于长期用蚯蚓作饵,对蚯蚓情有独钟,又忍不住要说几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5.
李军 《垂钓》2005,5(8):34-35
2005年6月12日,我和朋友们一起乘车到武汉市,参加龙王恨公司举办的“武汉市春季钓鱼比赛”。比赛地点设在武汉市常青花园,赛前我只知道这是一场传统钓和竞技钓结合的比赛,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在千湖网站上查了一下,也没有看到准确的比赛情况,于是我就去问龙王恨鱼饵公司的刘定龙,刘定龙说他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传统钓法用长竿、竞技钓用4.5米短竿,传统钓和竞技钓混合在一起比赛。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4,(22):22-22
问:有人质疑垂钓大师,只会动物园里打猎——池钓小鱼,所以一说竞技钓鱼就让人不感兴趣——动作单调,抛钩提竿都成了机器人。您的技术比较全面,什么鱼都能钓。请问,钓鱼的基本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大禄 《钓鱼》2006,(18):10-11
(四)悬坠钓在钓鱼运动中的地位 悬坠钓的推广,风靡大陆,加之近几年来把池钓鲫鱼作为全国性钓鱼大赛的主题时,悬坠钓的名声就更响了。一时间,钓界对它的推崇,媒体文章的大肆宣传,名人对它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对它的评价之高让人头晕目炫,说它是什么“世界一流”钓技、“最佳”钓法,甚至说“悬坠钓”要“颠覆”整个钓鱼,“罢黜百家,独尊悬坠”,从而成为钓鱼运动的“霸主”。  相似文献   

8.
一、选好钓层鲢鳙的活动泳层属中上层鱼类,除隆冬初春外,一般都不潜底,总是在半水或水面游弋觅食。所以,尤其盛夏垂钓,只宜钓浮。钓浮其实分"上浮和下浮"两种,因"上浮"是指盛夏中午用锚钩锚浮头鲢,故不宜提倡,下面只说钓"下浮"。钓"下浮",是在早上10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水温相对低时的一种半水钓法。这种半水钓法,钓具用竿为  相似文献   

9.
孟庆伟 《钓鱼》2004,(11):36-36
在手竿钓鱼活动中,一只钩钓一条鱼,是很正常的事情,两只钩同时钓两条鱼,还比较常见.两只钩同时钩住一条鱼,也还算常有。但如果一次抛竿单钩同时钓两条鱼,就稀罕了。稀罕并不等于没有。钓友们,你有过这种经历吗?  相似文献   

10.
张兴旺 《中国钓鱼》2004,(11):44-46
对悬坠长脑线钓组的下顿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鱼将饵钩吸入口内,吸饵力作用于钓组,钓组下顿;另一种是说,鱼吸饵后摆头,游动,游动力作用于钓组,钓组下顿。我们知道,鱼吸饵钩的力,是鱼对钓组的第一作用力,而鱼游动在吸饵之后。显然,两种解释不在同一时间段,也不是同一作用力。由游动力引起的漂相,从时间上讲,当属于次级反应;从力度上  相似文献   

11.
乐钓沂河鲫     
化绍新 《垂钓》2008,8(7):32-33
钓友们常说沂河里的鲫鱼多,但每次出钓收获都不很理想。其实,想在沂河享受到钓鲫的乐趣,关键是要找对饵料和钓法。  相似文献   

12.
沙愚 《钓鱼》2009,(24):6-8
任何钓法都存在灵与钝的问题,说悬坠(也有论者说“竞技”)钓法灵敏,传统钓法迟钝是脱离实际的片面之词。  相似文献   

13.
名川 《垂钓》2006,6(5):30-31
经常有钓友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手竿垂钓,到底是钓灵好还是钓钝好?有钓友说应钓灵,有钓友说应钓钝,他们还拿出各自垂钓中的实例来阐明其观点。可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钓灵、钓钝都好。因为鱼情受季节、天气、水温等因素影响不断在变,所以钓灵、钓钝不可妄自断言。不能因为某次钓灵、钓钝的成功,就坚持说钓灵好或是钓钝好,那样只能使你走进灵、钝的误区——鱼情一旦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缺少应变思路及方法的局面,最终导致失败。所以我们应及时顺应鱼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晨钓     
王思 《中国钓鱼》2007,(6):10-10
钓鱼人都知道春天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到了夏天,由于气温高水温也高,鱼不愿开口,于是人们便说:“夏天到,鱼难钓”。可见春钓和夏钓大不相同。本文主要是谈夏钓,在这里有必要谈谈什么是夏钓。什么是夏钓?这很简单,顾名思义,夏钓就是夏天钓鱼,这么说似乎没什么不妥,可又不那么简单。以2006年为例,5月6日立夏,8月7日立秋,那么夏钓就是5月6日到8月7日这三个月钓鱼吗?  相似文献   

15.
白猫警长 《垂钓》2010,(10):70-74
前面已经说过,浮游矶钓钓组包括固定式钓组、游动式钓组、移动式钓组,其中游动式钓组包括全游动和半游动两种钓组类型,现在我们对这四种常用钓组的组成、功能、优缺点做以介绍。至于比较特殊的钓组,如天狗钓组、子线浮标钓组(阿达利钓组)、双丹锥钓组、连横钓组等都不是主流钓法,仅在特定情况下由特定人群采用,在此只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有两则钓谚是说垂钓深度的:“深水大鱼到,浅水钓鱼苗,不深不浅钓鱼好”,“春钓滩,夏钓潭,冬钓暖”。细心的钓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则钓谚有一点点的抵触。那么春钓到底是钓深还是钓滩(浅)?  相似文献   

17.
子牛 《钓鱼》2004,(14):37-37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悬坠单钩钓,再说悬坠双钩钓,似乎是因为“悬坠“归宗“台钓”来一番求证,就像中国足球落后世界而考证蹴鞠为足球鼻祖一样。后来又有人针对悬坠的”悬“发表高见,说上移浮标延长水线到坠触了底就不是悬坠,而是和传统钓组~样了。最近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浅议‘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我问钓鱼人对这样的争论,你们有兴趣吗?回答是摆弄几个名词,唬人!  相似文献   

18.
张炎冰 《钓鱼》2008,(11):16-17
钓鱼没有全能,虽然许多钓赛设了总成绩,但查一查钓手成绩,手竿成绩列前抛竿却甩到了后头,就是手竿也有钓对象鱼硬,钓综合鱼软的缺点。全能是钓手努力的方向,但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是与钓手的认识和上鱼快的刺激而引起的兴奋有关。所以,钓惯了手竿将线组、钓饵、浮标视为取胜之道,对抛竿总是持运气说。  相似文献   

19.
程宁 《中国钓鱼》2003,(3):17-17
1.钓加速:指专钓浮漂在下沉中出现加速下沉的信号。钓加速和钓截杀有相同之处。只是钓截杀一词出现在1996年,当时钓浮还未流行起来。所以说当年所说的钓截杀,是专指钓离底,而如今的钓加速是指从钓离底到钓半水以上,只要是钓鱼中途抢饵,造成浮漂在下沉中出现加速下沉的信号都可以称  相似文献   

20.
之晔 《钓鱼》2004,(16):28-29
钓了50年鱼,估计视力衰退已看不清标尖动作的张铨先生说,悬坠不能颠覆沉底钓,并用“老年钓协的小型比赛中我采用悬坠钓获第一名”来证明自己对悬坠钓有相当认识。笔者从1989年认识悬坠钓组.十几年来与数十名垂钓大师接触,感慨之深是前30年的鱼都白钓了。特别是在程宁以二力平衡说解释悬坠.吉彦军、化绍新用钓跑铅解决了猾鱼咬钩微弱的难题之后.对悬坠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