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又称不纯正的单位共同犯罪,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是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和单位可以与自然人构成共同犯罪。单位与自然人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主体适格,单位与自然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单位与自然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意思联络。  相似文献   

2.
共同犯罪是一种传统的犯罪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法律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司法解释也基本上没有涉及。虽然理论学界对此有所探讨,但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且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通说。本文对新《公司法》颁布引发的单位犯罪中“单位”的界定问题、单位与内部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共同犯罪问题以及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等等共同犯罪中几个新的问题作了深入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日本刑法理论对共同犯罪与身份的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共同犯罪与加减身份和共同犯罪与消极身份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日本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能为我国的刑法理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类犯罪,它不是单位与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犯罪,也不是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之间的共同犯罪,而是以单位为唯一主体的独立犯罪。但它仍存在共同犯罪形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之间,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在共同故意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的行为。文章同时对单位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主体应承担的不同刑事责任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经济犯罪领域,基于自然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无疑议;而对于后者是否共同犯罪,则不可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处罚上,对于单位内部成员而言,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不能成为对其数罪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犯罪领域,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基于自然人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后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鉴于刑法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标准规定不一致,适用何种标准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而对于单位内部成员来说,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以一起发生在上市公司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案件为例,从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主体要件中委派主体成立的条件,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和客观方面要件的构成,挪用与借用、占用的本质不同三方面进行学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共同犯罪有"刑法学的迷路"之称,其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多人共犯一罪,更表现为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共同犯罪出现的状态也不同于单独犯罪,因此引发对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定罪和量刑等实践问题的思考,除了依据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之外,也要应用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的重要部分,共同犯罪的本质是因果性和整体性。共同的过失犯罪按照是否存在共同注意义务可以分为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同时犯,前者符合共同犯罪的本质,应当以共同犯罪的原则认定。共同注意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先行行为等四个方面,法律地位平等的行为人在可以预见危害结果的前提下违反了共同注意义务应当按照"部分承担全部责任"的原则进行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10.
金芳 《文教资料》2007,(3):97-98
97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了单位能够作为犯罪的主体,随之以单位为主体的有关犯罪问题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关于单位共同犯罪问题,学界的争论较大。本文从单位共同犯罪主体资格、犯罪数额以及刑事责任认定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