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对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促进世界和平、走出全球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引作用。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为中原文化提供了自我提升和大放异彩的机会。同时,全球文化的同质性和现代性对中原文化具有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该文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内涵,探究其对外传播策略,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精神走向世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核。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对外传播,要积极拓展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增进对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对外传播效果的显著性,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打开新局面,共同守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全球文化秩序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西方主导地位和“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西强他弱”是这一全球秩序的基本结构。西方在全球文化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质言之就是掌握了文化国际话语权。全球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是大国话语权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且要改变在这一秩序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具有促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和更新的动力。中国要以国际话语权建设推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认识并采取举措:加强话语质量建设与传播影响力建设并举;寻求非西方“文化话语权联盟”以获得“共同话语权”;将国家实力增长有效转化为国际话语权特别是文化话语权的增长;对西方文化话语权进行适当解构。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要求。这为在新征程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上,国内外各界嘉宾围绕“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分享思想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式世界经济以及世界各国实现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开始,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先后成立了数百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建立,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世界面前,使各国人民在自己国家就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和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孔子学院是在受到世界其它国家设立的驻外文化机构的启发,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设立的,这样可以扬弃国际上已有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和传播战略,突显出出孔子学院的中国特色。同时,孔子学院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广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威胁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工具,比照欧美主要国家战疫实践,能从文化基因层面更深刻地解读中国的高效战疫举措,更能为全球战疫中国方案的输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潘寒 《职业圈》2012,(5):20-20
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声浪扑面而来,开放的泉州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通过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甚至无所不至的途径与世界电信业务接轨。加强与世界电信业的对话和交流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声浪扑面而来,开放的泉州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通过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甚至无所不至的途径与世界电信业务接轨。加强与世界电信业的对话和交流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0,(6):11-11
陈国栋在《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弗朗西斯.福山将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称为“福音”,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强行推广这种自由民主制度称为政治思想在全球各个地区和文化中的传播:“从拉丁美洲到东欧,从苏联到中东和亚洲,强权政府在20年间大面积塌方。”  相似文献   

10.
向世界展示好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目标,而持续开展国家形象调查、及时掌握一手数据,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的2021年度国家形象调查显示,中国整体形象止跌回升,中国的全球治理贡献和国内治理表现认可度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持续收到积极反馈,青年群体对中国的认可度普遍较高。面对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度变革调整,在塑造和展示中国形象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度,做好共情传播;进一步强化区分度,做好精准传传播;进一步增强美誉度,做好好感传播。  相似文献   

11.
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可以从“Z世代”开始。“Z世代”是当前全球最受瞩目的代际群体,也是粉丝文化的主要实践者。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探索适应“Z世代”受众需求和行为习惯的战略路径。对此,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理解粉丝文化的产生逻辑,从区域国别视角把握全球粉丝文化的丰富图景,借助粉丝文化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粉丝文化也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将粉丝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针对不同国家“Z世代”与粉丝文化的特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还要面向“Z世代”意见领袖群落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下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法国对外传播“高级文化”和“多元联盟”的战略理念和历史经验具有现实启发意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指向有助于中国文化外交和对外传播机构规避西方受众对“中国威胁”负面想象,在“泛政治化”的传播情境中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空间;面对西方反华力量的舆论攻势,以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以全球公共精神的高度保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外传播通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价值的路径指引。对典型传播模式的个别和一般特性的区分与调适,对他国传播经验本土和全球双重意义的辨析与取鉴,是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参与构建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贺绍均 《职业圈》2014,(2):108-108
国外专家早有预言:“企业文化理论将是21世纪的管理主流”。随着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市场化的形成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竞争力,企业所运用、遵从的管理手段和经济运作方式的差异已越来越小,而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因素则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于2017年1月7日在澎湃网刊发的《纷繁复杂世界背后的机理》一文中认为:在一个相互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时代,全球问题层出不穷,而处理全球问题的全球治理却存在不足或缺失。同时,表现为国际规则或全球秩序的全球治理,其"公共"程度或"中性"程度也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不存在世界政府、各国均以最大化自身利益为对外政策目标、全球公共产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继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国。德国具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主要包括宝马、西门子、大众等。这些企业都将产品质量作为第一追求。同时也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些独特的企业文化无~不为世界其他各地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也推动着全球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文化秩序演进与国际传播格局演变深度互动、紧密相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对于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新秩序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话语优势与传媒霸权,在全球文化秩序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演变和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文化秩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中国国际传播在消解西方文化霸权、推动建构新的全球文化秩序中担负重要使命。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全球传播秩序与文化秩序的互动互生关系,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推动文化外交、构建多元协同传播、加强国际文化贸易等方面体系布局,系统谋划国际传播工作,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外关系和国际传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加入到向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中。中国武术借助影视流传世界;中华餐饮在全球遍地开花;在全球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中药也绽放出异彩,正在作出独特的贡献。这些传播活动大多依靠的是民间力量。不过,对于民间力量,我们还缺乏明确的定义,民间力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那么,什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18.
谭进  沈虹 《文化交流》2012,(3):75-77
曾经"鸡毛换糖"的小集市,蜕变成全球小商品市场的"航空母舰"。外企常驻机构从200家增加到3039家;市场年成交额净增380亿元。借助文博会这个大舞台,义乌人在一次次与世界的碰撞交流中,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深,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和经济附加值也越来越高。目前,义乌已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2012年,"万国商城"面向世界再出发!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月27日,世界媒体峰会首届全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社社长蔡名照、美联社高级副总裁戴茜薇,以及多位来自世界知名媒体机构的从业者,为4个获奖者(团队)、19个提名奖获奖者(团队)颁发了奖项。作为一个覆盖全球范围、涵括多种媒体业态的世界性新闻奖项,全球新闻奖甫一诞生便引起了世界各国媒体业界同仁的普遍关注,被誉为"媒体的奥林匹克",有望成为引领世界媒体行业的重要奖项。一、起点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所谓“化安全”,既包括国家的化立法权、化管理权,也包括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以及化传播和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这些都是国家“化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资本运动的全球化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扩大至包括媒体产业在内的化产业,美国等西方经济强国依靠对商品输出的垄断,支配了全球以信息或影视为载体的化输出。经济上的支配力量衍生出化的强势力量,进而推行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当今化全球化的一个特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为了各自的国家与民族化利益,纷纷采取化保护主义政策和建立防范机制。[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