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导引】英伦海峡最漂亮的邮船之一“诺曼底”号被撞了个大窟窿,即将沉没。人群一片混乱,在这严峻关头,船长哈尔威沉着果敢、镇定自若,以他船长的威严控制住了局面,使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最终,船上的60人全部安全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与轮船同沉海底。阅读时要注意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气质的。  相似文献   

2.
教苏教版七年级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文中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的危机时刻表现出镇定自若、公而忘私的精神,无不表示敬服,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最终的选择——与“诺曼底”号同沉大海的做法,却有颇多疑义。首先,活着的英雄还是不是英雄?根据小说来看,海难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4.了解课文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描述导入,初读课文(一)今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4.
张晓华 《师道》2011,(4):29-30
《船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正常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航线上的"诺曼底"号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遇难,在这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冷静果断让船上60名乘客和船员脱离险境。课文中体现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语句有多处,每一处读来都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于船长"伟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第八册)这篇课文写的是“诺曼底”号在航行中遭遇不测,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营救,最后自己同船一起沉入深海。在探究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发言赞扬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突然  相似文献   

6.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船上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他的临危不惧、沉着机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高大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课例】师: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生: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师:(出示这段文字)文中是怎样具体写他的?(生读上面的句子,理解"又"的含义,并找出课文中有关表现船长品质的句子,先试着读。)师:(出示文字配图)哈尔威  相似文献   

8.
《船长》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课文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舰桥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黄世言 《上海教育》2008,(13):50-51
我曾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这是一个以死捍卫自己职责的船长,是一个称职的船长……”教师沉浸在自己的讲解中。“老师,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不是一个称职的船长。”教师停下自己的课,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因为文中第12节中说‘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船上为什么不弄防漏隔墙?  相似文献   

10.
这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从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人格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二是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力、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发现、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针对“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培养目标,我采…  相似文献   

11.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试图为我们刻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英雄船长形象。但我对哈尔威船长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个完全有可能救出自己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却选择了死亡,让自己的一身长技长眠于海底。不知道他在随着轮船下沉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家人。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人类的航海事业对一位阅历丰富的船长的需要,以及他的同事、朋友们对他如夏花般灿烂的美好生命的珍视与需要!一个有生的希望不去争取,而去选择自私的死亡的人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英雄!是19世纪的“英雄文化”害死了他。说什么“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仿佛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9,(6):4-8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上有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它取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课文记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而即将沉没时,沉着冷静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选择了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的是“诺曼底”号邮船被“玛丽”号重创后沉没,船长在指挥其他人成功逃生后,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也许正是由于选择了壮烈殉职,哈尔威的形象才显得更加高大。然而,笔者认为他不是真的英雄,他的生命不该就这样结束,他也没有真正做到忠于职守。在生命与责任之间,他看似选择了责任,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哈尔威船长在放弃生命的同时,也放弃了责任:放弃了一位父亲、丈夫、儿子对家庭应负的责任,放弃了一位船长对全体船员应负的责任,放弃了一位公民对国家、社会应负的责任。他本可以活下来,继续为社会担道义,为航海尽…  相似文献   

14.
师:现在就让我们再去回味一下哈尔威船长牺牲前与轮船一起徐徐下沉的一瞬间吧!读读课文,然后结合插图想一想:为什么把哈尔威船长比作“一尊黑色的雕像”?生:雕像是一动不动的。轮船遇难时正好是夜晚,周围一片漆黑,人们看不清哈尔威船长的脸,但分明可以感受到他纹丝不动的样子,所以把他比作一尊雕像。生:把哈尔威船长比作一尊雕像,是承接前一句话的。在死亡面前,他毫不惧怕,从容面对,一句话也没说,一个手势也没做,让我们体会到他临危不惧的精神。师:大家应向这位同学学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雕像一般是为死去的人塑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事…  相似文献   

15.
[难点提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 这体现了他哪些崇高品质?[解决方案]到底是哈尔威船长忘了自己呢,还是他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他先后下了3条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哪个男人胆敢冲到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把克莱芒救出去!”从这些命令中,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在内…  相似文献   

16.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17.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人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情美。借助文本感人的情节达成这样的情感目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课文巾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值得称道的一点是,让灾难危机的所有信息(包括灾难事件本身及其处理过程)都透明化、公开化,使得船上的每一个人在第一时间都得到完整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人们的恐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课文展现了一位忠于职守、威严果敢、胆略过人的英雄形象。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引领学生充分展开对作品文本的解读、欣赏,逐步感悟人物形象的丰满、立体,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的精妙传神,从而充分领略英雄船长哈尔威的伟大人格。设计理念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本的信息,更是为了在解读文本中学…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片段:在了解作者、自读和范读中,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接着师生重点研读哈尔威船长发出的三道命令,体会他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