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崔浩与北魏经学关系紧密,其经学思想在太武帝时一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通过对崔浩的经学著作、经学倾向与特点、经学地位、经学影响四个方面的梳理,来明确崔浩在北魏经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与韩愈作为中唐思想文化界的领袖人物,不仅在文学领域称雄,而且在经学方面也有特殊的贡献。他们在经学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对经书的态度;二、批判怀疑传统经学;三、经学与现实的关系;四、经学与子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明代小说理论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受经学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经学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与小说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之处,使其能够参与小说理论的建构,因而小说理论家总是主动地对经学的思想与材料进行吸收和利用;二是经学的学术宗教地位使明代小说理论家乐于借助经学的一臂之力来提升小说及小说理论之地位.这就使明代小说理论与经学构成了复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小说理论家吸收经学的“劝善惩恶”、“裨益风教”等思想观念,进行小说功能价值论的建构;2.力图沟通小说与经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性,使小说与经学在题材内容上联系起来,从而拉近小说与经学之关系,借助经学之权威来提升小说之价值,努力争取小说正统而合法之地位;3.张扬小说在艺术魅力与审美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凸显读者对于小说与经学的不同接受态度,对比小说与经学接受效果方面的巨大反差,从而堂而皇之地肯定小说的价值意义;4.理论家站在小说家的立场上巧妙地对《六经》展开独特的“阐释”或“改造”,从而使经学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小说理论.小说理论家对经学的吸收利用,一方面促进了明代小说理论的建构发展;另一方面,经学的价值观念也由此渗入小说理论领域,从而扩大了经学思想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学通论》是李源澄最重要的经学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经学思想。在继承廖平"今古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李源澄通过定位经学的性质、划分经学的范围、明确经学的正路、区分"经"与"经说",使经学史上的"今古之争"问题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5.
小学与经学联系紧密,所以很多经学家同时又都是小学家,经学方面的成就往往也能反映出他们在小学方面尤其是训诂学方面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东汉时期经学大师郑兴、郑众的经学成就来探究一下他们在训诂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西汉的谶纬之学,通过依附于官方哲学——经学获得国教神学的地位。由于儒学方士的融合,"学随术变"的思想推动,谶纬与经学相互吸收,互相利用。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使谶纬与经学地位平分秋色;经学借助谶纬,迎合统治阶级对谶纬的迷信,以此来维持其现有地位。在两汉,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经学谶纬化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7.
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之前,经学有一个大众化的趋势,这源于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契合性、经及儒家先师的神圣化、儒家对教育的重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推动了统治思想的经学化、通经入仕的制度化、官僚队伍的儒生化,是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学意识形态确立后,统治阶级致力于经学传播,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进一步推动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廖平经学分期历来以“六变”说为准,这与后人所持之廖平早期经学有较高价值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古怪不足道这一刻板印象有关。若以廖平一生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为背景重新看待其中晚年经学思想发现:廖平经学是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新经学分期新说基于廖平经学研究态度、首尾一贯的尊孔尊经宗旨和三期层层推进的逻辑联系三方面理据论析分期新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还廖平新经学本来面目,以便同情了解和平情评估其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经学昌明的时代。西汉,占据经学圣坛的是今文经学。作为古文经学的《左传》,汉初并未受到重视。从西汉末到东汉,汉代经学围绕着《左传》进行了四次大论争。包括刘歆与太常博士、韩歆与范升、贾逵与李育以及郑玄与何休的论争。两汉经学经过几次激烈的斗争,古文经学终于取代了今文经学。《左传》以其本身内容与价值上的优势,奠定了自己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对经学价值的探讨是近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从廖平到蒙文通的学术传承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蒙文通对经学的研究侧重于对学术自身发展与演进轨迹的探讨,他打破了传统经学研究的壁垒,注意到先秦诸子与经学之间的互动,并以此解释经学的周秦之变。基于对儒家经解的研究,他将诸子之学纳入儒学系统中探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学研究方法。蒙文通经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他与其师廖平的学术传承密切相关。蒙文通虽然不认同老师廖平晚年的观点,但廖平的"大小"、"天人"学说却打通了诸子间的壁垒,且暗合中国传统学说整体化的时代趋势,从而为蒙文通的经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蒙文通在廖平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孔子的权威,也就在廖平处解放了诸子。蒙文通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清季民初的经学归宿为何的历史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经学的发展,但其治学宗旨是强调经学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特殊价值,从而为经学正名。  相似文献   

11.
“意象论”是美学、文艺学研究中关于“意象”的一个大论题。苏轼对“意象论”有创新和发展,通过创新,他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特有的艺术内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12.
冯理杰 《成才之路》2020,(10):98-99
培养幼儿的本领不能忽视手指的灵活性,幼儿教师可以把剪纸文化引入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幼儿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剪纸作品的教育功能,让剪纸作品“动”起来、“站”起来、“玩”起来,从而让幼儿眼中的剪纸作品“新”起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表述了自己对未来理想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天才设想,即“等劳等酬”。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使列宁及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原创思想只是作了片面的理解,未能从总体上深层次地予以把握。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前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成果,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取得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对马克思原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这种创新和发展远未停滞,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4.
对于《红楼梦》中的一些时空错乱问题,有学者将其归结为“梦”,认为是“艺术上的创新”。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办法,因为这既忽视了作品中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二重复合”的特殊结构,同时也低估了曹雪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巨匠的艺术创造能力。其实,对作品中超现实世界里的时空错乱,用干着胶柱鼓瑟;但对于现实世界里的时空错乱,则不必为贤者讳。这才是一种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格里耶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艺术作品如同这个世界一样是一个活的形式”。它主要包含两层重要的涵义:第一,艺术作品的本体不是内容,它现实地存在于形式之中;第二,形式是活的生命的存在。这一命题从一个侧面逼近了艺术的创新本质。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出口频频受阻,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龙头企业技术提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文章着重分析了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任务与对策措施.yh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研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学生科研创新,按照“树立科研理念,制定引导政策,优化科研环境,强化队伍建设,明确研究方向,组织创新实践”的原则运行。结合高职学院特点,开发技术应用,努力开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8.
徐志啸《楚辞综论》在探讨楚人来源和屈辞的精神渊源上,论据竖实并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在《九歌)研究上敢向旧说发难和攻坚,提出了“东皇大一春神说”之新见;在对“楚学史”和“宏观比较研究”上不仅视野开阔、有新的开拓,而义重视对不同国度诗人创作中带规律性现象的探讨和理论性总结,显示了徐氏博采众说、独创新见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9.
闲情系列辞赋是汉魏六朝"神女美女"辞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在形象塑造及语言运用上,这类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继承与创新;在创作模式上,它们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开放教育"货币银行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法缺乏创新,网上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多种媒体运用不够,作业缺乏差异化。为了使"货币银行学"教学有生命力,在面授课中要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对不同学员布置差异化的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