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典型报道是中国一个特有的报道样式,其诞生六十余年来,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从起步到繁荣再到衰微的过程。如今典型报道虽然还时常可见,但其地位及影响却大不如前了。本拟在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报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说明:典型报道的诞生、发展与其时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而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典型报道仍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25日至27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典型与典型报道”研讨会在舞钢市举行。会议重点剖析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平顶山记者站站长聂世超从事典型报道的新闻实践,对典型与典型报道、典型报道的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典型的发现与发掘、典型的表现与塑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典型与典型报道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指那些极具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同时又极具个性特色的事件或者人物。它是社会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产物,没有人为的创造和加工。因此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本身。典型报道是用…  相似文献   

3.
典型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曾经在中国新闻实践的历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界公认典型报道具有社会示范的功能,具有宣传动员、社会整合和时代标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立体化似乎对于典型报道的生存是一种考验,然而无论是什么社会,用规范化的社会价值观整合社会都是必需的,因而典型报道是有存在合理性的。本文对新时期典型报道出现的新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忠宝 《新闻传播》2007,(11):57-58
按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典型报道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对于党报来说,典型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黑龙江日报编辑部始终遵循着“两个坚定不移”(坚持典型报道的方式坚定不移、努力提高典型宣传的社会效果坚定不移)和“三贴近”的原则,不断地改进和加强典型报道,从报道形式、写作手法、版面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传播环境下的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曦 《新闻记者》2004,(6):43-44
在国内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中,典型报道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历史沿革来看,我国的典型报道是发端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典型示范”,师承苏联的“典型宣传”,①之后又融会了毛泽东典型思想方法及典型工作方法的产物。②目前,有关典型报道的定义很多,如甘惜分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刘建明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典型报道是宣传性报道方式,即为了达到宣传…  相似文献   

6.
论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要弘扬某种精神,要推动某项工作,要动员公众参加某一活动,我们最熟悉的方法.就是靠新闻媒体树典型,用“典型引路”。而典型报道搞得好否,几乎成了衡量新闻单位工作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志。典型报道成为党强有力的宣传方式之一。典型报道是我国特有的新闻报道方式。它通过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事进行重点报道,来揭示其典型意义,并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教训,从而引导舆论,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它是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新闻工作中的反映。 50、60年代是典型报道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典型人物报道成了当时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有着普遍意义的人或事所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报道。它既是新闻传播中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早在1918年9月,列宁在《论我的报纸的性质》一文中就指出:“我们很少用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而这正是报刊在从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报道陷入困境,表现为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日趋式微、报道的数量和篇幅日渐缩减.分析其原因,有社会环境转变的因素,有典型报道操作上的一些缺陷.同时,这些原因也是促使典型报道进行革新以重获生命力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受众心理文化需求的变化,既对典型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其再度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杰  刘冲 《新闻世界》2013,(7):118-119
【摘要】本文从社会历史研究法角度出发,分别选取了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典型报道,以种族、环境、时代为要素,分析每个时期的典型报道的特点,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让典型报道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琮严 《声屏世界》2011,(12):10-11
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多表现为经验新闻、先进人物新闻。典型报道是宣传性报道方式,即为了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在同类事物中选择典型的事例。①典型报道非常注重事实或人物的选择,强调事实或人物背后的社会意义。这就是说,典型报道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叙事类型,其宣传性大于新闻性,典型报道所描绘的人物或事实是被重构的结果。其实,不管是典型报道在结构上的安排也好,  相似文献   

11.
张健 《军事记者》2002,(8):26-27
典型报道作为我国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一个特色传统。长期以来,典型报道做得好不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新闻单位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典型报道面临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这对典型报道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典型报道的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是我们应当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主要以教育和启迪为目的,其是在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的基础之上,激发人们奋进的报道。通常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以典型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感动人心为主要的社会导向,并以影响思想为宣传的主要手段,在报道过程中,不断发挥社会媒体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其正处在一种"报道时感动,报道完冷漠"的尴尬局面。没有完全发挥正面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典型报道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文本类型的新闻生产的结果,在它的背后,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动员方式。通过媒体来进行组织传播,是典型报道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首要的价值标准不是新闻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因此清晰地展现出权力控制的痕迹。《解放日报》对三五九旅、吴满有及其他生产模范的典型报道,是集体典型的首篇报道,细读当时的报道,可以看到一个"新闻生产-政治动员"模型的形成,其中包括了设定标准、发现典型、宣示典型、推广典型四个阶段,这个典型报道模式也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报道方法。什么是典型报道呢?就是对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物所做的新闻报道。典型报道多数是正面宣扬先进的人和事,也有对反面典型的揭露和批评的。典型报道往往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问题、经验的剖  相似文献   

16.
刘见闻 《新闻记者》2007,(12):103-104
抓好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优良传统。典型报道包括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典型、个体典型和群体典型,等等。搞好典型报道,对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各项工作。提高党报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面人物宣传报道,习惯上称之为典型报道或先进人物报道,其实不是一回事。正面人物包括先进人物、新闻人物、平凡人物。  相似文献   

18.
汤晓羽 《新闻知识》2004,(10):16-18
在所有的新闻报道形式中,典型报道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宣传性体裁。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报的典型报道都曾发挥过巨大的榜样示范和社会整合作用。在经历了上世纪40年代兴起、60年代辉煌、革期间泛滥之后,80年代典型报道开始滑坡。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典型报道受到弱化,日趋式微。这一时期,典型报道应当如何转型、怎样创新?笔查阅  相似文献   

19.
基层记者唐湘岳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本着求真意识、基层意识和问题意识,探索出采写基层典型报道的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包括从基层挖掘典型、运用连续报道扩大社会效应、借鉴文学手法改进叙事方法、实事求是核实细节等,是舆论监督和"解困新闻学"的理念在基层报道中的具体实践。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基层的典型报道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交媒体时代读者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改变话语方式,突破固有的报道模式,推动典型报道的文体创新。  相似文献   

20.
提起聂世超的典型报道,我们立刻会想起一串响亮的名字———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榜样张玮、党外知识分子的楷模许乃同、链式管理法的创造者孙学生、天使集团创业者张成山、平煤集团大庄矿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老百姓的贴心医院郏县人民医院……因为聂世超及其合作者的报道,这些原本平平常常、默默无闻的人物或集体,走出鹰城,走遍中原,乃至走向全国。擎着精神的火种,凭着崇高的力量,他们走进千万人的心灵之中,成为榜样,成为楷模,成为时代大潮中的风云人物。这些典型报道何以产生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笔者以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