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世音 《文教资料》2011,(28):95-96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主导潮流,音乐教育是开发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幼儿阶段是人的音乐智能和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在课堂音乐教学中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论“精神青春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概念,是两个标志着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具有关节点意义的重要概念,特别是"精神青春期"概念,它与人的创造力直接相关;"精神青春期"的阙如,意味着人的理性精神文明的创造力的匮乏。面对当下中国年轻人普遍缺乏创造性这一现实,彻底反思和改革我们的中小学(包括幼儿)教育和大学教育,把"精神青春期教育"纳入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李全民 《教师》2011,(21):46-46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不但要有内在成长的连续性,还要有外在的持续性。"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这种环境的主要外显形式是学生  相似文献   

4.
英国教育专家肯·罗宾逊曾做过一次演讲,主题是"学校如何扼杀了创造力"。这一主题有一个十分肯定的前在判断:学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个判断其实是与"钱学森之问"相呼应的。基于此,学校的使命与紧迫任务无疑是,学校怎样才能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从正面去说,什么样的学校才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现代国民。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琼斯曾说:"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不断地创新。"作为教师,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创造力的多元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力表现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它要求并启发教育者去发现学生创造力表现的各个方面,识别他们多种多样的创造潜能,树立多元创造观,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由岩 《考试周刊》2012,(3):41-42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创造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力,提高其创造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则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所在。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二至六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不很好地培养,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造力的火花了。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最高层次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调查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都能创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给学生"时空"、"自由"、"舞台",是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习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宋保平 《上海教育》2011,(10):54-55
中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专业课程不仅注重"技",更要发展"艺",要落在发展学生特长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上,真正让中学艺术教育承担起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徐月新 《江苏教育》2010,(10):14-15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我看来,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过程就是对生命的唤醒、对人性的完善、对价值的发现。作为一名校长,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把激活师生潜能与创造力作为学校管理的哲学思考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高效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师导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学生的创造力不会自然地发生发展,要靠教师精心的培养和努力的挖掘。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亚里士多德说的"闲暇出智慧"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真正关心学生鲜明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冯望岳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78-81,87
吕刚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型"中间代"诗人,其深厚的人学、诗学与美学理论素养,非凡的艺术感受力和营构多样化有意味现代汉诗形式的创造力,使他的诗集《秋水那边》具有极浓郁的真人情趣和真诗质态之温馨春意。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企业孕育辉煌的娇子刘广文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社会,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激发人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作为我国的特大型骨干企业,成立...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培养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每篇课文学习中都有独到做法和产生"专利",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达到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一、创造力的培养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杨莉 《天津教育》2011,(7):47-48
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至关重要的阶段。我认为,就幼儿而言,相对于自己能够产生的新想法、新观念、新材料、新设计等,只要有"新"的变化,都认定是幼儿有创造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教育是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适应学生"是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它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能力的进一步挖掘,有利于学生个性更加健康的张扬,有利于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能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鹏 《考试周刊》2011,(4):203-204
人力资源强调的主观对象是人,它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由传统的"人以事为中心"转型过来的新型模式。当代社会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创造力,以及人所具有的潜在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大,强调所有的工作都要以人为中心,通过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日常工作生产中去,科,学而有效地增加企业盈利。  相似文献   

20.
《家长》2011,(5):4-4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不少家长经常拿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对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人认为家长过多灌输经验和好恶,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20.1%的人对此持相反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