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体制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更有效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品.发行地方公债应坚持法治性、经济性、适度性,建立具有规模可控、主体可选和用途限定的制度体系,强化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
地方公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并负责偿还的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调节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旨在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提供可实施性的策略方法,首先基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减少和收入比重远远低于支出比重这一事实,指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急迫性,在相关理论基础和事实上,指出地方公债发行中存在的不足,如制度不健全、配套机制不完善、财权事权不匹配等,最核心的是针对不足提出良性发展的对策,从加强基本立法、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债制度如审核制度、推动地方公债配套改革、改变发行方式增强流动性等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从地方发债权看预算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发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适量发行公债,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且我国在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了发行公债的现实可行性.所以修改预算法对地方发债权作出规制已经是势在必行.在修改预算法时必须明确地方公债在发行主体资格、债券期限、发行利率、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可流通性、债务资金的投入方向上的选择,并对地方公债发行额度实施良好的总量控制和协调分配.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引出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所需要的财政体制即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又不彻底,特别是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所以,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暂不成熟。  相似文献   

5.
国债是公债的一种 ,公债是相对于私人债务而言的公共债务 ,即一国政府的债务 ,是一国政府依据借贷原则 ,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满足政府开支的一种形式。政府是划分为级别的 ,它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因此公债也分为国债和地方债务。中国目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原因是我国政体和别国(如美国 )不同 ,金融市场的制度化、规范化尚待建立健全 ,容易形成中央和地方的恶性竞争。政府发行公债 ,对我国来说就是指国债。国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 ,因当时的经济状况不同 ,其发行目的的侧重点也不同。财政赤字严重时 ,首先考虑的是解决财政收支平…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前期,福建省地方财政体系混乱,为了维持政府财政支出,福建省地方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本文在对国民政府前期福建省地方公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福建地方公债发行的经验教训,以期对今天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出现的原因,指出现阶段制约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确保地方公债的顺利发行.  相似文献   

8.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债券市场新发展的简述,研究了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可行性,继而分析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藏的风险,提出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政府债券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度外资金是指由各级政府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自定规章、自行收取、自行使用的资金。按照政府层级划分,制度外资金可以分为中央制度外资金和地方制度外资金。地方制度外资金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政策缺乏合理性形成消极的激励导向、政策缺乏协调性导致责任追究难、中央集权下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化解地方制度外资金,需要进行观念转变,认识到制度外资金属于国家财政性资金;加强制度建设,推行费税改革、票款分离和预算改革;进行结构调整,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1.
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要求相应划分财权和事权,以获得足够的财力履行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目前,我国地方税收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相关调整。研究表明,在分税制体制下进行地方税改革,建立近期和远期改革目标,提高税收效率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性,将有助于完善我国地方税收调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财政体制与国外多数国家相似, 本质上是一种财政“联邦制”。通过横向考察国外地方财政收支的做法和经验, 得出了结论性启示: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亟待明晰; 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是完善我国分级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推动地方财力均衡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民主化程度是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保护行为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就在于制度缺陷,在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地方保护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在于现行的司法制度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创造了条件,在于现行的财政制度是激励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行为的动力,在于现行的干部制度迫使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行为。因此,要彻底根除地方保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发展的现实选择,区域合作制度是区域公共利益实现的有效保障。但是,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制度实施中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制度实施异化和制度监督两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地方政府区域合作制度实施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要减少区域合作制度实施的障碍,需要从地方政府思想观念、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出发寻求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是地方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主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落实国家政策、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在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是宏观政策"落地"的重要实践路径。研究和归纳地方政府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科学理性地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政府教育责任履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末以来,安徽地方政府曾因地方财政危机、军政费用庞大,发行了大量的地方公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军阀连年混战,军费支出大增。为弥补财政亏空,安徽地方政府不断发行公债,举债规模不断扩大,多次延期偿还,债信渐失,管理混乱,由此造成政府信任危机和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7.
第八章 公债一、重点掌握的问题:1、公债的概念.(1)公债与国债公债是各级政府的负债或债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将中央政府的负债或债务称为国债.国债属于公债的一种.在我国,公债和国债往往视为同一概念.(2)公债与国家信用公债属于国家信用范畴,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公债亦称为国家信用.国家信用还具有其他形式,如向本国银行借款;向外国政府、外国银行借款;向本国企业发放贷款;向外国提供贷款等.2、公债范畴属性及特点.公债属于财政范畴.其特点是:(1)公债采取信用方式,有偿取得收入.(2)采取自愿认购方式,不能强制购买.(3)公债发行主要吸收社会游资转为政府使用.(4)公债由于有偿,易被人们接受.举借外债可动员部分国外资源为本国所用.偿还外债又造成本国资源流失到外国.(5)发行公债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增加导致增加公债收入,公债收入增加又将支出规模抬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无法再降下来,形成财政收支共同扩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地方人大制度,必须加强人大对人民负责的机制建设,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为人大制度构筑更坚实的民主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合理的地方义务教育拨款制度对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分配和支付制度,从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英格兰地方教育当局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不仅是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家园合作质量的关键,对幼儿当前及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我国家园合作中存在着教育法律制度不完善、实际制度不清晰、相关外部制度不到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家园合作关系重建的制度障碍。重建家园关系,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供给。从制度视角探讨各级政府的制度供给与创新,提出重建家园合作关系的基本路径,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中央政府创新行政管理制度;2.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3.市级政府创新社会参与制度;4.县级政府创新家长参与制度;5.各级政府联合完善相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