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对乡土的认同使李广田主动地接受了周作人的乡土文学理论,同时,周作人的小品文以及玛尔廷、怀特、赫德逊、阿左林的乡土散文创作共同开启了李广田散文创作中的乡土想象,而反叛乡土的情结又使李广田的散文在乡土想象中呈现给读者一个独特的画廊。  相似文献   

2.
养父与生父两种不同性格的影响,加上故乡的地缘文化和北京、济南的都市文化的双重滋润,使李广田在处理乡土散文的创作题材时,常常表露出"认同"与"反叛"这两种具有强烈对比的情绪。对乡土的认同常常同反叛乡土的情绪对立、冲突,形成了李广田内心一种情绪的张力,这也成为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中乡土想象的源起。  相似文献   

3.
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想象的建构过程,一方面包含着李广田对乡土言说对象的选择和重组;另一方面体现为李广田对乡土言说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李广田早期散文创作,接受诸流派、诸作家的多元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周作人、玛尔廷、怀特、赫德逊和兰姆。这是评论界迄今为止尚未涉及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解放后散文从理论建树和影响方面虽不及其二三十年代创作的散文,但从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整体而言,他在为求生对现实做出退让的同时依然保持“求胜”的精神,坚守“表现自我”的文艺观和自由独立的精神,这对完整理解周作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书记”是周作人20世纪3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形式,是周作人散文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探索成果.读书记体现了周作人广、杂的择书视野,旧而新的思想趣味和“漫谈式”或“点评式”的言说方式及文章风格,尽管他的读书记抄的是别人的书,但其中无处不浸透着他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山水生辉风土有灵─-李广田散文风景描写浅探刘根货,申东彦李广田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就"把散文当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而且"特别注重于提高散文的艺术性" ̄①的作家。他的散文钟情于乡土风光、田园情趣的描绘,是一种使人在纯朴中见出华美与真实的诗人的散文。由于...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小品散文作家之一。周作人虽被归之于论语派,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与论语派却有诸多不同。笔者以30年代及其前期周作人小品散文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小品散文的幽默特色,认为周作人的幽默风格在30年代初期明显呈现出由辛辣向闲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由于周作人致力于摆脱政治羁绊,经营“自己园地”的“言志”文学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饮食散文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与同时期或稍后的其他饮食散文作家相比,周作人的饮食散文创作有明显的特殊性。这既与其丰厚的学养有关,也与其复杂的思想背景有关。周作人饮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充满知性,二是富有人情味。事实上,这两个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早期散文 ,指的是周作人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将周作人的全部散文放在一起考察 ,对其早期散文缺乏专门研究 ,这便给深入研究留下了断层。散文是与作家本人生活史、思想史关系最密切的文体。周作人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散文家 ,本人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 ,又有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他的早期生命历程产生出来的早期散文本身就与其晚期散文面貌精神不同 ,应该划出一个时间段 ,对其早期散文作一专门深入的考察。其次 ,周作人的后期散文要比其早期散文影响大[1 ] ,闲适文章要比正经文章影响大[2 ] 。 (其实 ,…  相似文献   

14.
郭骁靓  何睿 《海外英语》2014,(15):112-114,119
该文基于自建的历时类比语料库(1905-1940),通过量化数据分析手段研究了周作人译作和原创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主要考察的数据是标准形次比、平均句长和平均词长。该文得出的结论是:1)在20世纪30年代前,周作人的译作较大的影响了他的个人创作,这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行文风格和个人文学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2)在20世纪30年代后,周作人的译作和个人创作在行文风格方面出现趋同,这主要是受他个人的文学观念所影响,这一时期周作人的译文数量减少,给个人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不断减弱;3)通过翻译国外的各种文学作品,周作人在翻译过程中获取了许多异域思想,其中诸如人道主义和美学思想等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散文大家,周作人是少数能在散文理论和创作方面均有建树并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在为俞平伯散文集《燕知草》写的跋中,周作人提出了散文必须将文词、内容、文风等"适宜"地安排起来写作的审美构想,倡导节制有度的写作。本文将通过对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分析,从周作人散文的理性思想、苦涩而幽默的文风、杂糅调和的语言文字和兼具知识与趣味的内容四方面来阐释周作人散文"适宜"的审美追求和实践,以助于对周作人散文及美文写作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想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一生出版了众多散文集,其中1934年问世的《夜读抄》具有特殊的意义。20年代末30年代初,周作人面临一种人生姿态的自我调整,从"叛徒"成为"绅士",从"十字街头"走进"象牙塔";与此同时,他的散文文体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所谓"书话体"逐渐成为周氏小品文的招牌。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收入《夜读抄》,因此重读、细读这本散文集,对深入理解周作人彼时的转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李广田被誉为"乡土作家",他前期的散文创作大多以"故乡"的风物人情为题材,从知识分子的视角深刻审视这片土地,用睿智的笔书写他对家乡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悲悯与深情。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的佛禅意识与小品散文创作胡绍华周作人的一生并不信佛,但佛学一直是他“杂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本世纪初直至30年代末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观点出发,漠视佛教修持的终极目的而取其道德实践的现实意义,对合于世俗人情物理的“戒律”及其有关经论甚为赞...  相似文献   

20.
李广田的诗歌、散文与小说创作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诗歌创作的成熟主要来自于对象征派诗歌的批判吸收,乡土散文的创作受到了英国絮语散文、日本作家石川啄木和古希腊画廊派的影响,小说《引力》则在借鉴苏俄作品的基础上,采用了和匈牙利作家伊雷什.贝拉《喀尔巴阡山狂想曲》相同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