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郑曙辉 《物理教师》2003,24(4):24-25
在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教材第 1 9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 1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2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都能接受 ,但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而通常教师在教学中也只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个结论用实验验证 .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大多数采用理论分析说明 ,灌输给学生 .教材及教参中也没有演示实验介绍 ,学生无法看到直观的演示现象 ,这样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笔者分析原因认为 :教材及教参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没有实验介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知识课堂缺乏对学生思维结构的分析,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1]。而有效问题是构建思维课堂的核心,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思维结构进行分析,而后借助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知识、教材等,进行教学设计,提出问题,以有效问题推动高中化学思维课堂的构建。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依据学生思维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并对有效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基因库、生态系统等知识有着广泛联系 ,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章。学习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树立环境道德观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因而必须搞好本章的教学。本文拟就“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并对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1 教材分析1 .1 教材编排的变化。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一是知识编排更完整、更系统。本章教材是在旧教材第七章第四节“环境保护”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包括生物多样性及…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思想1.教材地位的分析《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在苏科版第十三章第二节.本小节内容涵盖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知识前后联系,层层拔高.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电  相似文献   

5.
苏许辉 《物理教师》2010,31(11):9-11
1教材分析 (1)“追寻守恒量”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第1节课,它是后面几节课中涉及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本节是一个新的开端,主要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这节内容与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密切相关,同时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体的统一整体,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由于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从而导致学生难于理解课文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若能适当补充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设计好一些起“桥梁”作用的辅助活动(实验)和确立好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构建 “澳大利亚”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第四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三个国家和三个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是1个大洲、4个地区、6个国家,一般在讲授第一个大洲、第一个地区和国家时,教师都会教给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先了解自然地理,然后是人文地理。而学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时,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基本能按照这种方法,搭建起学习澳大利亚的知识框架。所以对这节教材的处理,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延续其探究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材分析(续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李福利第四章电路从这一章开始学习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电量、电路、导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的问时、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电场》一章中,尽管《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节的内容不多,但却有着较为特殊、较为重要的地位:教材在引入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的力的特性以及引入电势描述电场的能的特性后,又建立起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构建电场的“力”与“能”这两个侧面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整体的认识电场。  相似文献   

10.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一、教材的特点及知识网络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王 《物理教师》2002,23(5):19-20,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 )》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 ,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 ,本文力图通过对该教材的整体分析 ,谈谈对它的初步认识 .1 基本内容概述1 .1 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由第一章“声现象” ,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二部分 :由第二章“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组成 ,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 :即第四章“物态变化”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  相似文献   

12.
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海版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九章<探究周期律·构建周期表>. 1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章位于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板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卤素、硫、氮等非金属与铝、铁等金属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RLC串联电路的分析,它选自中等专业学校李树燕主编的《电工基础》教材,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中的第九小节。它在研究了 RLC各独立元件性能的基础上,分析 RLC串联电路,并为后续课程多组抗串联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这节课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2.教材的分析和得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法。通过对比探究,以点带面,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动手验证,使学生合理、完整、简捷地把握知识要点。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课标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4章第2节.在学生学过加权平均数和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与统计有关的问题之后,本课结合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随机变量均值的计算,并将随机变量均值计算运用于“合算”的评判和决策之中.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短路电路的教学是初中物理电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当今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让学生弄清短路概念显得就更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按以下几步,逐一阐明这个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1 从“易发事件”的错误分析中,列出“短路”的定义在第七章,学生动手做“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往往会把实物连结成如图1、图2错误电路。  相似文献   

16.
潘志民 《物理教师》2011,(8):38-39,41
“摩擦力”一节属于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第3章的第1节,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但是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大小方向不定”,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着实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电学(必修)内容包括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六章,其中前四章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后两章则是扩展性的知识。复习时,可抓住“场”和“路”这两条主线,并注意与力学等知识的联系。本文指出各章要点,并从近年来各地的会考试题中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和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苏教版),第1章“三角函数”第1节,是整个高中三角函数的起始课.任意角是对初中角概念的推广,也是二维角的最终推广,它是建立三角函数概念的基础.若从知识教学的角度看,任意角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因而极容易被学生轻视).但从现象教学的角度看,“任意角”在两个方面极为体现数学素养,一是知识推广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三角函数是用来描述周期现象的,而任意角在坐标系内的表示就已经清晰地体现为周期现象.说到底,正因为角本身的周期性,才有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基于这样的分析,本节课有其特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4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本节内容将利用三角函数尝试解决问题.本课之前,学生对相似、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以及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和探索,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20.
熊仁娣 《物理教师》2003,24(5):19-20
1 教材分析1 .1 地位及作用“密度”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华东版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质量和密度的第三节的知识 .本章讲述力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全章分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1、2节 )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 ;第二单元 (3~ 5节 )讲述密度及其运用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 ,知识的讲述深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 ,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外 ,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 ,更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物理事实 ,找出共同特征 ,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