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应麟著述丰富,其学术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诗地理考》是王应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之一,该书也是第一部《诗经》地理学研究专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有相当价值,该书也存在阅读和使用难度大、引用史料不够严谨、考史有误、重复及讹、衍、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陶富源教授所著的《学术论文写作通鉴》是一本以执着精神追寻治学及写作真谛的论著。该书有三大特色:《通鉴》登高望远,指明了治学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治学境界;《通鉴》将如何治学写作与为何治学写作融会一体,将个人治学的体认渗透进中外著名学者治学经验中并加以发展,将理论陈述与治学及写作的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相对于其他相类著作而言,《通鉴》对治学及写作的规律挖的更深、讲的更透。  相似文献   

3.
《通鉴》问世已来,研究者颇多.但对其年代学方法,自洪迈以来多限于指摘其用后元的弊端,绝少论及其成就。本文拟从《通鉴目录》的作用及《通鉴》的历法划一这两个方面,对《通鉴》的年代学体例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六朝通鉴博议》是南宋史家李焘的一部史评类著作,该书系统总结了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得失,为南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历史教训。此外,该书还有鉴戒教化的史学价值观、治史近于事机,以及包含华夷之辨思想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简论张须《通鉴学》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须的《通鉴学》是研究《资治通鉴》的史学专著。《通鉴学》构建了《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在《通鉴》、《通鉴》学派与编年体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通鉴学》集前人之大成,考核精细,观点独到,堪称"通鉴学"入门之书。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研究《通鉴》的学者很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放前后,又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通鉴》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偏重于《通鉴》一书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而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很不够。笔者在探索司马光史学思想中写成此义,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历史编纂学方面粗略地探讨《通鉴》的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从宋代元丰七年 (公元 1 0 84年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告成以来 ,九百多年间 ,以史事编年为特征的通鉴体著作不断问世。计两宋时期编撰的有 :刘恕的《通鉴外纪》,金履祥的《通鉴前编》,朱熹的《通鉴纲目》,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刘时举的《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元代有陈柽的《通鉴续编》;明代有薛应和王宗沐分别编写的《宋元资治通鉴》;清代则有徐乾学编成的《资治通鉴后编》,乾隆御批的《通鉴辑览》,毕沅主编的《续资治通鉴》(记载宋辽金元历史 ) ,夏燮的《明通鉴》等。这些通鉴体的著作 ,都是记述…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实破──评《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黎勇奇王等编著的《地理科学导论》是供高等学校地理学各专业使用的教材。它的出版是地理学发展走向综合,要求建立、健全地理学体系的必然结果。该书以地域分异规律和地理系统学说为基本线索,以环境和区域为中...  相似文献   

9.
由刘君惠、李恕豪、杨钢、华学诚四先生撰写的《扬雄方言研究》一书,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方言》的专著。 全书除《序论》外,分为三编。第一编:扬雄与他的《方言》;第二编:《方言》与方言地理学;第三编:《方言》注家述评。该书认为《方言》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全面完整的方言学著作,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该书系统研究了汉代中国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以及相互关系。利用方言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广泛联系当时各地区人  相似文献   

10.
宋元史学家胡三省之《通鉴释文辩误》蕴含了较为成熟的语言观及史籍专名语义考释的方法和原则。语言观主要包括对外来词、行业用语和专有名词等的语言特征的认识及其语言发展观。在史籍专名语义考释的方法上融史学和文献学思想于语言研究,源流并重,纵横结合。考释原则上重视参考文献的时代性,训释对象的民族性和同名异实现象等。胡三省及其《通鉴释文辩误》的学术思想不但对元明《通鉴》学研注一派影响重大,在史学界和文献学界有承前启后之功,其语言观及语义考释方法和原则对后世也有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的编写有一套严密而科学的方法。它的编写方法和步骤大致是:首先由主编司马光制定全书的体例及编写原则,再由协修刘恕、刘攽、范祖禹等编注《丛目》,写成《长编》;最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写成《通鉴》定稿。从其成书的过程来看,司马光及其助手编写《通鉴》至少在三个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博采群史,最广泛地占有史料;择善辨伪,在史料的鉴别与考证上痛下功夫;删削冗繁,修辞润色,慎重定稿。最后这番功夫对于成书是十分重要的。司马光用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定稿;毕生精力,尽于此书。  相似文献   

12.
<正>媒介地理学主要研究媒介、地理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媒介地理学视角下,地理内容不再是静态面貌,而是具有了更多内涵和作用。动画电影中涉及大量地理信息,如某个地域景观、具体场景等,这些信息不只是为了交代故事地点,还能起到推动电影情节发展、深化电影内在主题的作用。由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介地理学新论》一书,从空间、时间、地方、景观等方面对地理要素的媒介作用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基于此能够对动画电影中的景观构建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也能为未来动画电影在景观构建方面提出新的建议。基于该书内容可知,  相似文献   

13.
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使我国史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裁。该文论述了此书的成书过程,分析了此书的思想基础和创新性。认为该书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一次与吴传钧院士见面时 ,听他说 ,美国出版了一本书 ,介绍地理学在美国的情况 ,值得一读。可是 ,我当时并未见到该书。今年四月 ,学苑出版社的孟白同志将该书———《对地理学的再审视———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译稿送给我。我有机会将该书读了一次 ,很受启发。故想把该书内容介绍给读者。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对美国的地理学逐渐有所了解。一般认为美国的地理学是以人文地理学为主 ,自然地理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近些年来 ,美国地理学中 ,地理信息系统成为热门。在理论方面 ,也缺乏重大进展 ,更重要的是 ,认为美国地理学在美国的地…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观点我们通常也说地理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独特的地理观点。但是 ,还很少见到对地理学观点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论述。该书第三章的标题就是“地理学观点” ,认为其对地理学观点的含义方面的表述无论对于研究、教学 ,或是对于实践来说都有一定的意义。该书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引用很多典型研究个案来阐明地理学观点 ,而是引用地理学研究方面一些概括性总结来进行表述。该书认为地理学具有一种独特而完整的观点 ,在于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相关性。正如由于所有的现象都存在于时间之中而产生历史学一样 ,由于所有的现象亦都存在于空间…  相似文献   

16.
《翻译经济学》为许建忠教授继《翻译生态学》、《翻译地理学》之后写就的第三本专著。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翻译经济理论的专著。在翻译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里,该书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看完该书,读者会对整个翻译经济学体系有个全面了解,无论是译员,高校教育人员,翻译企业从业人员,抑或政府文化部门工作人员都能从该书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通鉴》与新、旧《唐书》修成的时间各不相同,而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而言,《新唐书》是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删了不少史料写成的,这种增删又未必全好,所以它们各有优缺点。《通鉴》则是对两《唐书》的材料“择善而从”,又旁证博引,使材料更确切可靠,这就注定了《通鉴·唐纪》在研究唐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续资治通鉴》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史学者毕沅及其与府下幕宾所修。该书史料丰富,内容全面,考异详备,体现毕沅治史态度的严谨客观,以及史学思想上的开拓性和时代感。《续鉴》是诸续《通鉴》书中的佼佼者,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的稀缺之际,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修辞方面的一部最大、最新、最完整的工具性用书《修辞通鉴》即将问世,为大32开精装本,由北京师大、天津师大等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的有关教授、专家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祖出版,是近年语言学方面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理论性。该书不仅分类逐条地对于汉语修辞几千年来的发展和研究的丰硕成果作了科学的总结,而且在理论上作了较多的新的开拓,同时广泛地吸收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唐晓峰教授《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一书中重建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该书在增强国民对中国地理文化认同感方面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