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从文化的视角对体育涉及的关键概念野身体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体系对于野身体冶的不同阐述,着重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身体观。文章认为,人的身体永远是被嵌于某一文化体系中的身体,不存在有超越文化的身体,现代竞技体育对于身体有过于强调自然性层面而偏离人文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儒家所谈论的身体是建立在心性修养之上而非自然性本能层面的身体,儒家对身体的理解不是个体性的,而是联系于他人的存在,因此非常重视身体的礼仪实践。儒家身体观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运动的基本精神指向,对我们当今如何看待自我身体以及运动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儒、道养生哲学的比较研究张本诗1问题提出儒、道两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和代表,儒、道的哲学思想均含有丰富的体育养生内容;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探讨其优劣,扬弃其槽粕,汲取其精华,将对现代人们的养生长寿、休闲体育等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2儒家的养生哲学儒家...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是传统养生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创立发展的重要时期。儒、道、医、杂家各门派和诸子百家的养生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为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挖掘中国古代传统养生思想的精髓对于提高现代人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且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齐鲁文化与中国古代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体育娱乐活动和传统体育精神两个层面上.这两个层面的内容,在体育活动、智谋策略、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中国体育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从源头上廓清齐鲁地区古代体育的发展状况,可以弥补现有体育史研究以炎黄文化为主导的一些不足,这一地区引领诸侯风云的先秦诸子思想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与中国正统思想的历史交融分四个时期,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体育文化是一种表达性和祭祀性的,隐含着朦胧的终极关怀,是一种朴素自然的天人和谐的体育观;奴隶社会后期和整个封建时期,体育文化主要是附儒附道的;1900年后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体育文化体现着合儒补儒的特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体育文化和其他社会文化一样走入脱儒重构的过程。体育文化价值的重构是体育文化重构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气功是我国最早的医库体育形式,起源于古代养生术.是一种用意念和吐纳相结合的功夫。儒、道、佛三家为我国气功三大流派,虽各有所长,然都要求“神气相注”。以此精髓简化气功为三字诀──塑、锁、梳,消除对气功的神秘感和普及气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体育”概念的逻辑学分析,指出体育的文化本质.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和划分中国古代的各种身体活动,从体育文化的3个层面作进一步剖析,得出中国古代身体活动仅是体育萌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的中华武术,在其发展和传承的历史长河中,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价值功能和技术体系,超越了形而下的技术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道、佛三家,经文献资料考究:儒家对尚武精神和武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道家奠定了武术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佛家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武德的完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倚重艺道形式、揉入禅宗智慧、注重道德教化、强调礼仪程式等特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应重视体育的精神层面构建,深挖体育的精神内涵,提升体育的文化品格;在具体操作上,既要挖掘中国古代的艺道精髓,又要借鉴日本艺道的运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身体社会化是儒家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古代体育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中国现代竞技体育同样具有西方竞技体育异化的某些特征,但两者绝不等同.照搬西方异化论,不但不能阻止中国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异化,而且还会走不少弯路.解决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过度异化需要引入儒家身体社会化理论,以弥补西方异化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体育是人类为了顺应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人体文化。体育对人类文明将施加什么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将为体育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结论是 :( 1)体育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全具有内在的、根本的作用 ,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发挥体育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 ,必须坚持立足身体素质这个支点。 ( 2 )体育对完善社会运行机制具有鲜明的、直观的作用 ,他是保障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理解体育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必须坚持体育与社会互动的动态观。 ( 3 )体育对建设人类精神文明具有广泛的、深刻的作用 ,他是实现人类自由的特殊手段。思索体育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 ,必须坚持人类身心和谐的平衡观。  相似文献   

12.
从母系氏族的男女伙伴关系,到男权本位的礼教形成,两性关系的演变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几千年的男女性别刻板印象也直接影响到男女社会活动参与.文章试从古代两性观视角,剖析存在于武术运动中的“阴阳”两性哲学观与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男女性别角色定位;阐述武术运动中的“男尊女卑”现象与中原胡化后的两性观所形成的女子尚武风气;论述在传统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下,女子习武所表现出的女性阳刚之气与其对传统礼教的挑战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1980s, China has initiated a new era of urbanisation. Urbanisation, like a social engine, has driven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way that people take part in sport. The particular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systematic transformation of women's spor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Based on Riess's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sport, and socialist feminist's points of view concerning female sport, this research appli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using an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examine the major social forces which stimulated the rise of women's mass sport in urban China. It is argued that urban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Chinese women with a governmental guarantee, comparatively free individual choices and diversified opportunities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fulfilment in and through sport. Generally speaking, Chinese women's mass sport has impro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within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physical structure and value systems of the urban society, as well as its sport subsystem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omen's mass sport. Ideas concerning women's inferiority and gender inequality still remain during this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代刚 《体育科学》2012,32(4):3-10,28
处于消费社会之中,受到消费社会逻辑的影响,众多体育消费文化产品都统一筹划地创造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从而不断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时尚与品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归纳与演绎、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逻辑分析。研究发现:1)整个体育消费文化生产过程是由运动的身体、运动的空间、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符号共4个要素构成;2)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体育消费文化生产得以继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得体育消费文化正逐步成为区分和建构社会阶层地位的符号与象征;3)建构的模型显示,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建构与解释社会阶层地位的20%,第1建构因素运动符号对阶层地位总效应达到了0.41;第2建构因素是基于年龄的运动身体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26;第3建构因素是运动空间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8;第4建构因素是基于性别的运动身体对于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6;第5建构因素运动时间则是通过运动空间这一中介变量对于阶层地位的间接效应为-0.07。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梳理等方法,对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中国身体观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影响逐渐建构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而西方身体观则受古希腊奥运会和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影响,西方以协调且富有力量的身体为荣,并力求超越自我,与阻止身体达到完美的一切障碍进行斗争,逐渐形成外在竞争和自我突破的身体观。而英式橄榄球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基础,逐渐建构成肉搏、团队、超越性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与中国身体观的发展逻辑相向而行,但却与西方身体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阻碍我国橄榄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我国应该推广及普及英式橄榄球运动,以英式橄榄球运动为渠道,促进中西方身体观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身体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6.
郑婕  李明 《体育学刊》2012,(4):17-21
界定海洋体育概念,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维度分析海洋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海洋体育是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海洋体育文化涵盖海洋自然与人造环境;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与品质;海洋民众习俗、组织机制与政策法规;海洋体育形式内容、体验感受、互动交流、推广传播等。  相似文献   

17.
大众体育与中国的社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众体育(或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构成整个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社会学的观点,论述了大众体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大众体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给大众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众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具有积极意义,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10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从体育服务业的规模、结构、增速、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及管理等方面,对"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规模较小,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内部结构不平衡;社会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资金不足等。提出:加快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服务业;制定有利于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实公益性体育组织和体育事业的捐赠、赞助政策;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政策,实现"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是西方化的观点,而实际上,近百年来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无论出发点还是最终目的,都并非如此。其实质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之上的自觉式现代化。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中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和中国体育文化的西方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根据变化的世界文明势力的力量对比,阐明我们所担心的中国体育文化的西方化是不可能的,并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