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内容,我国城市雕塑中存在问题,要求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彰显城市文化个性和 文化内涵。我国城市雕塑要据此采取改进措施,取得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雕塑是一门特定的空间艺术 ,一座城市雕塑应是一种不脱离本土文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品 ;城市雕塑应与城市本土文化、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文化、城市传统文化等因素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城市雕塑与本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一门特定的空间艺术,一座城市雕塑应是一种不脱离本土文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品;城市雕塑应与城市本土文化、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文化、城市传统文化等因素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城市雕塑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主要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为文化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襄阳作为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在城市雕塑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社会角度、环境艺术角度对襄阳城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雕塑通常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可以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同时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雕塑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优秀的城市雕塑甚至被人们视为该城市的logo。  相似文献   

6.
城市雕塑是指设里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在楼群耸立,街衢交错的城市中,它能起到缓解建筑物的拥塞和单调的作用,城市雕塑大致可分为纪念雕塑、主题雕塑、装饰雕塑等类别.城市雕塑在现代公共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个观赏者对于被称为“凝固的舞蹈”的城市雕塑.既会产生共同美感,也会有审美的差异性.这就有了一个城市雕塑作品的审美定位问题.雕塑既要相融于环境,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马驰 《成才之路》2009,(14):87-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雕塑是毋容置疑的公共艺术,但不同于陈设在展馆里的公共艺术,它占有城市一定空间,被人们不自觉欣赏,因此建设城市雕塑要首先考虑其公共性,然后考虑其艺术性.城市雕塑应该在统一城市规划中体现“展示城市特色、反映城市精神和增加城市空间、构建休憩体系”的功能,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做出特有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城市雕塑作为新鲜事物,伴随着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浪潮遍地开花,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但是,不少雕像和急速扩张的城市一样,虽耗资不菲,但粗糙、低劣,或豪华、奢靡,他们的共同点是缺少艺术水准,透着一股财富的张狂,以及权力的嚣张。这些城市雕塑,多成了财富和权力的附属物,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而真正表达社会价值与公众理念的城市雕塑却付之阙如,这些城市雕塑与各种艺术雕塑一起,成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的需求为现代城市雕塑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城市雕塑已经越来越密切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作品"与"环境"是城市雕塑的两个重要元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城市雕塑专业学生必须梳理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当代城雕创作中不可讳言的庸愚变形、畸形抽象和美丑移易等现象的国内外背景与成因进行了初探式的揭橥.进而提示作者与受众,当今城雕理念存在着危险的混乱.一些持论者偏激地强调无限度地尊重不同的选择,极力张扬绝对的民主、共存、并列、无主体的开放和取消核心的多元.这实质上是在湮没、取消和抹杀现代城雕的人文精神和教育功能这一主导内涵,从而毁损城市公众的人生环境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艺术概念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城市雕塑越来越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如何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在文化差异的语境中确保不同文化成员之间自由交流的平等权利和可能性,这是城雕艺术公共性的核心问题,也是建构和讨论这个时代城市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的真正深意。  相似文献   

13.
在提倡城市与自然共存,大力发展生态园林、美化环境的今天,雕塑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它作为一种环境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能相得益彰。本文探讨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并针对城市雕塑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以实现城市雕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4.
雕塑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跨越世界不同的国家及民族而经久不衰。城市雕塑,在公共环境中赋予人们美的感受和联想,其魅力四射、深入生活,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这一切均在于它自身的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分析闽北部分雕塑案例来探讨城市雕塑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城市的美化装饰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以公共意识、人文环境为人所关注,并以达到相互映衬、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新千年后,人文环境被最大限度地认识和重视,故人文环境成为城市雕塑之灵魂。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雕塑由于其艺术的独特性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对生态观念及生态文化的反映呈现出其独特的形式与魅力。文章通过雕塑生态观的提出,为城市雕塑设计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设计思路。生态雕塑是伴随着生态设计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类注重表现城市生态环境的雕塑,它的设计策略和设计目标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显露和尊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对人的关怀和提醒。  相似文献   

17.
滨水景观是现代城市着重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渠道,它将各种设计造型巧妙地融合在整个区域之中。同样,雕塑作为城市滨水环境艺术设计元素之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通过介绍滨水雕塑的艺术美、滨水景观雕塑亲水性的特点,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雕塑在滨水景观中的作用,更好地美化和获得丰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苇甄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5-130
地方教育和地方、地方人的关系,是地方教育文化研究的中心课题。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也是南通教育的文化标识。南通教育之乡和近、现代南通城适以相成、共生共荣;南通教育之乡和南通乡人的品格相辅相成、共同冶炼。自觉反思南通教育和南通城、南通人的文化关系,是加强教育之乡建设、不断推动城市改革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雕塑与纯艺术不同,它与城市环境和大众之间存在着整体性的利害关系:城市雕塑要与环境相契合,与大众相亲和。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城市早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城市形成与起源的理论认识,从相关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分析,可以认为:中国城市起源于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城市形成于夏代;从夏代城市形成到秦代郡县城市普遍推行这个阶段,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小的时期。中国城市的早期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中国早期城市具有多元起源和形成、不平衡发展并渐趋一统的特点;城市发展经历了城与市双轨并进的演进道路;政治因素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