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2.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张文的理由之二是,学校领导因为时间、精力、专业背景等关系,无法对教案内容进行精心检查。我认为,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是备课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案检查,是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与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湖南教育》曾刊发一组文章,就教案检查进行讨论。有的教师直陈“教案检查的负面影响”[1],有的教师呼吁“教案检查当休”[2];检查者也慨叹“教案检查:不得已而为之”,“检查老师的教案……吃力不讨好”[3]。时至今日,教案检查仍是多数学校一项令一线教师反感的教学管理常规。教案检查为何会处于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在实践中陷入令人反感与无奈的窠臼?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备课的理解存在失误,对教案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追问一:备课同于写教…  相似文献   

5.
备课与烧菜     
据笔者了解,有些教师由于“懒”字当家,“混”字当头,备课往往变成了“抄”教案。买一本《备课教案》之类的书,或一字不漏、或断章取义地抄在自己的教案本上,以应付检查,而上起课来,则匆匆翻开《备课教案》,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6.
教职工因公负伤应如何“评残”与“抚恤”?教师咨询教学研究与指导及教案评选活动,召开活动课现场会和研讨会。建立检查评价机制,把学校执行《课程方案》的情况作为教育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以此促进全市每一处学校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课程、课时、师资、设施四落...  相似文献   

7.
陈丽杰 《辽宁教育》2005,(10):29-30
教案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人民教育》曾开辟专栏“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展开讨论。有的呼吁“课改,请先给教案松绑”,有的认为“教案可以改革,但不能革命”。人们各抒己见,反响强烈。作为校长,检查教师的教案是我的本职工作,结合实际,我想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目前,教案“涛声依旧”,阻碍着课改的发展1.注重书写,忽视新思想、新方法的体现。检查与评价教案设计的好坏,往往凭着书写细致工整程度、字数多少来评定教案的优劣。而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教育短讯     
西宁虎台中学最近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案展评”活动,全校104名授课教师的教案全部参展一评委们对参展教案进行了细致的研讨;一致认为,参展教案编写意义明确,使用教材的要求清楚,教改成果的运用突出,学法指导灵活.这次教案展评,是对全校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一次大检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不仅看到了虎台中学的成绩和希望,也看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大家表示要巩固成绩,弥补不足,努力开拓,奋发向匕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虎台中学办得更好。教育短讯@徐美玲  相似文献   

9.
改造备课     
一、问题表现1.备课要求陈旧机械不少学校仍在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案和教学,关注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教学过程单一刻板,缺乏活力,很少见到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新课型。2.备课过程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3.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2002年第4期刊登的《点击校园“水货”》一文,读后引起我的一些思考。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我对诸如“抄教案”、“买论文”、“假扫盲”、“教室变脸”之类的事可谓屡见不鲜。令人惊奇的是,那位作者家居湖南,而笔者久住山东,南北相距数千里,然而,校园里的虚假现象却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毋庸置疑,抄袭教案绝不是教师可取的行为。但仅从这一点上就断定其“教而不研”、“教而不改”未免失之偏颇。据我所知,出于懒惰而抄袭教案的老师绝对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认为…  相似文献   

11.
章佩华 《小学生》2010,(5):30-31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备课往往成为了“例行公事”,是应付检查的“苦差事”。笔者对我校3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没有一个喜欢以往的教学设计形式,只是被一些形式束缚,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我与许多同行一起思索着。有效的备课绝不等于简单的写教案,更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熟读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眭的了。做好隐性备课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隐性”备课,即备在教师的心里,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对课文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要有多种策略的体现,要体现“可能性”,而这些就体现在教师的“隐性备课”里,这样“显性的教案”就犹如一篇精美的文章,清澈、晶莹,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的一笔带过,即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杨柳清风”的细腻俊秀。只有这样,“隐陛备课”才能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使师生拥有一个闪烁灵性,享受快乐的课堂生活。本文以浙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将“隐性备课”做细。  相似文献   

12.
许习白 《四川教育》2006,(11):42-42
前不久,在“海陵之春”语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青年教师仲剑峰与窦桂梅、薛法根、周益民等名特级教师同台上课,执教了《月光启蒙》一课,赢得了与会的好评。现在,看到《月光启蒙》的课堂实录,我不禁想起与剑峰一起讨论教案时发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北师大《高中语文教案》及《教材新探》,人教社《中学语文基本篇目异读》和高中语文第六册教参均认为《谏》文主旨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而新编教材“预习提示”则认为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哪一种说法正确?我认为后者的说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入选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案》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这一“四季说”沿袭多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看了《广东教育·综合版》第2期刊登的《无备课上课,不必谈之色变》一文,感触颇多。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酌。其一,备课就是“写教案”文章认为:当前教师备课不是留着上课用,而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等。很显然作者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一看法是有误的。事实上,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和一种表现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备课除了备教材外还包括课前的其他活动,如了解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思路以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备课不是为…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15,(8):30
教案是证明教师备课“足迹”的文字材料。一名老师说,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每年都要准备一本有别于往年的教案,由学校教导处检查教师教案的完成情况。很多学校硬性要求老师手抄教案,记入年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于是,临近期末,一些帮老师“代抄教案”的广告开始频现网络,8000字的教案要价至少600元。(2014年12月12日《贵阳晚报》)  相似文献   

17.
阅读2002年《人民教育》第9-12期连载的“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的多家争鸣,和2005年《小语论坛》第2期刊出的《我不写教案》等个性十足的‘奇文”之后,感悟颇多。一、无奈写“应付型”教案“应付型”的虚假教案是指草率抄袭、对教学无实用价值、用来敷衍上级的虚假教案。李启咏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9期《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一文中说:“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假教案是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的”。两年多过去了,抄教案之风依然盛行。2003年春,县里举行了一次新课程备课学习,一位教研室主任指导说:现在写教案应把原来…  相似文献   

18.
看了《广东教育·综合版》第2期刊登的《无备课上课,不必谈之色变》一文,感触颇多。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酌。其一,备课就是“写教案”。文章认为:当前教师备课不是留着上课用,而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等。很显然,作者把  相似文献   

19.
李桂仙 《中学教研》2008,(10):23-24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尝试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并注重了将传统的教案与学案有机结合.要做到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要设计和使用好教案与学案的5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和“学后反思提升”.本文结合《平面镶嵌》一课谈谈“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认真学习大纲系统钻研教材——试谈备好语文课的前提李书卿前些日子去学校与教师座谈,有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目前老师们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少,因而总希望看到“拿过来就能用”的教学设计;而《河北教育》上登的教案很少,因而不怎么喜欢《河北教育》。读者不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