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金有 《科教文汇》2009,(25):238-238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东西方爱情悲剧的经典,此对爱情悲剧的双璧各有特色,但也不乏相似之处。本文将从悲剧人物这个方面来探究其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姚羚羚 《科教文汇》2013,(23):61-62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二者虽然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描绘了惊世骇俗的爱情,讲述了一对年轻人相识相爱,最后殉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本文从人物塑造、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结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两部爱情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悲剧进行多向对照和比较,从分析其表面的趋同入手,再探究其相异之处,从而揭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两部悲剧作品男女主人公的不同的爱情表现以及文本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刘冰 《科教文汇》2011,(10):81-81,103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题,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本文试从社会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因素、宝黛个人方面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宝黛爱情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5.
秦源 《科教文汇》2008,(35):247-247,288
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是中国魏晋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共同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但是,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爱情的观念是存在着内在差异的。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爱情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鲜明差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伤逝》中男女主人公涓生、子君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发展和悲剧性命运的分析,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阐释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浮生六记》中的沈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由外部环境以及本身处处充满矛盾所造成的。他钟情于儿女世界,诗词山水,背离了儒家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在爱情上舍富贵而求同心,这与封建的婚姻观念和三纲五常也格格不入。如此种种,都是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思想与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激烈碰撞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觉醒》与《京华烟云》两部作品主题的对比,从婚姻、素质能力和对爱情的解读三个方面的异同点来对比其主要人物艾德娜与姚木兰,以分析两个同一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9.
闫芳芳 《科教文汇》2010,(31):63-64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它描写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及其走向破灭的过程,并通过对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的塑造,批判了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揭示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从更深的层面上揭露千百年来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苏兴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94-194,293
阐述了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玫瑰》中爱米丽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分析了导致其悲剧的根源。爱米丽渴望真挚的爱情,但由于她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追求爱情所采取的极端的方法,以及南方旧道德对女性的种种精神束缚,导致了她的悲剧。通过描写南方妇女命运的悲剧,福克纳批判了男权社会,表现出对逐渐衰落的南方传统文化复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周婕 《科教文汇》2008,(18):174-175
电影《喜马拉雅王子》承袭了《哈姆雷特》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语言等,但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宗教思想、哲学思辩的不同,两部剧注定在内容、内涵上有不同的反映,两个王子在复仇之路上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本文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上,分析了两者不同的原因,探究何以一样的悲剧,奏响了两段不一样的悲歌。  相似文献   

12.
阎冠羽 《中国科技信息》2011,(7):173+181-173,181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作家亚瑟.米勒的代表作。其中主人公威利.罗曼的悲剧形成与琳达.罗曼和威利.罗曼的情人息息相关。本文从主人公的妻子及其情人两个方面来论述女性角色对其悲剧命运的影响,进而得出女性角色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重要作用,并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当时资本主义底层社会阶级的没落生活。  相似文献   

13.
《挑华车》中的高宠,恰恰符合西方悲剧理论,高宠具有一意孤行的叛逆性格;面对死亡在孤独无助中,毅然决然走向死亡;从而,崇高之感油然而生……,针对中国戏曲《挑华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呼兰河传》中病态、落后、原始的民俗文化与生命悲剧的根源,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劣性因素对民众的毒害与摧残,指出作品展示民俗文化的作用,及其具有的改造民族灵魂、反思传统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张琳  董威 《科教文汇》2012,(17):84-8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力作,描述的是青年男女恋爱与婚姻。本文作者试通过分析小说四起典型的婚姻来讨论性格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婚姻价值定位的,以及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看法;《金粉世家》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存在类似的命运,真挚的爱情受到世俗偏见的考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二人很幸福地结合了,然而最终作者却是以悲剧结局了整部作品。两部作品的爱情与婚姻相同而又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高云 《科教文汇》2012,(13):89-90
爱玛是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虚无浪漫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因债台高筑,在走投无路中服毒自尽。本文将对造成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反映出了作者面临理性和情感的艰难抉择时内心的痛苦不安,这种强烈的情绪使得文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而这种悲剧意识却使得作品散发出吸引人的魅力,并且历久弥坚。从《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简析、文中片段阐释和悲剧的魅力三个方面对这篇小说的悲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位美貌、聪明、执着追求自己美好爱情生活,却因爱情破灭而投江自尽的名妓杜十娘的形象。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是由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等社会因素造成的,作为青楼女子,杜十娘所憧憬的自由与爱情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出悲剧,虽然它也有喜剧的成分,但是它的悲剧远远超过了其喜剧。贾府、贾宝玉、十二金陵等这些对象在无可奈何中渐渐毁灭,就预示着它的悲剧。而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衩的其中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故事更能唤起我们对悲剧的情感体验,这种"悲"包括悲痛、悲伤、悲悯、悲壮、悲愤等。但是这种悲剧不仅仅是简单的悲伤与哀痛,而是认知和惊醒,是激励与振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