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欣逢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三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130、120、110年诞辰纪念年。江苏陈独秀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早就筹备对陈独秀的纪念活动,却以种种缘故,斯人斯事竞无法进入纪念之围。一年后,有识之士借助书画展的形式,为陈独秀这位伟大启蒙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中共创始人和中共第一代领袖,献上一瓣心香,是谓迟到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与中国共产党几乎同时诞生的党报事业,历来被党作为宣传组织的工具所重视。但是由于缺乏新闻工作经验,苏区时期及延安早期,中共党报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党报理论未形成体系,党报的报道模式固化等。整风运动前,延安革命根据地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等决定了中共党报存在诸多问题,整风改版在当时是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3.
李达是中共党内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鼓动家,在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上,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李达担任宣传主任,然而,1923年秋他退党了.李达为何退党?这个问题党史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多数书刊普遍认为是李达在工作时与陈独秀、张国焘间矛盾重重,最终李达无法忍耐才脱党的.事实上,李达与陈独秀、张国焘间并没有矛盾,从李达的成长过程来看,性格、追求才是使李达退出共产党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又是一年清明节,又到一季追思日。英雄先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他们披荆斩棘,为我们踏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以信仰照亮前行的路。回望来时路,忆起英雄人,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小舞台上,用创编情景剧的方式缅怀家乡英烈,砥砺家国情怀。致敬人物陈独秀: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陈延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7月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陈乔年:陈独秀次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共"一大"前后,陈公博对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是有一定贡献的。在中共"一大"前,他参与创办《广东群报》,在广东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广东群报》为主阵地,积极参与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为工人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积极撰写文章并亲自投身到工人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中;他还是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南方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活动家;由陈独秀提名代表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大"后,他负责广东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但他次年即宣布脱党并被开除党籍。后又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留下了无法洗刷的历史污点。  相似文献   

6.
党报的指导性与可读性是党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长期以来,党报的指导性有余,可读性不足,二者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党报的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本文从市场经济的特点入手,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即:党报也是一种商品,党报也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市场的竞争;党报必须转变观念,走改革发展之路;党报要切实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党报的宣传要讲究艺术性;党报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刘冰 《唐山学院学报》2013,(5):82-83,102
文章论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历程,认为这次新闻改革是党报由新闻宣传主义向新闻专业主义的一种适度回归。改版之后,《人民日报》业务有了新变化,新闻传播超越政治报道,善用漫画和连环画,广告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今天的一些党报在新闻专业理念上甚至还不如改版前的《人民日报》,现在的党报改革应在去除新闻报道礼仪化现象、注重讲故事技巧的运用、增强可读性、注重反映基层批评声音等方面向1950年代的《人民日报》学习。  相似文献   

8.
党报的指导性与可读性是党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长期以来,党报的指导性有余,可读性不足,二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党报的报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本从经济的特点入手,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即:党报也是一种商品,党报也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市场的竞争,党报必须转变观念,走改革发展之路,党报要切实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党报的宣传要讲究艺术性,党报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中共从创办了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至今,党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十年动乱、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摇旗呐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擂响战鼓,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指明方向.推进党报体制创新,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党报体制的特征,不断深化党管媒体内涵,形成有利于激发媒体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环境,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雄厚的执政资源服务.新时期新阶段,党报将呈现出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高端主流大报的领导地位确立、“数字报业”战略改变传统报业形态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共早期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我们不仅需要总结其民主思想的价值,还要正视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其民主思想的局限性,这是我们评价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时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共早期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我们不仅需要总结其民主思想的价值,还要正视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其民主思想的局限性,这是我们评价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时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新闻媒体尤其是各级党报,必须以此为指针,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创新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融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的素质要求、目前队伍优劣势,提出了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策略:注重培养,构建网络,加强应用型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挖掘新闻价值,注重策划,找准新闻宣传支撑点;赋予匠心,唱好"主旋律",走好精品化路线;统分竞合,强化评阅,打造新闻宣传多功能载体。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形成合力,以促进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上,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开创者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出要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奠基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建党史上的佳话,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外,张国焘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角色: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他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并担任大会主席,是党的创建时期仅次于陈独秀的第二号领导人。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客观地评价张国焘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王若飞和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是两位重要人物。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在党内受到批判,王若飞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他。在中共六大上,王若飞多次发言阐述对陈独秀的态度,充分显示出一位革命家的胸怀,后来得到毛泽东的赞扬。王若飞曾是“陈独秀派”,但后来没有参加“托陈派”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三爱"是陈独秀主办《安徽俗话报》时期使用的笔名,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三爱"是指"爱科学"、"爱国家"与"爱自由",而根据对《国民日日报》刊载的《慨论德人自戕事》与《自杀篇》两篇论说以及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言行及笔名变化的考察,可以认为"三爱"实指"爱国""爱真理"与"爱人道"。厘清"三爱"的确切含义,有助于研究陈独秀早期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建议中共退出国民党未能实现的原因吴九占国共第一次合作采取了“党内合作”的特殊形式。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对这种合作形式曾有过抵触情绪和做法。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和国共关系的发展,陈独秀又多次“建议中共退出国民党”。本文仅就陈独秀为何提出这一建...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中重要的一种形式。曾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典型报道的发展历程、特点、存在的问题、现状、作用等,对党报典型人物的采写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见解,以期做好新时期党报的典型人物报道,强化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早期政治文明思想主要表现在注重“政治意识文明”的启蒙教育、加强民主政治文明和政党政治文明建设诸方面.他的“政党改造”思想是其早期政治文明思想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