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那里环境安宁,水质洁净,饵料充足。近几年我国政府在鄱阳湖建立候鸟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多的白鹤到这里来越冬,我国鸟类专家多次考察证实,已发现最多时鄱阳湖有1784只白鹤越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白鹤群体,这美丽的“白鹤世界”,已引起全世界瞩目。从1984年起,每年冬季,我都要去“白鹤世界”采访,拍摄饶有情趣的自然界新闻,向国内外报道白鹤越冬的生态奥秘。三年来,连续发了《中国鄱阳湖珍禽考察记》、《珍禽的乐园》、《珍禽云集鄱阳湖》、《仙鹤奇观》、《鄱阳湖人工饲养幼鹤成功》、《亲王观鹤》等稿件,现在,我正在拍摄《白鹤世界》系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场既要保护、优化生态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既要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又要使江西进位赶超,  相似文献   

3.
做好转变发展方式的报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界的头等大事.<江西日报>紧密结合江西实际,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报道为统领,做好相关报道,并将其作为党报创新报道思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从而赢得读者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说到江西旅游,大家马上会想到江西庐山、三清山、婺源,还有鄱阳湖、滕王阁,也会想到2011年在央视荧屏上持续播出的"江西风景独好"的宣传片。新的一年里,江西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片——旅游收入"千亿俱乐部"的一员。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江西旅游业"百花齐放"2005年,江西旅游接待总人数刚刚突破5000万,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11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江西省政协教文卫体委、江西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在南昌举行。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在论坛上共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大计.共襄江西科学发展、文化繁荣盛举。作者在此次论坛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江西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品牌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故本刊特发表此稿.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结束的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新航程。这次党代会是在江西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奋力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它客观分析了新时期新阶段江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未来五年江西各项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活动,是江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续与深化,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步骤。在这场主题教育活动中,广播电视媒体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助推我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部崛起"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规划建设的环境中,如何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书馆事业均衡建设与发展,缩小江西城乡区域间的信息服务差距成为关键问题。笔者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经验,结合国内发达地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书馆合作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的干旱使江西多个地方受灾,记者前往鄱阳湖中心区进行采访,拍摄回来的画面让人震撼:鄱阳湖的中心已经干涸了,原来的一片湖泽成了草场,河床裸露在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开裂。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她不仅世世代代哺育着千千万万江西儿女,而且敞开宽广的胸怀,每年迎接大批珍禽候鸟来越冬。这个被世人称之为“珍禽王国”、“白鹤世界”的地方,多少年来一直令我神往。这里栖息着地球上一批珍稀候鸟,全球不足三千只白鹤就有98%在这里越冬。白鹤阵容的壮观景象,被国际鹤类基金会会长阿琦德(GECRGE W.AKCHIBLD)称为中国的“第二长城”、世界的一大“金库”。 当全世界都在呼唤“保护生态环境、爱我地球”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意识到去鄱阳湖采访的意义。从1983年至今,我已连续16年下湖去拍摄白鹤。在职时,我曾发过《鄱阳湖发现白鹤群体》、《珍禽王国考察记》、《白鹤世界》等数十幅(组)新闻照片,新华社向海内外报刊发稿,被广泛采用。 白鹤,作为一种珍稀动物,人们在保护、观赏它的同时,往往要操起相机拍摄它。拍鹤,人人会拍,但要拍好它,还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1980年秋天,江西鄱阳湖畔的监狱中有人托可靠人士,向新华社邮来一封挂号信.信中透露:1977年12月14日,粉碎"四人帮"已一年又两个月零八天,江西的一位反林彪、同情刘少奇的青年女工李九莲的下颚和舌头,被尖锐的竹签穿在一起,被拉到赣州西郊枪杀,抛尸荒野,并被歹毒之徒奸尸、割去双乳.十二名曾为李九莲辩护过的干部群众,同时被判以重刑……看到这封信,不禁令人愕然.  相似文献   

12.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已经成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保护、利用非遗资源、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数据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统一建库平台,突出非遗特色;创新技术手段,融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建立市场观念,建立多元化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已经成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保护、利用非遗资源、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数据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统一建库平台,突出非遗特色;创新技术手段,融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建立市场观念,建立多元化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着眼统筹区域发展确立的重大战略,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龙头工程,也是江西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崛起新跨越的崭新创举和生动实践。这一吸引世界目光的新闻事件,同样吸引着海内外新闻媒体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江西日报同江西青年报的协作搞得很好.前些时江西省委、省人委在庐山召开全省第一次科学工作会议,江西日报派去了五个同志做报道工作,我们报社只去了我一个人,而且是在会议开了三天之后才到的.当时我非常着急,怕完不成编委会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江西》     
五四以后,宣扬新文化的刊物,似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遍及全国各地.这些刊物情况复杂,其中有一小部分逐步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刊物,在思想战线上引导人民冲破重重黑暗,向新社会迈进.南昌改造社出版的《新江西》就是这种刊物.它是江西思想界的"明星",也是全国这类刊物的优秀代表.改造社是在五四运动后,由南昌二中的部分进步同学发起组织的,起初名叫鄱阳湖社,到1920年12月更名为改造社.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由一个学校扩大为全省内的许多学校,社员后来又分布到北京、上海、长沙、四川等地以及日本.该  相似文献   

17.
黄婷婷 《大观周刊》2012,(12):54-5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发展的龙头,其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并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黄萌 《声屏世界》2003,(11):25-25
外宣节目作为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已经引起了普遍重视。然而,对优秀外宣节目的认同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以为优秀的外宣节目应该具备如下四个方面的特性:一要有针对性。要努力寻找我们与外宣对象之间的兴趣、需求、感情、认知等方面的交汇点。如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与人、人文精神等,江西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尤以鄱阳湖最为著名,这里优越的生态条件及数量众多在此越冬的候鸟吸引了海内外学者和环保爱好者的目光,近年来《中国江西》多次以鄱阳湖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鄱阳湖的湿地资源,越冬候鸟和环保…  相似文献   

19.
1980年秋天,江西鄱阳湖畔的监狱中有人托可靠人士,向新华社邮来一封挂号信。信中透露:1977年12月14日,粉碎“四人帮”已一年又两个月零八天,江西的一位反林彪、同情刘少奇的青年女工李九莲的下颚和舌头,被尖锐的竹签穿在一起,被拉到赣州西郊枪杀,抛尸荒野,并被歹毒之徒奸尸、割去双乳。十二名曾为李九莲辩护过的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20.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1,(11):51-53
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哺育赣鄱文化的摇篮,鄱阳湖在江西乃至全国的地位不言而喻,它的流域面积占到全省总流域面积的97%,自古经济文化昌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可是当前,有关它的影视作品却少之又少,其中产生了影响力和显著收视效果的,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把其流域内的庐山题材算上.2009年至今,南昌地区能收看到的有关鄱阳湖的电视专题、综艺、影视剧仅有13种,播出频次为74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