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衡量一节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思维含金量.要使思维的含金量提高,提出"好问题"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好问题",更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好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其次,问题应具有适应性;再者,问题应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应注意:1.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2.启发学生思维;3.调动问题解决需要的非智力系统;4.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学习的需要、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质疑”就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发掘数学问题,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教学应善于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需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足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去回味、发散、迁移,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常规问题,还应引发学生提出具有发展性和探索性的非常规性问题,把学习引入纵深、数学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想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与问题”教学课要求学生能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情境提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是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2,(10):31-31,32
课堂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正确引导,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导答”。“导答”是对学生思维的“导”,而不是“牵”,“导”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思维是以学生的思维为前提的;“导答”是教师的“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教师要想办法指点迷津,让学生由“山穷水尽”转到“柳暗花明”。一、铺垫问题的背景提问时,如果不做好背景铺垫…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数学指导委员会(NCSM)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应当以“解决问题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而例题就是一种问题形式,所以例题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数学例题教学应达到知识功能与教育功能。知识功能指的是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教学功能指的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其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于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动力,数学思维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精心挑选例题。使其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更要善于对例题加以变式,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使其真正达到既落实双基,又培养能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成 《江西教育》2001,(9):42-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划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好的教育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的这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生物教学的启示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搭建知识建构的“脚手架”;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提高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方向。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分析挖掘语言,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运用哲学原理,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巧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多侧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邀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文指导以点拨为好,但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艺术,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感悟生活,提高兴…  相似文献   

13.
金燕 《中学生物学》2008,24(5):63-64
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其含义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学习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并对探究过程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和点拨;对探究学习的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教学行为的“含金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问题是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这说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力诸要素中其它要素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思维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渲染气氛,也就是情感的培养,境界的创造;二是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启发,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5.
赵慧  陆敏 《地理教育》2003,(1):61-62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传统地理教学中,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有唱独角戏似的“表演教学”;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有让学生整天沉浸于练习中的“题海式教学”。纵观这些低效、无效式的教学,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它颠倒了固有的教学关系的本末,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初衷。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作为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是十分必要、可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具体情境导入,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过渡;引导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拓广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视野;要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具体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1.精心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恰当得法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问题提简单了,学生即使满堂举手,众口齐答,亦不过徒具形式;问题提难了,学生难于回答,思维受阻,只有等待教师揭示谜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适时提出问题,设置疑难,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去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理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认为,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或活动对于大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是必要和有效的,而且大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了解自己的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2)从方法人手,进行思维训练,体验认知监控,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实现思维训练的主渠道,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提倡:加强师生的思维交流;教师的“启发式”与学生的“参与式”结合;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因人择学”结合。  相似文献   

19.
1、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学生中以“我心中的好教师”为专题进行调查,发现“理想的老师应认真负责,不仅要管学习,还要管学生做人;要爱学生,关心学生,体贴学生,细致入微;要热情开朗,幽默活泼,理解学生,能和学生玩到一块儿;要乐于奉献,不阿谀奉承,不收受学生家长赠送的礼物;他的课堂给予学生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