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人都搞不清活用规律或者把活用现象搞错。下面就几种易混活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往往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就文言实词的活用而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一般具有不同的活用性质。但是,有时候,有些语言结构,甲与乙貌似相同,实为两类,如不细心辨别,就会张冠李戴,甚至以讹传讹。这里拟就中学语文教材文言实词活用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辨别,谈谈个人管见。为了便于通过比较说明问题,偶尔也举少数课外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对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文言文中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词类属性,不会随意改变,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会出现因语境的不同而由一种词性向另一种词性转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必须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如果孤立地看待某个词,则构不成词类活用。当某个词被活用以后,其在词意上或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所存在的词类活用滥用现象.传统的结构主义析句法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不加分析地套用结构分析法给古汉语词类研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模糊的语言发展观和不充分的事实观察在界定活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古汉语词类活用问题在占有事实的基础上宜综合分析.慎重处理,不必匆忙结论。  相似文献   

7.
何谓词类活用?它主要有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问题。词类活用现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的用如动词与用作状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成语具有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语言整体性、结构凝固性和不可替代性。为了满足修辞或上下文的需要,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或收到标新立异的奇效,成语的活用现象屡见不鲜。成语的活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侧面,也是语言交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并产生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和  相似文献   

10.
《围城》成语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娟 《文教资料》2010,(21):33-34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但它也有灵活性的一面,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可以活用成语。本文对《围城》中的成语活用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围城》中成语活用的五种方式:语素的替换、语序的变更、结构简化、内部扩展、取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11.
运用谓词中心法。着重考察谓词与各种相关成分的关系,从句子成分的语法地位和语法作用出发,在语言结构规律的凸显中研究语言现象,可以快捷有效地解决词类活用、虚词语法、以及古文标点等教学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和现代汉语的“名物化”问题如出一辙:“名物化”理论是参照印欧语体系而抹杀了现代汉语自身特点的产物;“词类活用”说则是参照了现代汉语体系而抹杀了古代汉语(文言)自身特点的产物。某些词的固有的功能属性特点为我们认识“词类活用”说提供了认知上的依据。我国的语法传统是“让语法学更有效地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服务”。“词类活用”说正是这一传统的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流行结构"微X"是伴随着微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令人关注的语言现象。主要讨论该结构的生成过程,以及在构成成分、结构模式、语法功能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微X"结构是通过借用、缩略、类推等步骤生成的前附式、单音节模标、他源型、混合词性的词语模。进入此结构中的"X"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等词汇。从这些词汇的特点和性质来看,进入此结构的词类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句子中,"微X"能够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14.
左位移是松散英语口语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作用是哟调主要信息或提前交代长而复杂的内容,让听话人尽早把握住话语的主旨,用得恰当,能使语言生辉,听说双方感受其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指出国内传统语言学家划分词类的不同及三种主要依据,对其进行了反思,进而运用认知范畴的理论分析汉语的词类现象,强调了认知范畴在汉语语法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符合汉语语言研究的实际.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对我们阅读古籍和理解汉语语法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除需具有对原文准确的理解能力和深厚的母语功底外,还需掌握一些翻译技巧,特别是词类转换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 ,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 ,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 +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文言虚词教学存在重言轻文、言文割裂的倾向,教师多采用讲解或引导学生归纳虚词的词性、用法的方法来教学,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中学文言虚词教学应从学习语言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采用言文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使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存在于各个社会,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同时由于语言根植于文化,通过委婉语的运用,我们可以洞察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委婉语历史悠久,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最早来自于希腊,由两部分组成,前缀eu指good,后缀phemism指speech(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指好的言语。它是指在言语使用过程中,人们在谈论尴尬或者不好的事务时,尽量避免用粗鲁的或直接的语言,换之用温和的表达方式,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委婉语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随着社会发展其功能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因此,了解委婉语有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