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颍州西湖     
<正> 阜阳在秦汉时称汝阴,在北魏以后称颍州,颍州西湖故名,为唐宋明清历代名胜。这里曾绿树成荫、林苑烂漫,画舫朱艇、碧波潋艳,楼台亭榭、歌舞不绝。在历史上,颍州西湖堪与杭州西湖、扬州西湖齐名,是为人文荟萃之地,觞咏风流之乡。《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  相似文献   

2.
素好楹联 ,视为雅尚。这些年于工作之余拉拉杂杂创作了数百副楹联 ,获了几次大奖 ,编入各种联书。随着年龄渐长 ,对楹联之爱好有增无减。在此我罗列采到的笑佛弥勒趣联供读者欣赏。最早我吟诵的是杭州西湖灵隐寺天王殿里那幅妙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 ,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我去四川乐山市东凌寺见到专为大肚弥勒佛作的楹联 :“笑古笑今 ,笑东笑西 ,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 ,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 ,观天观地 ,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 ,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九笑与九观 ,指点事理心态 ,顺手拈来 ,独标逸韵。我这个北京…  相似文献   

3.
开湖东坡于西湖,可谓情有独钟。熙宁怀杭,以西湖比西子,遂成千古西湖绝唱;元搞守杭,以西湖为人之眉目,遂有开湖之举。《杭州乞度煤开西湖状》云:“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方是时,西湖溉田千余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自国初以来,稍康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药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药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埋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封横,如云级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杭…  相似文献   

4.
惠州西湖地处惠州市西隅,是广东八大风景区之一,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古人还把它与杭州西湖相提并论,因此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之说。但杭州西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工湖,而惠州西湖则完全是个天然湖。因此,研究一下惠州西湖的形成、变迁和建设,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这个风景区,使之更好地为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服务,是不无裨益的。西湖的形成惠州西湖的形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湖盆是西支江故河床;另一说是东江堤外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湖     
在我国,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意思是,苏州、杭州之美能与天堂相比,可见其景色有多么秀丽迷人了。在杭州,西湖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它由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组成,三面环山,一面濒市,又在杭州市之西,故统称西湖。  相似文献   

6.
《西湖二集》三十四卷每一卷都描写明代杭州风土人情方面人物、故事、风俗习惯等内容,可以说是唯一一部再现当时杭州及西湖风俗画"西湖小说"。最近几年随着杭州旅游资源不断整合,促进了西湖文化这一具有浓郁杭州旅游特色本土文化相对繁荣。《西湖二集》中所具有的地域性、世俗性和人文性特点会加大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份量,这一论题研究成果必然会增添西湖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赖忠先 《现代语文》2007,(6):116-117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世界旅游名城,杭州之美首推湖山之秀。西湖北岸的宝石山上,矗立着挺拔秀丽的保俶塔,与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隔湖相望,被称为"西湖二门户",是杭州和西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保俶塔的周围,有不少学校、商店、银行、宾馆、住宅小区,均以它命名。在它的东北侧,还有一条重要交通干线,叫作保俶路。  相似文献   

8.
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将杭州与新兴都市——上海接驳。源源不断的上海都市客激活了西湖旅游,为杭州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上海越喧嚣,西湖越人潮汹涌。杭州“很快地发展成为中国不可多见的新都市的原因,大部分要靠着西湖。”与此同时,杭州的城市价值及西湖新兴建设的困境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痷,浙江绍兴人,著有《琅环文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是明末小品文大家。《西湖七月半》是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之 。文章记述了杭州人于七月十五日游览西湖的景况。 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是一种地方风俗,原本是为了赏月。袁宏道曾在《晚游六桥待月记》中说:西湖“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平常月景都是如此,何况那月圆之夜的月景呢?!后来却逐渐丧失了本义,变成为杭州人群聚欢  相似文献   

10.
人间天堂新名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西湖被称为人间天堂,千百年来,西湖的美一直为世人赞叹。如今,西湖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片:世界遗产。2011年6月25日,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天,我整整盼望了10年杭州老房子研  相似文献   

11.
杭州茶楼的装饰设计是物化的杭州茶文化与西湖文化的结合,其设计特色突出历史与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以旅游英语专业为试点,通过课程整合、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考试方式,进行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重建,开发了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和杭州西湖三套仿真实训景点软件。  相似文献   

13.
楹联习俗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从周秦时代至今,它在中华民族中保持着较好的传承。传承过程中,精英与大众都成为传承者,并且呈现出活态的张力。这二者之间的互动,仍是当下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推广楹联文化,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有着重要意义。学生是楹联文化的最终受益者,培养学生学习楹联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校园楹联活动,应该是高职院校楹联文化推广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剖析目前制约校园楹联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从多个方面阐述具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开展楹联文化教学,是一项具有原创性与挑战性兼具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为了寻绎最为有效的楹联文化教学方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试验,并积累了一系列经验。文章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重点阐述了适合高职院校楹联文化教学的五种方法:着力夯实高职学生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素养;以《联律通则》为导向,规范楹联鉴赏与创作;体现人文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思想;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生楹联学习及才艺展示平台;用课程论文深化高职学生学习楹联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6.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对联的解析也越显重要。本文在分析对联的目的及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借鉴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对联解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联起源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既是化又是学。对联有两个源头:一是具有巫术性质的中国古代桃符、门神风俗;二是汉语言特有的对偶句学的演变发展。这两条线索不断向前发展,最后交汇融合,便产生了春联,现代意义上的对联则是由春联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客家楹联是客家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与客家各种文艺样式同样获得长足的发展,其重要特色是具有意蕴之美。这大致可以从内涵丰厚,情韵幽远,格调高雅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阐明对联艺术的形式要求和特点,归纳总结了写作对联的构思、辞格等艺术技法,充分展示了对联写作的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20.
环巢湖地区是安徽省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该区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环巢湖地区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和资源潜力,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现环巢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力图寻找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