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派别,汉语形体的正俗之别甚至可以追溯到甲古文字时期。到了宋明清时期,造纸印刷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汉字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使得人们对相应俗字的研究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辨析字形正俗的字样书,其中就有明代士大夫焦编篡的《俗书刊误》。此书前四卷将士大夫认准的正字与当时人们常用的俗字对举,旨在劾其“肆笔成言为”者。文章主要取证《汉语大字典》、并参考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异体字类型的归纳以及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对俗字的详细分类,通过对这些正俗字字形发展演变的一一考证,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类,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作为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等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和社会价值。其中数目繁多的俗字不仅为清代俗字研究提供了原始的文字材料,而且也填补了汉语俗文字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白。本文主要选取了档案中的九例俗字,并对其分别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调查韩国写本《漂海录》俗字的基础上,对其中典型的俗字进行分类研究,探索汉语俗字在韩国的传承规律以及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参考历代字书及古籍文献,对嘉靖《保宁府志》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描述其字形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推动俗字研究的全面发展,并为《汉语大字典》在收字、释义及引证方面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5.
《三台万用正宗》是明代一本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日用类书,书中俗形丰富,反映了明代俗字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粲”“灿”“餐”“迟”“痪”“寎”“卿”“龟”“龙”“验”10个字对应的俗形进行考释,这些俗字均未被《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及相关字书收录,可补充俗字语料,探究俗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21-125
南部县衙档案是清代四川省南部县衙保存下来的官私文书档案,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俗字。南部档案中的俗字具有通俗性、任意性、时代性、区别性和方域性的特点,易造成误读误认。辨认俗字、理解俗字在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中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7.
《译语类解》是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之一,属辞书一类。其中所包含的语音、词汇、字体等内容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语音、词汇以及汉字形体的演变、俗字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对《经律异相》进行校理,汇集其异文类语料,考察分析异文材料的语言价值,是中古汉语语料建设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充分考察《经律异相》异文语料的差异和共性,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和汉语俗字理论知识,并结合音韵训诂手段,就《经律异相》(5-11卷)中异文语料以札记的形式进行分析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法苑珠林》语料为例,为《汉语大字典》补充若干失收俗字字形。  相似文献   

10.
王抒情 《语文知识》2013,(3):106-108
《广韵》中记录了大量的俗字。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广韵》平声卷的俗字进行整体分析:一、俗字概述;二、《广韵》俗字的来源;三、从异写和异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俗字的类型;四、总结《广韵》中俗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北魏墓志中的词汇,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了补充,有助于《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康熙字典》对:占文的搜罗可谓宏博。全书十二集,列有古文的字头近一千三百个,所收录的古文异体更多达二千二百字。经过梳理,发现它们与字头之间不只是异体字的关系,还有假借、同义换读等关系。在利用《康熙字典》古文材料时,一定要细加甄辨,查明真伪,区别对待这些材料,发挥其在古文字研究中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善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66-68, 108
王云五主编的《王云五大辞典》《王云五小辞典》《王云五小字汇》《王云五综合词典》《王云五新词典》《中山大辞典"一"字长编》,为知识的普及提供了一系列的查阅工具,也为汉语语文辞书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对王云五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的概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群经音辨》(以下简称《音辨》)收录了1124个异读字,是我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这些多音多义字,发展到现代汉语,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将《音辨》与《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比较,发现中古音发展到现代汉语异读字的变化原因主要有:1.入声韵尾与入声的消亡;2.韵的合并;3.全浊声母的清化;4.浊上变去;5.旧的语法作用的消失;6.旧词义的消失。《音辨》对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研究作了相对完备的疏理工作,通过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音变构词现象从中古发展到现代汉语演变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由隶定而产生的"隶定字"是汉字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字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字书或多或少都有收入了一些隶定字。本文主要从构字部件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的部分隶定异体字。  相似文献   

16.
部首刍议     
部首主要用于给汉字分类,从古至今,部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说文解字》至《字汇》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部首主要指出汉字的意义所属,凡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字归在同一部首;由《字汇》至《康熙字典》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的部首既重视表意。又注意到表形,凡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字,形体偏旁相同的排列在一起;由《康熙字典》至今为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部首偏重汉字的形体,主要是为了人们检字方便,只要是具有共同形体偏旁的字即使不属同一意义范畴也归在同一部首。  相似文献   

17.
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词典》是着研究汉语重言词的新成果。本揭示该书发掘新词、丰富书证和重视溯源、分析义项等三方面的特色,肯定其填补汉语重言词研究和词典编纂空白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证了关中方言字、词21条,其中8条为生活中常用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等字书以及电脑字库未曾收录者,其余13条,虽在收录之内,但在日常应用中,人们往往知其音而不识其字,或误释、误用其字。通过考证,希望能够纠正对这些字词的误释、误用、误读,或补字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篆文及其篆楷对应错漏现象在古文献中比较严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特别是出版界的重视,往往以讹传讹。本文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和《汉语大字典》为例,对其中明显的错漏进行一一梳理。  相似文献   

20.
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漏收的字、义项、词以及为辞书提供书证或提供更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