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阳典录补编》为清代学者陈廷桂纂辑的资料汇编类地方志书,其中囊括了大量关于和州的历史、地理、文学、人物等信息,对和州地方文献的保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历阳典录补编》所收录的文献中,注明采自章学诚《和州志》的有34篇10 000余字。这些篇目里,有33篇为现行章学诚《和州志》所佚,其价值重要,对还原志书原貌和研究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学诚分散的地方志编修和传记文写作,是他古文理想实践的一种形式。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可以看到章的古文理想究竟如何落实的。另一方面,他对袁枚有激烈的批评,由此可见章学诚古文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同州,古三辅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州一地从明至清编修了明天启五年(1625)《同州志》、清乾隆六年(1741)《同州府志》、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州府志》、清咸丰二年(1852)《同州府志》、清光绪七年(1881)《同州府续志》等五部地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然而对于同州地区的方志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明(天启)《同州志》为该地传世的第一部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距今二百三十四年前(乾隆十二年,1747年)脱稿的《西宁府新志》是青海省现存的最早一部地方志。在它以前,虽然有过[明]刘敏宽与龙膺撰《西宁卫志》,(清)苏铣撰《西宁志》或《西镇志》、(七卷,顺治十四年刻本),但这两部书现在巳找不到了。因此可以说《西宁府新志》是青海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了。从内容的丰富和编纂的完善方面看,它不愧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为明末清初(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时的青海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7.
《方志今议》是黎锦熙在方志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对指导《同官方言谣谚志》、《宜川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编修省志、市志和县志,仍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剖析了《方志今议》的学术价值及黎锦熙的学养功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方志学和一代大师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荆门专志的编纂,始见宋代。《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铢《荆门志》十卷"为可考最早之荆门志,明初已佚。元代短祚,荆门志未见有纂。明代荆门志有洪武叶原瑛版、正统邢宁版、弘治韩铣版、嘉靖林球版和陆里版,皆佚;另有天启版,今馀残篇。清代所修荆门志,以乾隆五十六年荆门改直隶州为界,前此署《荆门州志》,后此署《荆门直隶州志》,增所辖当阳、远安县志。清代荆门志有康熙四年本、乾隆舒成龙版、嘉庆王树勋版、咸丰黄昌辅版、同治恩荣版等。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及舆地类著作对曾经中断的荆门志编修工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旅大概述》是全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我党领导下编修的新型城市志。它突破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化文化的影响和束缚,在我国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推陈出新的独创精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突出,为创修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志提供了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传播地方历史特有的文化传统。文章分六个阶段简要概述了郧阳自明成化二十年(1484)到清同治时期(1875)390年间的郧阳志编修历程及不同版本郧阳志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与梁启超目录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目录学自汉刘向刘敬父子开创大规模目录编制工作,来郑樵、王应麟开始理论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不同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曾有过不同的起伏,但总的趋势是正常地向前发展的。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由于大批学者的辛勤耕耘,使这一领域创造了自己的业绩。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绍兴人,曾主修过(史籍考)t(毫州志)、(和州志》、《荆州府志》、《常德府志》和《湖北通志》等书。同时,撰有(文史通义》和《校胭通义)两种著作,后者集中反映了他的目录学思想,是继…  相似文献   

12.
<正>唐宋以前,史载告阙,靖州社会情况难以确考。 宋代始有靖州地方志的编修,先后编有《辰州图经》、《辰州风土纪》等五部,《辰溪县志》一部;《沅州图经》二部,《宝庆(1225~1227)黔阳(县)志》一部;《靖州图经》一部,《靖州志》(编修时间未详)一部。皆毁于兵燹,今仅存志目。元代,未见编有州志,黔阳县县监朵尔赤云甫监修《至正(1341~1368)黔阳(县)志》一部。今已遗佚。明代,志书编纂盛行,辰、沅、靖三州及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实斋,浙江绍兴人。他是乾隆时的进士,官做到国子监典籍(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领导人)。曾是定州定武(今河北定县)、保定莲池、归德文正(今河南商丘)等书院的主讲,后来的湖广总都毕沅的幕僚,赞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工作。他的一生精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方志编修。在学术上,他提出“道(理)寓于器(事物)”的命  相似文献   

14.
《乾隆·嘉应州志》为今天人们研究客家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然而当年为编纂《乾隆·嘉应州志》付出艰辛努力的客家才子叶承立却鲜为人知。通过对一些史料的考证,作者提出了叶承立实际上是《乾隆·嘉应州志》第一执行主编的观点,同时认为《乾隆·嘉应州志》的许多受后人推崇的论述、观点实际上是他崇文尚武的儒家思想的反映。其主张天人合一的政见与措施在其广西富川县知县任上,在服务于当地客家和汉族与壮、瑶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上得以很好实施和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一、清乾隆十年本《铜山县志》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铜山在任知县张宏运主修的《铜山县志》是现今世存五种以“铜山”命名的铜山县志书中版本最早的。铜山县境即古彭城县境,一度裁县入州,至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州为府时,又复置县,始取境内铜山为名。而本县志书亦始有以铜山为名者。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江苏部》中并列著录有陈振藻纂修的乾隆十六年本《铜山志》,有误。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资料室之原本,此乃  相似文献   

16.
最早撰写《菱湖志》的庞太元,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菱湖人,然而他的三卷《菱湖志》,虽说间或经人引用,却并未流传。在清代乾隆、咸丰、同治等年代,虽曾屡又有人撰作《菱湖志》,可是也无传本,只是到了光绪十九年刊刻孙志熊纂辑的《菱湖镇志》时,才有了唯一的一部刻板流传的菱湖志。然而可惜得很,孙志熊编竣的那一年(光绪18年,公元1892),也正是他过早去世的一年,因此这部《菱湖镇志》(以下简《镇志》)开卷第一篇,就是一篇孙志熊的墓志铭,当年他才二十五岁,就如他生父孙锡思所慨叹的:“使志熊先一年死,或是书后一年成,则功亏一篑,谁复续之?不光不后,书成而死,”这也可算是不幸中之一幸了。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是我国方志学的奠基者。他确立了方志的性质和作用;主张方志立三书;确定了“志”书的体裁和内容;主张应辨清各类方志记载的范围和界限;建议州县设立志科。使我国地方志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方志学。  相似文献   

18.
何婷立  刘继刚 《河南电大》2000,(4):42-44,48
章学诚是我国方志学的奠基者,他确立了方志的性质和作用,主张方志立三书,确定了“志”书的体裁和内容,主张应辨清各类方志记载的范围和界限,建议州县设立志科,使我国地方志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方志学。  相似文献   

19.
明清竹枝词与地方志关系密切。竹枝词或多引地方志作注,以增强竹枝词存史作用;或在注中补充、记述史实,以补地方志之不足。清乾隆时期余上泗亲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作成《蛮峒竹枝词》100首,其诗注部分保存的大量一手史料补充了清代贵州许多地方志史料的不足,成为史学研究者做以诗证史研究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然经考辨发现《蛮峒竹枝词》中有39首吟咏乾隆时期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婚丧嫁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竹枝词诗注是其引用《炎徼纪闻》《黔记》《黔书》《贵州通志》等地方志作成,是为二手史料。兹特考辨其诗注所引地方志出处,以为后人研究提供史料参考,即利用此部分诗注作历史研究时应谨慎对待,将之与一手史料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大清一统志》的纂辑阎光亮清代对纂修方志极为重视,以致形成制度。清代所修方志现存六千余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超过了前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在大修各地方志的基础上,又编修了《大清一统志》。它是一部较完善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