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萌货”、“卖萌”、“萌翻了”等等与“萌”相关的词组,这一富有新意的词语与日语中的“萌え”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但是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萌”在中日两国的使用也呈现出诸多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搜集大量中日语料,对比“萌”与“萌え”的词性、词义和使用方法,试论汉语的“萌”和日语的“萌え”在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王真  沈英莉 《考试周刊》2013,(77):25-26
中日两国语言中表示数量的基本形容词是“多”和“少”,但用法不同.日语里的“多”和“少”在必要时要发生形态的变化.中文里的“多”和“少”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变形.另外,中文里的“多年”一词不能直译为「多い年」.文章就中日两国中的“多”和“少”这一对基本形容词的意义、用法作比较,探究两国形容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ほ”和“か”这两个助词在日语当中使用十分频繁,这两个助词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和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綦婧 《林区教学》2009,(3):62-63
根据传统的日语语法说明,对“动词连用形+ている”句式的基本定义为表示动作现在正在或持续进行的意思。但是笔者发现在实际文章中该句型的语意经常发生时态上的变化,从而对日语初学者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为此,笔者通过该句型的日英对照阐述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意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相信对日语初学者尤其是以日语为第二外语的英语专业人士更好地掌握该句型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谢好 《考试周刊》2009,(10):36-37
在汉语当中没有和日语的授受动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所以授受动词的正确使用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此外,正因为汉语当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尽管学习者在语法上能正确理解授受动词,但是在结合语境正确应用上却很困难。特别是在“依赖表现”当中,更容易忽略或误用授受动词。本文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当中“依赖表现”的异同来分析日语学习者在“依赖表现”中误用授受动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语言使用习惯不同。反语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反语这一表达手法在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起到润滑剂或者是添彩的作用。在中文理解中,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类为“正话反说”,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论述了日语母语者对反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中日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现象1.由于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伴随意义”这一提法最早始于廖东平同志于 1982年的“模糊限制词和语意限制”一文 ,指意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感情评价意义和文化历史联想。从实际情况上来看 ,指代意义相同 ,但文化伴随意义不同的词例在中日语言中有许多。比如 :“你”作为第二人称代词 ,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而在日语中 ,相当“你”的“贵方”,只能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或恋爱中的少男少女的相互称呼。在语言运用中 ,尤其在口语中 ,日本人一般很少用它来指代第二…  相似文献   

8.
我5岁的时候随爸爸、妈妈去了日本。在日本我上了两年幼稚园和两年小学。妈妈说,我的启蒙教育在日本。我对日本的文化比较了解,也很喜爱。比如每年不同时节的各种“祭”,像4月的“樱花节”,7月的“七夕节”,秋季的“花火”。日本文字用平假名表述自己的文法和部分语意,用片假名写外来语,并应用大量汉字表达主要文意。我在日本的两年小学学习期间,已经学了近1000个日语汉字。日语的汉字和中文的汉字不尽相同,准确  相似文献   

9.
白宇 《考试周刊》2013,(88):90-91
由于汉语在表述与时间相关的内容时,所采用的形式与日语当中的时(テンス)和体(アスぺクト)具有不对称性,导致两国很多的学习者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出现误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日语的时和体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本文以动态助词“在”、“着”、“了”为研究对象,将这三种动态助词的使用与日语的时和体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冰 《考试周刊》2009,(7):45-46
本文从中文与日语的汉字对比角度出发,以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一些实际日语误用例为基础,分析说明了在中文与日语当中存在着母语干涉现象。同时也分析说明了造成这种错误使用的原因,除了母语干涉之外,还有对日语汉字学习不足等原因。因此,作为日语教学者。应该在日语教学当中,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专门针对日语和中文当中的汉字,深入准确地分析其用法、意思、区别等,并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避免母语干涉,更加正确地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11.
胡力加 《双语学习》2007,(10M):210-210,211
每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而作为日语语源的中文,与日语之间的关系更是密切。本文通过一些例句,分析说明了中文和日语中“谢谢”这个说法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13.
“はず”和“ゎけ”区分使用历来是日语学习中中级目语进阶上的难点。由于中文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用法和意义准确地领悟,更别说正确地使用了。本文基于这一点,在两者意义句型的类型,及两者可替换性上作了进一步分类和阐释。以期对于这一难点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中文当中,无论谁给谁东西,或者谁为谁做事,我们只需要用"给"来表达就可以了。可是在日语当中,"授受"涉及到三大句型,是日语中非常复杂的语法现象,是日语语法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针对此种表达进行了简略的总结和探讨,从而使日语初学者能够正确并容易掌握这一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终助词“さ和ょ”,有的语法书称它为感动助词,或称为语气助词。它们在日语口语中使用的很多。它们两者译成中文的意思又很相似,所以不少初学日语者反映不易掌握。我们的日汉辞典、日语语法参考书,日语教材对此阐述不详、不多、不也很一致。以1978年商务印书馆再版的《日汉辞典》为例,它对日语的“さ”和“ょ”的注释如下:  相似文献   

17.
“はず”和“ゎけ”区分使用历来是日语学习中中级目语进阶上的难点。由于中文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用法和意义准确地领悟,更别说正确地使用了。本文基于这一点,在两者意义句型的类型,及两者可替换性上作了进一步分类和阐释。以期对于这一难点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波 《考试周刊》2008,(8):158-159
本文从现代日语与古代日语"用意"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对"用意"一词的语史作了详细考察.具体来说就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叶"挂虑"与"准备"两个意思并行使用,14世纪中叶以后,只有"准备"的意思继续被使用.从中日的关联来看,14世纪中叶以前日语中"用意"的意思基本都集中在从汉语传来的"挂虑"的意思上,之后,经历"準備に気を配る(挂虑于准备)".最终形成了日语独特的用法"准备"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9.
夏丽蓉 《文教资料》2009,(19):43-44
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都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但是,关于这个功能,两国语言中仍然存在着差异.本文旨在通过中日对比分析出两国程度副词在这一主要功能上存在的异同点,使日语学习者和教学者能更好地把握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0.
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和日语中,尤其是与身体词汇相关的惯用语在日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人类不分民族和种族都具有相同的身体部位,而同一身体部位在生理上发挥的机能又是相同的。所以不同语言中的身体词汇惯用语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不同的。因此,该文以身体词汇中最具代表性的“口”为中心,从分类以及语言形式和语意表达对应关系两方面入手对中日身体词汇惯用语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探究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