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天资聪颖.是中国第一位中医骨伤科医学博士:他潜心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用智慧和汗水造福天下苍生:他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在骨伤治疗方面造诣深厚。他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董福慧教授。  相似文献   

2.
启事     
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成立于1956年,科室成立之初以祖传伤科一罗氏伤科和洛阳正骨为基础,运用膏、丹、丸、散剂和杉树皮夹板等综合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奠定了坚实的专科基础。近年来科室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凭借自身的优势,在临床、科研、教学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立了在浙江省骨伤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方面的领头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医多学科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中医的现状可分为三流派,即临床派、中西医结合派及中 医发展派;讨论了中医学的定位,认为中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是一门充满哲学智慧的医学 科学,也是一 种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现象;论述了中医学的根本特点及方法学特点就是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学错误;认为多学科研究中医应深入了解 中医的方法学特点,遵循中医的规律,才能有助于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成立于1956年,科室成立之初以祖传伤科--罗氏伤科和洛阳正骨为基础,运用膏、丹、丸、散剂和杉树皮夹板等综合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奠定了坚实的专科基础.近年来科室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凭借自身的优势,在临床、科研、教学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立了在浙江省骨伤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方面的领头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柏立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分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理事会理事;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医骨伤科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针对老年病多病共存、起病缓慢、表现不典型、无症状(亚临床型)多、变化迅速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医辨商辩证诊治和西医辨病施治的各自局限性,指出在老年病科临床实践中,坚持中西医辨病辩证相结合,促进中西医诊治方法上的优势互补,避免误诊误治,漏诊漏治。  相似文献   

7.
武夫  徐惠梅 《大众科技》2023,(1):120-122+65
冠心病多支病变(简称MVD)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病变程度较为严重的一种,诊治难度高,预后通常比其他心血管疾病差。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标本兼治,优势互补,可有效减轻此类病人症状,减少耐药性,降低术后复发率,为MVD的诊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思路。文章查阅了近些年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MVD的文献,从中医认识、发病机制、诊断依据、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MVD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关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当西医刚进入中国时,人们主张“中体西用”,后有“中西医汇通”,也不断有“废止中医”的呼声。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西学中”压倒了反对中医的声音。文革时期“针剌麻醉”、“一根针一把草”、“中医办学”使中医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一方面受到国际关注,另一方面又受到科学界的质疑。几起几落,中医究竞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医?中医的命运如何?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中医骨伤科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总结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中医与西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建立一种有利于中医骨伤科发展与创新的思维模式,为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广东省高校如何实施中医骨伤科学创新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郭兴 《百科知识》2007,(9S):58-59
夏天是肠炎的好发季节,其中尤以细菌性痢疾常见,而最常见的又是急性细菌性痢疾。虽然西医和中医都可以诊治痢疾,但由于西医和中医是不同的医疗体系,有不同的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因此在对;待痢疾上也有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永勤 《西藏科技》1997,(3):52-52,58
笔者在高原临床以中药口服,洗头相结合治疗36例斑秃,收到很好效果,体会到:高原地区中医辨治疾病,应充分考虑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在立法上整体,局部结合,内外兼治,在用药上应尽量使药物多部位作用机体,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2.
告别结合才能走向中西医配合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科学体系,相互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所形成的概念(范畴)体系相互不可通约、不可翻译。近半个世纪以来,由机械唯物主义和近代科学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简单化的哲学代替论、主观愿望和长官意志演变而来的“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在长期的“西化”中走向了衰落。“中西医配合”的主旨是:在科学理论层面上并重共存,在临床技术层面上优势互补,在临床经验层面上相互借鉴;“配合”由中、西医工作者共同投入,以提高疗效、服务病人为目的,相互尊重、发挥优势、坦诚合作;要充分理解,“配合”将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临床实践过程。当前最重要的战略重心是:重树中医的科学信念,重拾中医的科学地位,为实现“中西医配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4.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04,(14):10-11
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百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项目》全面启动之际,笔者走访了世界自然医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副主席张必清教授。  相似文献   

16.
医学物理发展的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7.
奇经疗法     
《中国科技信息》2004,(14):32-33
奇经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经络学、神经生理病理学和现代全息医学论为理论基础,中西医诊断和全息诊断相结合,集针疗、磁疗、灸疗、药疗和穴位按摩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疗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PLC,简称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因复杂,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中西医治疗可以优势互补,缓解肝癌患者症状,减少耐药性,降低术后复发率,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文章查阅近10年中西医治疗肝癌的文献,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们所实行的是陈竺院士提出的中西医“整合”的办法治疗血液病,而不是原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这一字之差,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陈竺院士指出.“现代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会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肿是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表现,一般都以水肿为先发症状而进一步检查确诊的。西医诊断的肾炎,多归属中医的水肿范畴,所以也都从水肿进行辨证论冶。中医对肾炎水肿积累有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有大量有效的方药。然而肾炎水肿实为重症,如辨证不确,治疗抓不住要点,则不易治愈,考虑中医历代治水肿方法不下手百,这即说明中医治水肿方法多样,同时也说明水肿治疗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