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秦北涛 《文教资料》2007,(5):189-190
轻歌剧作为一种简明的音乐体裁,以其投入少、容易普及、通俗易懂,深得广大人们的喜爱。自19世纪中叶产生以来,众多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轻歌剧的发展与西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紧密联系,把歌剧的观众从王公贵族拓展到了普通工薪阶层,并在歌剧的普及与传播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Info     
《出国与就业》2009,(11):108-108
国际歌剧季 在11月20日至23日,中央歌剧院将与香港歌剧团首度合作,推出世界经典歌剧《魔笛》,这是由两地艺术家联袂打造的奥地利伟大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名篇。“中国歌剧经典回顾”、“世界优秀歌剧作品经典回顾”是近期中央歌剧院推出的两套歌剧音乐会,剧院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向观众集中展演中外歌剧作品中的优秀篇章。  相似文献   

3.
施光南是20世纪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其中对于歌剧创作的追求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和《屈原》开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严肃歌剧创作的先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施光南歌剧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卡门》是一部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文章通过对比才及其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歌剧《卡门》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5.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6.
孔庆丹 《文教资料》2009,(34):22-23
罗西尼的歌剧至今仍历久不衰,在欧洲各地都受到欢迎。他是一个令世人称奇的音乐家。其喜剧佳作《塞维利亚理发师》时至今日仍然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让我们通过《塞维利亚理发师》来了解并进入到罗西尼的歌剧世界。  相似文献   

7.
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精神。《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歌剧类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俄罗斯歌剧史中的一块瑰宝,它既是俄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价值的体现,也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歌剧审美特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发展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作曲家一直在感知着周围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并服务着他们的作品创作。在他们的歌剧作品中无不体现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这些变化发展也一直在影响着其自身的歌剧创作,所以说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影响了歌剧作曲家的价值观并在其作品中体现了出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大利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式决定了文化的积淀与发展流向。  相似文献   

9.
桑德海姆是 2 0世纪 80年代美国歌剧著名作曲家 ,他的歌剧往往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 ,音乐创作极为出色 ,因此而获得纽约戏剧评论界最佳音乐剧奖和美国的格莱美大奖。他在歌剧领域创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作品 ,对美国歌剧的创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1920年以来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历史,并对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风格归类,对于民族歌剧的教学进行了一般性的探讨。从不同角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了我国歌剧的代表剧目和唱段,目的是为了广大师生及其观众能更多地关注这些民族歌剧中的精品之作,并提出了"振兴民族歌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樊粹庭在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开拓性地促成传统豫剧向现代豫剧的转型,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他推进了豫剧都市化进程,创作和改编了一批豫剧经典剧目,大幅提升了豫剧品位。他确立编导中心制,组织管理新型团队,促成豫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现代化,并为豫剧的传承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12.
"虎丘曲会"是昆曲繁盛的标志,它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式微是同昆曲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综述",拟全面梳理近三十年"虎丘曲会"研究成果,一方面以此来管窥昆曲演出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另一方面整理学界对"虎丘曲会"的共识和争议之处,以备深入探讨之用。  相似文献   

13.
秦州小曲是长久以来流传在天水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地域色彩浓厚。秦州小曲现今流传的剧目有七八十种,其剧目来源主要有:秦腔及其他地方戏剧目;元杂剧、南戏和明清传奇;史料记载及演义小说;民间生活。秦州小曲剧目的思想内涵多样,尤其重在颂扬乡村爱情和宣扬教育主题。秦州小曲的剧目文本具有说唱结合及短小简单的特点。对秦州小曲的剧目研究,有利于对其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榕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福建戏曲文献研究》一书出版了,立即引起戏曲学术界的关注,本书对此作些品读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间戏剧汉族安顺屯堡地戏、侗戏、布依族戏剧通过舞台和戏词毒现出本身的叙事特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叙事模式。由人物冲突构成一定的情节结构,形成各民间戏剧特征相异的福祸互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崔保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7):75-77,92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最早是原始社会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随后经历了先秦、汉魏到初唐的漫长萌芽阶段,终于在唐代中后期得以形成,紧随其后的宋金元时期是戏曲的成熟期,最终迎来了明清时期的空前繁荣以及发展到现在不景气的现状。纵观它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原因和戏曲音乐学问题。本文以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为例,来论述多学科综合的戏曲音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郭亮亮 《天中学刊》2005,20(1):110-112
人们对“样板戏”的接受和评价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到多元,由政治意识到艺术本体的转变过程。“样板戏”作为中国文艺的一个个案,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由依附政治到依附商业的转向,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平腔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除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外,产生的又一戏曲声腔,是明末清初曾经盛极一时的古老声腔,清中叶后渐趋沉寂。位于闽北山区政和县杨源乡的四平戏以古朴粗犷的历史面貌保存至今,是四平腔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当前务必做好四平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不同时期的戏曲批评家对"元曲四大家"及地位存在不同的见解,这其实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戏曲批评观。从这不同的戏曲批评观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古代戏曲批评观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说,经历了重音韵的顺畅,到重音律标准和曲词的情感本色,到最后注重剧本创作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昆曲艺术的形成—兴盛—日渐衰落的过程为鉴,分析了现今京剧艺术不景气的原因,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出路在于自身的变革与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地“继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