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鲍文权  曾羽 《内江科技》2007,28(2):69-69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前各国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本文从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制度障碍,从市场化限度不明确、公共责任缺失、利益制衡、公民社会不发达四方面分析了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英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政府采用服务合同外包的方式鼓励私营机构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了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英国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外包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趋势。通过详细分析英国公共服务外包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公共服务市场竞争环境等几个角度分析英国经验对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的启示,以帮助逐步构建更贴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服务外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瑜  王娇 《今日科苑》2008,(6):221-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了各国的普遍选择。纵观这场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有效改善和提升各国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对全世界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我国而言,目前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践,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过程中也不免会面临一些尴尬的局面和困境。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中肩负起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的市场化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环境监测市场化内涵辨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环境监测市场化包括非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公共服务属性的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两层涵义,本文将对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西方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向的动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行政改革的新发展,是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其动因来自于财政压力、新技术革命、公众舆论、民主化发展等。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即政府功能输出的市场化。这种市场化的改革,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招致了一些批评。了解西方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的行政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既通过产权结构影响R&D投入,又通过影响市场化水平、新产品需求和筹资环境等市场环境对R&D投入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R&D投入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需求的增长对高技术产业R&D投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入世后的正向影响更大;筹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增长。国有产权过于集中不利于高技术产业R&D资本投入的增长,但却导致了过多的R&D人力投入。市场势力与R&D投入存在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企业规模对R&D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但促进了R&D人力投入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林业改革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基本的改革预期效果。但是,在林业市场化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其他行业改革所不曾面临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科学利用、促进林业市场化进程,我国应加快对林业市场化改革所面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实现林业市场化改革,进而实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目的。本文就林业市场化改革所面对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传统的公共服务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即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角度,并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为着力点,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翠苹 《内江科技》2008,29(1):11-11,23
我国经过26年多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公共服务领域采取了过分市场化的改革路径,结果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亟需改革。政府的公共财政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叶文通  刘莎  陈勇 《金秋科苑》2008,(6):111-112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化改革应提到重要议事进程上来。本文主要在参考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力市场化的改革,结合我国现有电网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案、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最主要的目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慧敏  王琳琳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91-294
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之所以能够扩散,其决定力量应该是技术扩散动力。我们认为技术扩散动力是由技术扩散系统中存在的推动力和牵引力合成的。技术创新扩散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符合系统的特征,因此可将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以系统的观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然而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使得社会的道德状况面临严峻考验,道德建设的新问题和新要求使得社会应充分关注站在市场前沿的推销人员.针对影响推销人员道德状况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改善推销道德状况的对策,以期补充推销人员道德建设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予力平衡理论”原理和它的普遍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选江 《未来与发展》2010,33(11):16-21
作者根据我国先人的"予学"思想,引出了"予力"、"予力作用"、"予力度"和"予力平衡"等概念,进而创立了"予力平衡理论"。本文还全面介绍了该理论在土木工程、教育战线、医药行业及国民经济的衣、食、住、行等行业中的实际应用,供读者领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评价领域全局性的价值、动力、质量变革。高校党委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通过强化价值引领、明确办学定位、发挥区位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加强日常监督,确保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贯穿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庆山 《科教文汇》2014,(17):182-183
平衡力是物理学中很重要而且应用又十分广泛的一个知识点,掌握好平衡力,灵活运用平衡力法讲解教学相关内容,解决相关物理题,将会使解题思路清晰,一些不易懂的原理、不好解的题目,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本文先说明什么是平衡力法,然后解读平衡力这个知识点,最后从教学角度和解题角度说明平衡力法应用的魅力所在,本文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将是打开学好物理一扇窗,呈现学好物理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发现:区位势差决定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方向,科技生产力的流动与生产力水平的差额呈非线性关系;利益差额是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动力,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科技生产力流动利润最大,科技生产力的流动能增加经济系统的经济产值;科技生产力在流动过程中以科技要素为载体,呈双向、网络化流动。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创新友好的素质发展环境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创新素质持续发展理念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优化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激活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形成创新素质发展的强大活力,促进国民创新素质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提升,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根本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屠美  黄耀熊 《科技通报》2006,22(2):139-143
通过测试向列液晶在不同的预倾角,初始角以及在不同力场作用下偏振光强度的变化,确定液晶分子发生扭曲变形的特性参数:扭曲角、变形的旋转时间和弛豫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力场作用下,液晶在取向层的预倾角愈大,液晶分子的扭曲变形程度也愈大;向列液晶在不同力场作用下产生形变的旋转时间和弛豫时间受液晶弹性常数和粘滞系数的影响,形变的旋转时间小于其弛豫时间;此外,向列液晶在取向层的初始角会影响液晶在力场作用下发生扭曲变形的程度,不同的力场强度下存在一对应于最大扭曲变形的初始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和投入水平,但这一政策效果仅存在于企业主没有从政经历、处于低壁垒行业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减少政府干预以及改善企业主的主观感知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制。这启示相关部门应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为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不是社会生产力,而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传统上人们对生产力的理解有一个重大失误,这就是无视自然生产力,把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肢解了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基础,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文明的建设呼唤真正科学的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