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现代化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些都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建筑物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传承和创新我国的建筑文化是国家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吉安在城乡建设中高度重视庐陵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打造"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意蕴、融合庐陵文化元素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将庐陵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等系列行动,使得庐陵古韵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打造了吉安独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3.
靳金平 《科技风》2011,(14):143+155
标准化堤防的建设是集"安全、生态、经济、文化"为一体有特色的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二是现代化的监控调控手段;其次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具有现代化素质的管理队伍。这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思考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可行之举.[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案例研究等方法,梳理相关进展并提炼总结要点.[结果]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着眼于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中国式"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逻辑,是"现代化"的价值立场;"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实现路径.[结论]通过多措并举、技术驱动、搭建对话交流,提升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在全球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带动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在广大农村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迫切需要信息化服务的支撑。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管理和生态良好,有力推动"五位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的"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个形容词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致:经济建设对应富强、政治建设对应民主、文化建设对应文明、社会建设对应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对应美丽。富强是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要求。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除了维护农民基本权益不受损害、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外,对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将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探究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并在新形势下针对其提出可供实施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经济、政治问题外,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重点对乡村社会和文化变革进行了探索,其落脚点即在“组织”和“人”的现代化上。乡村社会组织重建和农民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是乡村现代化的前提。革除旧有的缺乏集体生活的弊病,建设崭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团体组织,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让农民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已成为民国乡村建设者的共识。社会、文化现代化也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组织”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企业来说,大力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现代化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0.
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斌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61-16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对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概念做了深刻的解析,分析了我国法律文化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论述了法律意识现代化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楠 《科技与管理》2003,5(6):20-22
城市是现代文明最集中的代表,城市现代化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因此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准确定位也是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本文根据城市现代化的特征,选取10个指标对黑龙江省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把12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由高到低分成五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性假设与行政伦理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出发,介绍了"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衍生及发展,探讨了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出现的困境及基于"经济人"视角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理途径从理论上进行构建,从行政理念、教育机制和制度伦理等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完善我国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生态环境也逐步突显;改善生态环境、探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途径,已成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作用尤为明显,积极采取各种法律措施,保护和治理西部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并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复兴与重建传统文化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传统文化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复兴与重建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复兴与重建的价值和难度。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根本支撑。加强海南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内容。分析海南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指出了海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雨婷  朱晖  王瑾琛 《科教文汇》2012,(35):183-184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培育新文明的摇篮,而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石,更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正如在中国,正是上个世纪初发源于大学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推动国家与民族向现代社会迈进.无疑,大学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大学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改革与创新,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之状况,剖析其成因,在明确大学文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进行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建设要上新台阶,必须有一个与之适应的文化环境。文章以开阔的视野先从“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同时,又从“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明确指出这种未来趋势的内容及价值走向。文章认为,文化建设最终要实现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超越、借鉴、转换、重构,其主要内容就是实现:文化阶级化向社会化;国家形态化向世界形态化;单一化向多样化;僵化向开化的四个方面的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毛欣娟 《情报杂志》2021,(1):99-103,200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文件以后,学术界有关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呈现活跃之势,但其中对该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深入探究较为缺乏。[方法/过程]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求理”的理论体系构建和“致用”服务国家安全实践方面的研究同样重要,二者应兼顾思考。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层面探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内在逻辑,既能为该学科的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也能给国家安全学提供新的理论契机。[结果/结论]具体而言包括分析该学科建构的理论基础,基于现实的基本面向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指明了国家安全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既应立足本土,也需有全球视野,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李彬  王文  耿庆章  邓建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33-334,336
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再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型出发,分析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并结合模型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产业和其他产业有很多不同,一方面要遵守市场规律,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全部市场化。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校的办学成本如何分配,若是市场运作,则面临巨大的负债,有破产的风险;若按照计划经济,则国家的拨款和地方政府的拨款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和运行的需要。因此,高校不能等着国家和社会的输血,而要学会造血。本文论证在恰当的资本运作下,高校可以在保持公平公正的前提和不增加政府的负担情况下,搞好自身的建设,也就是说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